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77 【介绍】: 宋范阳人,后迁河南,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以《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授之。妙悟神契,多所自得。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恒相从游。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而社会时在退化。卒谥康节。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全宋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先天象数之学著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
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范阳(今河北涿州)人,随父徙共城(今河南辉县)。少为学坚苦刻厉。周游南北,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探赜索隐,多所自得,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后至洛,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为市园宅,遂岁时耕种,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嘉祐及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将作监主簿,补颍州团练推官,皆称疾不赴。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赐谥康节。著《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对问》及诗集《伊川击壤集》等。建立先天象数学,为宋代著名道学家。见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睦(?~一○八五),字和叔,一字子雍(《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苏州府志》),莆田(今属福建)人。侗弟。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八年,迁监察御史,出为两浙提点刑狱(同上书卷二七○)。元丰元年(一○七八)直昭文馆(同上书卷二八八)。七年,为鸿胪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同上书卷三四六)。八年,移知潭州,卒(同上书卷三六一)。事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三。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
陈睦(?——一○八五)字子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嘉祐六年进士第二。治平中为秘书丞。三年诏举馆阁才学之士,睦与刘攽、李常、李清臣辈首被选擢,除秘阁校理。熙宁中提举两浙常平,以丞相曾公亮荐迁提点刑狱。八年,兼监察御史,后判登闻鼓院。元丰初假起居舍人、直昭文馆,奉使高丽。还,权判刑部,进史馆修撰,迁鸿胪少卿。七年改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八年,直龙图阁、知潭州,卒,赠少保。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苏州府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六二、二八八、三二四、三四六、三六一等。
雍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果州南充人。英宗治平间进士。为御史台主簿,时章惇用事,朝士满门,钧独不往,为惇所恶,黜知蓬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雍(?~一○八七),字子中。英宗治平初知平凉县(《宋诗纪事》卷二九)。神宗元丰初权发遣司农寺都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六年(一○八三),除直龙图阁、河北路转运使兼措置籴便(同上书卷三三七)。七年,为秦凤路经略使,知秦州(同上书卷三四八)。八年,拜户部侍郎(同上书卷三五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天章阁待制知襄州(同上书卷三七○)。二年,卒(同上书卷四○三)。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吴雍(?——一○八七),字子中,番禺(今广东广州)人。治平初官平凉令。元丰初,为太常博士、权司农寺都丞,充检正中书户房公事。五年,守左司郎中。六年,除直龙图阁、河北路转运使,为秦凤路经略使。七年,知秦州。加宝文阁待制,迁户部侍郎。元祐元年,以天章阁待制知襄州。二年七月卒于任。著有《都提举市易司敕令》并《釐正看详》二十一卷、《公式》二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五、三三七、三四八、三五八、三七○、四○三,《宋会要辑稿》乐三之二○(第一册第三一七页),《宋诗纪事》卷二九,《南宋文范》卷五一。
燕雍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治平四年(1067)任滁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98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字公肃。仁宗嘉祐二年进士。授兖州推官。神宗元丰中为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哲宗立,擢起居郎、中书舍人,累官御史中丞。与殿中侍御史杨畏劾宰相刘挚威福自恣,又论王岩叟、朱光庭等三十人皆挚党,刘、王、朱皆罢黜。拜尚书右丞,进左丞。绍圣中罢知陈州,徙北京留守。坐元祐党,夺职知郑州,旋改成都府。
全宋诗
郑雍(一○三一~一○九八),字公肃,襄邑(今河南睢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北海集》卷三四《郑公行状》)。除开封府判官。神宗熙宁间知池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七)。改诸王府记室参军。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擢起居郎、中书舍人,六年,为左谏议大夫,迁御史中丞(同上书卷四五六、四六四)。绍圣二年(一○九五),以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徙北京留守。坐元祐党,夺职知郑州,改成都府。元符元年提举崇福宫,卒,年六十八。《宋史》卷三四二有传。
全宋文·卷一七○○
郑雍(一○三一——一○九八),字公肃,襄邑(今河南睢县)人。第嘉祐二年进士甲科,调兖州推官。历秘阁校理、知太常礼院,坐事通判峡州,知池州。还知太常礼院,历开封府判官。元丰中为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元祐三年四月,擢为起居郎,四年五月进中书舍人。元祐七年六月,拜尚书右丞,改左丞。绍圣二年十月,以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徙北京留守。三年,坐元祐党夺职知成都府。元符元年卒,年六十八。见《北海集》卷三四《郑公行状》,《宋史》卷三四二本传。
雍子方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四年(1071)任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熙宁四年(1071)任成都府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雍方知,神宗时人,与吴中复同时。事见《成都文类》卷三。
文保雍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祐元年(1086)任将作监丞。
辛雍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祐二年(1087)任太常博士。元祐三年(1088)任太常寺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蔡雍,哲宗元祐间为长乐县丞(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三一)。
曾孝雍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祐六年(1091)任道州知州。
王雍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三五六
王雍,字圣钦,潍州(治今山东潍坊)人。元祐七年为左朝奉郎,除利州路转运判官,改知遂州。绍圣三年提举梓州路常平等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一,《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六二,《邠州石室录》卷二。
雍斌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圣四年(1097)任宜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致尧,号适斋。李骘子。徽宗崇宁间,与米芾同为书学博士,能声过之。官至承议郎、殿中丞。善用襟袖濡墨走笔作大字,敕以绛纱封臂,非被旨不许辄书。亦工绘墨竹,与文同齐名。
全宋诗
李时雍,字致尧,号适斋,成都(今属四川)人。擅书画,喜作诗。徽宗崇宁中为书学博士。官至承议郎、殿中丞。事见《宣和画谱》卷一二。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