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芥拾紫衣
 
青紫如拾芥
 
青紫拾芥


《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列传·夏侯胜〉~359~
始,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简释

拾青:指以学问求富贵。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典故

《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列传·夏侯胜〉~359~
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设论·解嘲〉~2006~
客嘲杨子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圭,儋人之爵,怀人之符,分人之禄,纡青拖紫,朱丹其毂。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目如耀星,舌如电光,一从一横,论者莫当,顾默而作太玄五千文,枝叶扶疏,独说数十馀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然而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无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唐·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

例句

松萝虽可居,青紫终当拾。 孟郊 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御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杜甫 夏夜叹

《漢語大詞典》:拾紫
见“ 拾青紫 ”。
《漢語大詞典》:拾青紫
谓获取高官显位。周书·儒林传论:“前世通六艺之士,莫不兼达政术,故云拾青紫如地芥。” 清 赵翼 《放歌》:“少年鼻息冲云汉,唾手便思拾青紫。”亦省作“ 拾青 ”、“ 拾紫 ”。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唐 顾云 《投刑部赵郎中启》:“偶学杀青,因思拾紫。”参见“ 拾地芥 ”。
《漢語大詞典》:拾青
(1).见“ 拾青紫 ”。
(2).见“ 拾地芥 ”。
《漢語大詞典》:拾青紫
谓获取高官显位。周书·儒林传论:“前世通六艺之士,莫不兼达政术,故云拾青紫如地芥。” 清 赵翼 《放歌》:“少年鼻息冲云汉,唾手便思拾青紫。”亦省作“ 拾青 ”、“ 拾紫 ”。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从此日闲放,焉能怀拾青。” 唐 顾云 《投刑部赵郎中启》:“偶学杀青,因思拾紫。”参见“ 拾地芥 ”。
《漢語大詞典》:拾地芥
汉书·夏侯胜传:“ 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古时公卿服色。借指高官显爵。后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极易。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輜軿青紫,如拾地芥。” 刘良 注:“取之易如拾地草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凭藉国威,取 王世充 如拾地芥耳!” 胡三省 注引 颜师古 曰:“地芥,谓草芥之横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易而必得也。”亦作“ 拾青 ”、“ 拾芥 ”。 唐 薛逢 《邻相反行》:“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伐黄贼转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以汝材力,三百万亦如拾芥,三钱何至于是。”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 满 人中有建立功名者,取王公如拾芥。”
《國語辭典》:青紫  拼音:qīng zǐ
1.绑在官印上的青绶、紫绶。比喻高官贵爵。《汉书。卷七十五。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唐。韩愈与崔群书〉:「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
2.古代高官服饰的颜色。借指官服。《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刘交传》:「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唐。杜甫〈夏夜叹〉诗:「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