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07,分94页显示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页
杂修静虑
涅槃寂静
离动亦不住静
一动不如一静
大寂静乐
不寂静过失
寂静觉
随风波动,不改静性
乐于寂静
常乐寂静
寂静离尘光华藏世界
周宣王( 姬静 宣王 )
秦静公
佛类词典(续上)
禅静杂修静虑
涅槃寂静
离动亦不住静
一动不如一静
大寂静乐
不寂静过失
寂静觉
随风波动,不改静性
乐于寂静
常乐寂静
寂静离尘光华藏世界
其它辞典
齐胡公( 姜静 )周宣王( 姬静 宣王 )
秦静公
人物简介
简介
齐胡公(?-前860年),姜姓,名静,是姜齐的第六任国君,齐哀公之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782 【介绍】: 西周国君。姬姓,名静,一作靖。厉王子。厉王被国人所逐时,藏于召公虎家。厉王死,共伯和归国,始即位。不籍千亩,又重整军旅,用尹吉甫击退猃狁进攻,命方叔、召虎等用兵荆楚、淮夷之地,获小胜。其后对西戎作战,迭遭失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位四十六年。
人物简介
禅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禅那Dhya%na,译曰静虑。谓寂静审虑而摄乱意也。释门归敬仪中曰:「或乐禅静者,则以礼拜为粗疏。」
(术语)梵语禅那Dhya%na,译曰静虑。谓寂静审虑而摄乱意也。释门归敬仪中曰:「或乐禅静者,则以礼拜为粗疏。」
杂修静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杂修有漏无漏之禅定也。杂修者以无漏之力,资有漏之定力也。五净居天为纯圣之依处,但第四禅之有漏定,不得感其果,必须以无漏定之薰力,资助有漏定也。俱舍论二十四曰:「先杂修第四,成由一念杂,为受生现乐,及遮烦恼退。」
(术语)杂修有漏无漏之禅定也。杂修者以无漏之力,资有漏之定力也。五净居天为纯圣之依处,但第四禅之有漏定,不得感其果,必须以无漏定之薰力,资助有漏定也。俱舍论二十四曰:「先杂修第四,成由一念杂,为受生现乐,及遮烦恼退。」
涅槃寂静
【佛学常见辞汇】
涅槃的境界,灭一切生死之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涅槃的境界,灭一切生死之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
离动亦不住静
【佛学次第统编】
前言诸定,对动得名。若住静中,又堕一边。故宜不住,双舍两非。盖三界之中,一切行业,无非三种,善恶不动三者是也。善与恶对,不出动也。动与静对,仍不出有为也。所以有为不出动静二行,动行不出善恶二业。灭恶复不著善,动业离矣。虽离于动,亦不著静,是为不住。动静同无,乃真自在。
前言诸定,对动得名。若住静中,又堕一边。故宜不住,双舍两非。盖三界之中,一切行业,无非三种,善恶不动三者是也。善与恶对,不出动也。动与静对,仍不出有为也。所以有为不出动静二行,动行不出善恶二业。灭恶复不著善,动业离矣。虽离于动,亦不著静,是为不住。动静同无,乃真自在。
一动不如一静
【俗语佛源】
据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记载:南宋孝宗皇帝一日到天竺和灵隐礼佛,经过飞来峰,问陪同的和尚僧辉:「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 ?」僧辉对道 :「一动不如一静。」一般地说,佛家反对身、口、意因妄而造业。僧人所居的寺庙,梵名Aranyaka,意译为寂静处,僧人所修的禅定,梵名Dhyana,意译为静虑。「静虑」这一意译,当从《礼记·大学》而来:「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教也有「因定发慧」之说,后引用「一动不如一静」,系指不必多此一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王西彦《春寒》:「一动不如一静,看看事态的发展再说。」(李明权)
据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记载:南宋孝宗皇帝一日到天竺和灵隐礼佛,经过飞来峰,问陪同的和尚僧辉:「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 ?」僧辉对道 :「一动不如一静。」一般地说,佛家反对身、口、意因妄而造业。僧人所居的寺庙,梵名Aranyaka,意译为寂静处,僧人所修的禅定,梵名Dhyana,意译为静虑。「静虑」这一意译,当从《礼记·大学》而来:「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教也有「因定发慧」之说,后引用「一动不如一静」,系指不必多此一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王西彦《春寒》:「一动不如一静,看看事态的发展再说。」(李明权)
大寂静乐
【三藏法数】
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
不寂静过失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證果,是为不寂静过失。
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證果,是为不寂静过失。
寂静觉
【三藏法数】
谓人离众愦闹,閒居独处,厌世缠缚,思灭贪欲之苦本,而能断除烦恼,寂静其心,是名寂静觉。
谓人离众愦闹,閒居独处,厌世缠缚,思灭贪欲之苦本,而能断除烦恼,寂静其心,是名寂静觉。
随风波动,不改静性
【三藏法数】
谓众生真如之心,随无明风,而波浪起灭,然其不生不灭之性,则自然不变,犹水之随风波动,而静性不改也。
谓众生真如之心,随无明风,而波浪起灭,然其不生不灭之性,则自然不变,犹水之随风波动,而静性不改也。
乐于寂静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即当离诸喧闹,澄神息虑,以求佛道。如经所说,身心寂静,观察诸法甚深境界,是名乐于寂静。
谓修菩萨行,即当离诸喧闹,澄神息虑,以求佛道。如经所说,身心寂静,观察诸法甚深境界,是名乐于寂静。
常乐寂静
【三藏法数】
谓众生修习禅定,当远离愦闹,寂默一心,如理思惟,绝诸妄想,此为有依行也。
谓众生修习禅定,当远离愦闹,寂默一心,如理思惟,绝诸妄想,此为有依行也。
寂静离尘光华藏世界
【三藏法数】
此第十四重世界,依种种宝衣海住,其状犹如执金刚形。十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遍法界胜音。
此第十四重世界,依种种宝衣海住,其状犹如执金刚形。十四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佛号遍法界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