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阻障
阻碍;障碍。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是, 贯 在北境,约 赵良嗣 归国,以副使印给凭,令边臣不得阻障。” 李大钊 《我与世界》:“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国家、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阻障,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 郭沫若 《女神·黄浦江口》:“我倚着船栏远望,平坦的大地如像海洋,除了一些青翠的柳波,全没有山崖阻障。”
分類:阻碍障碍
《國語辭典》:钉子(釘子)  拼音:dīng zi
铁铸的钉。也称为「铁钉」。
《國語辭典》:栅栏(柵欄)  拼音:zhà lán
用竹子、铁条、木条或其他物品做成形似篱笆的围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元来是一间地窖子,四围磨砖砌著,又有周围栅栏,一面门窗,对著石壁天井,乃是人迹不到之所。」《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贡院前先放三个炮,把栅栏子开了;又放三个炮,把大门开了。」
《國語辭典》:暗礁  拼音:àn jiāo
1.未露出于海面的礁石。舟船误触,往往破沉。《文明小史》第五二回:「忽然天崩地塌的一声响亮,把饶鸿生吓得直跳跳起来,说:『不好了!怕是船触了暗礁了!』」
2.比喻隐藏的阻碍。如:「人生的旅途上,处处充满著暗礁,只要有信心去面对,必能逢凶化吉,否极泰来。」
《漢語大詞典》:质碍(質礙)
障碍;阻碍。 章炳麟 《国家论》:“又试任取一物,除去显色形色质碍而外,其中尚有‘物如种子’否?”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见《新世纪》中又有改良汉语之议,亦以排列不同,惧有质碍,故欲使汉语词气种种与万国新语相当。”
分類:障碍阻碍
《漢語大詞典》:支阂(支閡)
障碍。后汉书·隗嚣传:“ 嚣 復上言:‘ 白水 险阻,栈阁絶败。’又多设支阂。帝知其终不为用,叵欲讨之。” 李贤 注:“支柱障阂。” 清 黄宗羲 《紫环姜公墓志铭》:“当公创议时,势家私此水利者,謡啄繁兴,多设支阂。公毅然不顾。”
分類:障碍
《國語辭典》:万里长城(萬里長城)  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
1.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西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
2.比喻国家的栋梁。《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明。陈忱《水浒后传》第一二回:「吞圭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也称为「长城」。
《國語辭典》:长城(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1.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2.比喻国家的栋梁。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
3.比喻势力、地位等。如:「自毁长城」。
《国语辞典》:安钉子(安钉子)  拼音:ān dīng zi
比喻设置有形或潜伏的障碍。如:「若能设法安钉子,扰乱其军心,也许还有成功的希望。」
《漢語大詞典》:沟沟坎坎
比喻遇到的因难或障碍。
分類:遇到障碍
《漢語大詞典》:搕拌
犹言障碍;挫折。 沙汀 《还乡记》三:“‘人哪里没有一点搕拌啦!’她怜惜的喃喃说。”
分類:障碍挫折
《國語辭典》:无碍(無礙)  拼音:wú ài
1.无妨、无害。汉。扬雄《法言。君子》:「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五回:「宝玉笑道:『我已背熟,烧也无碍。』」
2.佛教用语。通达自在而无障隔,有四无碍,即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
《國語辭典》:过门(過門)  拼音:guò mén
1.经过门口。《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2.俗称女子出嫁或男子入赘。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明日是个好日辰,将梁鸿招过门罢。」《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待三日后方过门。」
3.戏剧表演中,演唱中断时只有乐队单独演奏,称为「过门」。具有串场的作用。
《國語辭典》:圆通(圓通)  拼音:yuán tōng
1.性情圆活不固执己见。如:「他是个圆通的人,很容易相处。」
2.佛教用语。称佛、菩萨达到没有无明、烦恼的障碍,恢复清净本性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宋。范成大 晚集南楼诗:「懒拙已成三昧解,此生还證一圆通。」
《漢語大詞典》:无滞(無滯)
(1).没有障碍;通行无阻。 南朝 梁 陶弘景 《〈发真隐诀〉序》:“昔在人间,已钞撰《真经》修字两卷……今更反復研精,表里洞洽,预是真学之理,使了然无滞。” 唐 戎昱 《送僧法和》诗:“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宋史·乔维岳传:“ 维岳 始命创二斗门於 西河 第三堰……建横桥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自是弊尽革,而运舟往来无滞。”
(2).指言辞流畅无碍。后汉书·党锢传·刘祐:“﹝ 祐 ﹞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南史·谢几卿传:“﹝ 几卿 ﹞年十二,召补国子生…… 俭 承旨发问, 几卿 辩释无滞, 文惠 大称赏焉。”北齐书·元文遥传:“﹝ 文遥 ﹞每临轩,多命宣勑,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
(3).谓厉行而不拖拉。周书·柳带韦传:“﹝ 带韦 ﹞凡居剧职十有餘年,断处无滞,官曹清肃。”
《國語辭典》:拥彗(擁篲)  拼音:yǒng huì
拿著扫帚清理环境,以等候贵客的降临。用以表示对贵客的敬意。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唐。沈既济《任氏传》:「崟入门,见小僮拥彗方扫,有一女奴在其门,他无所见。」也作「拥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