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观妙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道经·一章》~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國語辭典》:非常  拼音:fēi cháng
1.特别,异乎寻常。《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演《周易》。」
2.突来的祸患。《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分类字锦》:妖丽非常(妖丽非常)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 髣髴帘中出,妖丽特非常。
分类:美妇人
《国语辞典》:非常总统(非常总统)  拼音:fēi cháng zǒng tǒng
国会为因应急迫的情势,得不依通常法例而召开非常会议,选举总统,是为非常总统。
《国语辞典》:非常之事  拼音:fēi cháng zhī shì
不寻常、伟大的事业。《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
《国语辞典》:非常之人  拼音:fēi cháng zhī rén
不寻常的人。通常指伟大的人。《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国语辞典》:非常之功  拼音:fēi cháng zhī gōng
不寻常的功业。《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
《国语辞典》:非常审判(非常审判)  拼音:fēi cháng shěn pàn
军事审判程序中,对案件判决确定后,发见判决违法的一种救济途径,性质相当于刑事诉讼法中的非常上诉。
《国语辞典》:非常上诉(非常上诉)  拼音:fēi cháng shàng sù
刑事判决确定后,发现该案之审判系属违法者,由最高检察署检察总长提起非常上诉,请求最高法院撤销违法之原判决或诉讼程序。
《國語辭典》:非常时期(非常時期)  拼音:fēi cháng shí qí
国家遭遇到严重的内乱或外患,于是须采取特别的措施,往往全国动员,集中人力、物力,针对目标去解决的时期,称为「非常时期」。
《高级汉语词典》:非常异义
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
《分类字锦》:防检非常(防检非常)
释名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
分类:
《國語辭典》:不胜(不勝)  拼音:bù shēng
1.承受不了。唐。杜甫 春望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红楼梦》第三五回:「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禁又提起宝钗来。」
2.不尽、无限。唐。李白 苏台览古诗:「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红楼梦》第四六回:「他哥嫂听了,只当他回想过来,都喜之不胜。」
《國語辭典》:不胜(不勝)  拼音:bù shèng
制伏不了、无法做到。《管子。正世》:「暴人不胜,邪乱不止,则君人者势伤,而威日衰矣。」《三国演义》第五回:「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漢語大詞典》:非不
非常;极其。《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变文》:“□□将书来苦嘱,非不慇懃。” 蒋礼鸿 通释:“‘非不殷勤’,就是非常殷勤,极其殷勤。”
分類:非不非常
《國語辭典》:绝顶(絕頂)  拼音:jué dǐng
1.山的最高峰。南朝梁。沈约〈早发定山〉诗:「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又若虚见众人不去,偏要发个狠,扳藤附葛,直走到岛上绝顶。」
2.非常、极甚。《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他是绝顶的聪明,看了一夜,早已会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这杨子羽不但学问好,而且应酬工夫又是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