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绝潢
与水流隔绝的水池。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於 杨 、 墨 、 老 、 庄 、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 明 宋濂 《录渔人申鲜生辞》:“吾闻之,安絶潢者,以天下之水无过其大而不知有渤澥之宏深。”
《國語辭典》:否隔  拼音:pǐ gé
窒塞阻隔。《后汉书。卷八一。独行列传。谅辅》:「天地否隔,万物焦枯,百姓喁喁,无所诉告。」汉。傅毅〈舞赋〉:「启泰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漢語大詞典》:限断(限斷)
(1).犹断限。北齐书·阳休之传:“ 休之 立议从 天保 为限断。” 清 恽敬 《〈诵芬录〉序》:“《诵芬録》之体例,盖视乎此,而所録言行,则以迁 浦阳 之后为限断焉。”
(2).阻隔,隔绝。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余观五胡乱中国三百年,士大夫氏族犹相通,不以南北彼此限断,盖南之号令征伐尚时至於北方故也。”
分類:阻隔隔绝
《漢語大詞典》:断隔(斷隔)
阻断隔绝。后汉书·冯异传:“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悉以果实为粮。”
分類:阻断隔绝
《漢語大詞典》:拥蔽(擁蔽)
(1).遮掩。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周书·异域传下·鄯善:“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
(2).隔绝,阻塞。韩非子·二柄:“故劫杀拥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此奸雄所以逐党进而处子所以愈拥蔽也。”新唐书·颜真卿传:“昔 太宗 勤劳庶政,其《司门式》曰:‘无门籍者有急奏,令监司与仗家引对,不得关碍。’防拥蔽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口鼻如有物拥蔽,气不得出。”
《漢語大詞典》:杳绝(杳絶)
(1).消失。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歷城县 光政寺 有磬石,形如半月,腻光如滴,扣之,声及百里。 北齐 时移於都内,使人击之,其声杳絶。却令归本寺,扣之声如故。”
(2).悬隔,隔绝。 唐 梁肃 《止观统例》:“凡所为上圣之域,岂隔阔辽夐,与凡境杳絶歟?是惟一性而已。”
分類:消失隔绝
《漢語大詞典》:僻绝(僻絶)
谓地方偏僻,交通隔绝。 宋 曾巩 《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而顾请一州,欲自试于川穷山阻僻絶之地,其志节之高,又非凡才所及。” 宋 曾巩 《筠州学记》:“ 筠 为州,在大 江 之西,其地僻絶。” 明 唐顺之 《赠宜兴尹林君序》:“自食其土,不游贾於四方,而四方贾人亦以僻絶罕至其地。”
《漢語大詞典》:幽隔
(1).远隔。《后汉书·郎顗传》:“今宫人侍御,动以千计,或生而幽隔,人道不通,鬱积之气,上感皇天。”
(2).引申指人死入阴间,与世隔绝。 晋 潘岳 《悼亡诗》:“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兄心摧兮弟丛棘,弟未死兮兄幽隔。”
《漢語大詞典》:闭隔(閉隔)
关闭,使隔绝。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宫婢闭隔,失其天性。”后汉书·陈蕃传:“﹝ 李膺 等﹞以忠忤旨,横加考案,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分類:关闭隔绝
《漢語大詞典》:阔然(闊然)
隔绝貌。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三条不远,五达非难,信乃阔然,遂不蒙问。”
分類:隔绝绝貌
《漢語大詞典》:闭绝(閉絶)
(1).隔绝,不相交往。 汉 陆贾 新语·资质:“闭絶以关梁。”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后愈称疾篤,深自闭絶。”
(2).犹杜绝。梁书·李寻传:“闭絶私路,拔进英雋。”
《漢語大詞典》:隐绝(隱絶)
谓隐居而与世隔绝。 汉 刘向 说苑·善说:“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者也;不若身材高妙,适遭暴乱无道之主,妄加不道之理焉;不若处势隐絶,不及四邻,詘折儐厌,袭於穷巷,无所告愬。”后汉书·逸民传·法真:“ 真 曰:‘吾既不能遯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絶,终不降屈。”
分類:隐居隔绝
《漢語大詞典》:绝阳(絶陽)
1.阳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十月戊戌日为绝阳之日,诸事不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
2.谓阳气隔绝。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有絶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絶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
《漢語大詞典》:水封
(1).水葬。 明 徐渭 《烦吴伯子治墓堂》诗:“火瘞世曰凶,水封岂佳卜?”
(2).内贮水以隔绝气体的装置。卫生用具上的存水弯是最常见的水封。
《國語辭典》:圮绝(圮絕)  拼音:pǐ jué
崩坏毁绝。《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上》:「分野殊异,遂用圮绝,不图今日乃相得也。」汉。班固〈幽通赋〉:「咨孤蒙之眇眇兮,将圮绝而罔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