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木石为徒(木石为徒)  拼音:mù shí wéi tú
与木头石块结伴。比喻寄情山水,与世事隔绝。《新唐书。卷一六八。列传。柳宗元》:「用是更乐瘖默,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国语辞典》:山中无历日(山中无历日)  拼音:shān zhōng wú lì rì
隐居深山隔绝人世,而忘记了年岁的流逝。唐。太上隐者〈答人〉诗:「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国语辞典》:幽明异路(幽明异路)  拼音:yōu míng yì lù
人与鬼神之间隔绝不能相通。唐。阎选《再生记。张汶》:「吾今为冥府吏,往往奉使至里中,比以幽明异路,不可诣汝。」
《国语辞典》:隔音板  拼音:gé yīn bǎn
隔绝声音的建筑材料,多以刨花、芦苇、稻草制成。如:「高架桥两侧,最近都架上了隔音板。」
《国语辞典》:隔音室  拼音:gé yīn shì
装有隔音设备的房间,可隔绝杂音的干扰。如:「录音人员,常年待在隔音室中。」
《国语辞典》:海迹湖(海迹湖)  拼音:hǎi jī hú
由于地壳隆起或海岸线下降,使海水的一部分与海洋隔绝所形成的湖泊。因它原来与海相通,所以湖水的性质与海相同。如里海、咸海。
《国语辞典》:红磷(红磷)  拼音:hóng lín
一种磷的同素异形体。用黄磷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制成,暗红色粉末,无毒,遇热不熔化而直接变成蒸气。可用来制造安全火柴。也称为「赤磷」。
《国语辞典》:录音间(录音间)  拼音:lù yīn jiān
能隔绝噪音、符合声学和不同录音工艺要求,并且提供专业的录音设备,以达到完美录音品质的空间。
《漢語大詞典》:干馏(乾餾)
固体燃料的热加工方法之一。将固体燃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使分解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如煤干馏后分解成焦炭、焦油和煤气。根据加热的最终温度,一般可分为高温干馏(1000℃左右)和低温干馏(550℃左右)。
《國語辭典》:隔热(隔熱)  拼音:gé rè
将热隔离。如:「由于天花板的隔热效果不好,每到夏天,总感觉闷热。」
《國語辭典》:杜门自绝(杜門自絕)  拼音:dù mén zì jué
闭门不出,主动与外界隔绝。《汉书。卷四○。张陈王周传。赞曰》:「及吕后时,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终。王陵廷事,杜门自绝,亦各其志也。」《后汉书。卷二五。卓茂传》:「及莽篡位,遣使赍玄纁、束帛,请为国师,遂欧血托病,杜门自绝。」
《國語辭典》:保险箱(保險箱)  拼音:bǎo xiǎn xiāng
贮藏现款或贵重物品,以防火患或盗贼的铁箱。用双层厚铁板制成,两铁板之间,填以沙砾或其他耐火物,门上有号码键或精密锁钥。也称为「保险匮」、「金匮」、「银匮」。
《国语辞典》:气煤(气煤)  拼音:qì méi
一种烟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产生大量煤气。有些气煤尚可用来炼油和提取化工原料。一般多用来与其他烟煤配合炼焦。
《國語辭典》:世外桃源  拼音:shì wài táo yuán
1.称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痛史》第一○回:「左右没事,就叫她们做些女红,我这山中便是个世外桃源了。」
2.比喻风景优美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如:「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真是个世外桃源。」
《國語辭典》:日月参辰(日月參辰)  拼音:rì yuè shēn chén
比喻彼此隔绝或互相对立。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也不是我特故的把哥哥来恨,他他他,不思忖一爷娘骨肉,却和我做日月参辰。」也作「参辰卯酉」、「参辰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