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6,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有雁
雁断
雁鸣
候雁
金雁
阳雁
羔雁
雁到
雁山
雁北
春雁
雁边
雁柱
雁宕
雁翔
《韵府拾遗 谏韵》:有雁
汉书郊祀志宣帝三年以立世宗庙告祠孝昭寝有雁五色集殿前王褒诗塞禽惟有雁关树但生榆岑参诗秋来惟有雁夏尽不闻蝉欧阳修诗惟有雁时归最早柳含微绿杏黏红薛师石诗疏星寒有雁村寺夜无钟
分类:有雁
《骈字类编》:雁断(雁断)
唐 赵嘏 泊凫矶江馆 月当轩色湖平后,雁断云声夜起初。
唐 温庭筠 苏武庙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骈字类编》:雁鸣(雁鸣)
元 曹伯启 秋夜西斋有感 雁鸣如有诉,虫语不知名。
《國語辭典》:候雁(候鴈)  拼音:hòu yàn
雁为候鸟,故称「候雁」。《淮南子。时则》:「凉风至,候雁来、玄鸟归、群鸟翔。」《文选。左思。蜀都赋》:「晨凫旦至,候雁衔芦。」
《漢語大詞典》:金雁
亦作“ 金鴈 ”。
(1).金色的雁。 唐 宋之问 《送赵司马赴蜀州》诗:“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唐 司空图 《灯花》诗之一:“几时金雁传归信,翦断香魂一缕愁。”
(2).筝柱。 唐 温庭筠 《弹筝人》诗:“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一本作“ 金鴈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啼妆不贴银蝉,暗语孤弹金雁。” 清 陈维嵩 《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同邹程邨彭金粟王阮亮董文友赋》词:“春笋抱琴弹一行,金雁寒。”
(3).金铸的雁,帝王陪葬物。事本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帝 葬於 驪山 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坟……水银为江海,黄金为鳬雁。” 明 夏完淳 《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诗:“荆榛古殿铜驼卧,弓剑荒陵金雁哀。” 清 姚鼐 《登黄鹤楼次补山韵》:“一朝金雁瘞 吴郡 ,何殊繐帐临 漳川 。”
《漢語大詞典》:阳雁(陽雁)
亦作“ 阳鴈 ”。 大雁。语本书·禹贡:“ 彭蠡 既猪,阳鸟攸居。” 孔 传:“随阳之鸟,鸿鴈之属。” 唐 孟浩然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诗:“鸟宿随阳雁,鱼藏缩项鯿。” 宋 梅尧臣 《寄送谢师厚馀姚宰》诗:“君南我赴北,日见阳鴈度。” 清 姚鼐 《九日渡湘水》诗:“凉风送阳鴈,空景弔阴蚪。”
分類:大雁
《國語辭典》:羔雁(羔鴈)  拼音:gāo yàn
1.古代卿大夫之间的见面礼。汉。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七。文质》:「卿大夫贽,古以麑鹿,今以羔雁。」也作「羔雁」。
2.比喻显贵者的礼聘。唐。白居易〈荐李晏韦楚状〉:「降羔雁之礼命,助鹓鹭之羽仪。」也作「羔雁」。
《骈字类编》:雁到(雁到)
宋 陆游 醉题埭西酒家二首 其二 晒翎斜日鸥来熟,印迹平沙雁到新。
金 赵秉文 春寒花较迟 墙阴更觉花开晚,水冷应知雁到迟。
《漢語大詞典》:雁山
亦作“鴈山”。
(1).即 雁门山 。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 辽水 无极, 雁山 参云。”一本作“鴈山”。 唐 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诗:“ 雁山 横 代 北, 狐塞 接 云中 。” 唐 杨凭 《边塞行》:“细丛 榆塞 迥,高点 雁山 晴。”参见“ 雁门 ”。
(2).即 雁荡山 。 宋 陆游 《菖蒲》诗:“ 雁山 菖蒲 崑山 石, 陈叟 持来慰幽寂。” 钱仲联 校注引《嘉泰会稽志》:“今 会稽 有一种,叶有脊如剑,谓之 雁荡 菖蒲。”参见“ 雁荡山 ”。
分類:雁荡山
《漢語大詞典》:雁门(雁門)
(1).郡名。 战国 赵 地。 秦 置郡。今 山西 北部皆其地。
(2).见“ 雁门山 ”。
(3).见“ 雁门关 ”。
《國語辭典》:雁荡山(雁蕩山)  拼音:yàn dàng shān
山名。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辖乐清市县北,盘曲数百里,风景甚佳,绝顶有湖,因雁春归过宿其中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雁北
指 山西省 北部 雁门关 以北内外 长城 之间的地区。 杨朔 《铁骑兵》三:“城里的 日本 兵大半调到 雁北 进行‘扫荡’去了,竟以为八路军转到外线,要捣毁他们的老巢,吓得急忙退回 包头 ,‘扫荡’便停止了。”
《骈字类编》:春雁
唐 常建 鄂渚招王昌龄张偾 春雁又北飞,音书固难闻。
唐 储光羲 采莲词 春雁时隐舟,新萍复满湖。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 其二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
唐 张祜 江南作 殷勤问春雁,何处是烟霄。
宋 苏轼 坐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宋 陈造 都梁八首 其八 年年汉臣节,春雁与同归。
宋 陆游 无题 梦倩晓风吹不去,书凭春雁寄无由。
《漢語大詞典》:雁边(雁邊)
泛指我国北方边境。 元 萨都剌 《梦登高山得诗》:“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分類:北方边境
《國語辭典》:雁柱  拼音:yàn zhù
古筝架弦的桥,形似雁之行列,故称为「雁柱」。
《漢語大詞典》:雁宕
亦作“鴈宕”。 即 雁荡山 。 明 文徵明 《诗人孙太初》诗:“ 天台 鴈宕 平生梦,凭仗诗囊次第收。”参见“ 雁荡山 ”。
分類:雁荡山
《國語辭典》:雁荡山(雁蕩山)  拼音:yàn dàng shān
山名。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辖乐清市县北,盘曲数百里,风景甚佳,绝顶有湖,因雁春归过宿其中而得名。
《骈字类编》:雁翔(雁翔)
唐 杨师道 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