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掀露  拼音:xiān lù
翻开而显露出来。《西游记》第四二回:「掀露身体,恐菩萨怪我不敬。」
《漢語大詞典》:豫兆
(1).指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鲁迅 《集外集拾遗·〈静静的顿河〉后记》:“但在战争的持续间却生长了沉郁的憎恨,这就是逼近目前的革命豫兆。”
(2).谓预先显示。 郭沫若 《沸羹集·答〈国际文学〉编者》:“诗歌已偏向于叙事,且多尚长篇。这种趋势无疑也是豫兆着小说的复兴。”
《國語辭典》:露相  拼音:lòu xiàng
露出本来面目、底细。如:「是不是行家,只要一说话就露相了。」《好逑传》第四回:「又时时探听冰心小姐,背后说些甚么,恐怕他临期有变。冰心小姐却毫不露相,不说去,也不说不去。」
《國語辭典》:露怯  拼音:lòu què
1.显出畏缩的脸色。如:「国小学童初入学,露怯是难免的。」
2.因缺乏知识,致使举止错误可笑,而显现畏缩的脸色。如:「初次出国,不知异国习俗,经常发生露怯的事。」
《國語辭典》:小聪明(小聰明)  拼音:xiǎo cōng míng
略有智慧的人,通常含有贬损的意味。如:「他仗著自己有点小聪明,就不肯用功读书。」明。徐渭《雌木兰》第一折:「况且俺小时节,一了有些小气力,又有些小聪明,就随著俺的爷也读过书,学过些武艺。这就是俺今日该替爷的报头了。」
《漢語大詞典》:鸷发(鷙發)
猛烈发作。谓顿时显露出来。 明 谢廷杰 《〈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序》:“妙筭所紆,乘时鷙发。”
《国语辞典》:穿帮(穿帮)  拼音:chuān bāng
鞋子边缘或鞋面缝合处绽裂,使脚显露出来。比喻出丑或泄露底细。如:「这件裙子实在太短了,很容易穿帮。」、「谎言迟早要穿帮的。」
《国语辞典》:齿冠(齿冠)  拼音:chǐ guān
通常用于描述牙齿露出于牙龈上肉眼可见的部分,解剖学上则特指牙本质牙釉质交界线之上的构造。也称为「牙冠」。
《漢語大詞典》:浮荄
指露出土外的枯根。喻残年。 明 沈鲸《双珠记·夫妻永诀》:“你兀自计安危,忘却残躯已是浮荄。”
《漢語大詞典》:浮礁
(1).露出水面的岩石。 许地山 《萤灯》:“那里头有一个浮礁,可容四、五人。”
(2).海鳅的俗称。《宁波府志·盐政·物产》:“海鰍大者长数十丈,海中浮载,如一二里山,俗呼为浮礁,舟行避之。”参见“ 海鰍 ”。
《國語辭典》:海䲡(海鰌)  拼音:hǎi qiū
露脊鲸的别名。参见「露脊鲸」条。
《漢語大詞典》:海鳅
1.即露脊鲸。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海鰌,即海上最伟者也。其小者亦千餘尺,吞舟之説,固非谬也。每岁, 广州 常发铜船,过 安南 货易,路经 调黎 深阔处,或见十餘山,或出或没,篙工曰:‘非山岛,鰌鱼背也。’双目闪烁,鬐鬣若簸朱旗。日中忽雨霢霂,舟子曰:‘此鰌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 唐 许浑 《题峡山寺》之一:“海鰌潮上见,江鵠雾中闻。”
2.小型战船名。 唐 黄滔 《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其东画长川以为洫,西连乎南,盘别浦以为沟,悉通海鰌。” 宋 杨万里 《海鰌赋》:“笑未既,海鰌万艘相继突出而争雄矣,其迅如风,其飞如龙。”宋史·虞允文传:“中流官军亦以海鰌船衝敌,舟皆平沉。”
《國語辭典》:呲牙  拼音:cī yá
开口。表示有话要说、有意见。《红楼梦》第一六回:「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
分類:露出牙齿
《國語辭典》:揭破  拼音:jiē pò
使隐藏的真相显现出来。如:「一旦他的假面具被揭破,难保他不恼羞成怒,采取报复行动。」也作「揭穿」。
《漢語大詞典》:原形败露(原形敗露)
本来面目暴露出来。如:“结果恰恰是他们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原形败露。”
《國語辭典》:溢于言表(溢於言表)  拼音:yì yú yán biǎo
内容的深度、感情或思想超出言语以外。如:「捧读来书,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國語辭典》:以微知著  拼音:yǐ wéi zhī zhù
从事物的细微处,推知其真相及发展趋势。汉。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此四士者,岂圣人哉,徒通变思深,以微知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