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13,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9 80 81 82 下一页
韩梦参(字 子变 号 钓隐、适岩钓隐 )
夏淑吉(世称 神一 名 淑吉 字 美南、荆隐、龙隐 )
易为鼎(字 用玉 号 汪来子 世称 大隐先生 )
张镜心(字 孝仲 号 湛虚、晦臣 别称 云隐居士 )
陆澄原(字 嗣端 号 芝房、隐放主人 )
慎天翊(字 伯举 号 素隐 )
释隆琦(字 隐元 林 )
释天隐
王铎(字 觉斯、觉之 文安 号 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 )
释正岩(别称 止岩 字 豁堂、奯堂 号 菽庵、藕渔、南屏隐史、西湖老僧 )
李弘祚(字 汝廓 号 睡隐 )
陈舜法(字 予若 号 将隐 )
僧道忞( 林 字 木陈 弘觉禅师 既同 号 梦隐 )
僧正嵓( 郭 字 豁堂 号 菽庵、藕渔、耦馀、南屏隐叟、随山 )
其它辞典(续上)
梁思诚(字 用孚 号 居隐 )韩梦参(字 子变 号 钓隐、适岩钓隐 )
夏淑吉(世称 神一 名 淑吉 字 美南、荆隐、龙隐 )
易为鼎(字 用玉 号 汪来子 世称 大隐先生 )
张镜心(字 孝仲 号 湛虚、晦臣 别称 云隐居士 )
陆澄原(字 嗣端 号 芝房、隐放主人 )
慎天翊(字 伯举 号 素隐 )
释隆琦(字 隐元 林 )
释天隐
王铎(字 觉斯、觉之 文安 号 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 )
释正岩(别称 止岩 字 豁堂、奯堂 号 菽庵、藕渔、南屏隐史、西湖老僧 )
李弘祚(字 汝廓 号 睡隐 )
陈舜法(字 予若 号 将隐 )
僧道忞( 林 字 木陈 弘觉禅师 既同 号 梦隐 )
僧正嵓( 郭 字 豁堂 号 菽庵、藕渔、耦馀、南屏隐叟、随山 )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一四
梁思诚,字用孚,号居隐。香山(今中山)人。明熹宗天启间举乡饮宾,事亲以孝闻。清光绪《香山县志》卷一三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清州人。字子变。号钓隐、适岩钓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女尼。松江府华亭人。夏允彝女,初名淑吉,字美南。嫁侯洵。二十而寡,乃削发为尼,更名神一,字荆隐。有《龙隐遗稿》。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九
神一,字荆隐,一字龙隐,华亭人。原名淑吉,字美南,明吏部考功司郎中夏允彝长女,嘉定侯洵室。有《龙隐遗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湖广黄冈人,字用玉,号汪来子。以文章气节名。明亡,筑室白云山,教授生徒百人,学者称大隐先生。有《易肤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0—1656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磁州人,字孝仲,号湛虚,晚号晦臣,自称云隐居士。明天启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旋丁母忧。南明弘光朝,以马士英、阮大铖用事,避去。清顺治时屡荐不出。晚年闭户注《易》,有《易经增注》。维基
张镜心(1590年—1656年),字孝仲,号湛虚,晚号晦臣,自号云隐居士,河南彰德府磁州(今河北磁县)人。官至蓟辽总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乙卯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进士,次年授萧县知县,四年(1624年)改四川合州定远县,五年调泰兴县知县。崇祯二年(1629年)授礼科给事中。崇祯四年(1631年)升任礼科右给事中,次年改礼科左给事中,六年江西主考,升吏科都给事中,七年主持京察。随后升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南京光禄寺卿。崇祯十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两广总督,十三年加升兵部左侍郎,十四年罢官回籍。随后担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衔,任蓟辽总督,总督关、蓟、通、津军务。甲申国变后,千里奔走以避乱,岁余始还里。入清后不仕。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九
澄原,字嗣端,号芝房,平湖人,天启乙丑进士,授工部主事。崇祯初,魏珰犹视事东厂,澄原首劾之,并崔呈秀等罪状,请毁生祠以充兵饷,于是廷臣纷纷弹射矣。后迁大理寺副,疏参罪督袁崇焕,有旨嘉其敢言,令中使捧函至邸舍,御书发,陆澄原回奏,以小臣而蒙委信,前此未有也。升职方员外。当此之时,人意其必大用。无何久淹郎署,终以罢归。奇杰之气,亦遂用于山水文酒间,自号隐放主人。往往与酒侠谈伧,歌童舞妓为飞红捲白之会,间以嬉笑嘲谑,俊语纷集,或兴至疾书,衮衮数百言,摇笔立就。性好饮,自负酒龙,鸡鸣烛跋,四座偃卧,而澄原如未沾宿醒者。尝自言:少游于酒人,一往三十馀,乃以选人侣于众人,复以言迕要人,世目为愚人,或曰痴人。洎乎拂袖一归,乃复还我不坏之酒人矣。故其为诗,多秀逸尖新,雕香刻翠,有佻宕自喜之槩焉。所著杂集数种行世。澄原厌薄门户,中立敢言,首攻崔、魏,亦不附东林。其疏曰:有市恩修怨、举劾失平者,虽东林亦谓之小人,不得以杨、左为护身之符。有特立独行恪共厥职者,虽不东林,不失为君子,不得以崔、魏为陷人之阱。又曰:臣宁寡援孤立为硁硁之小人,决不依草附木,为疑似之君子。嗟乎!明之亡也,祸胎于阉寺,膏肓于门户。崇祯时,天下事巳大坏,而门户益坚,得一中立之澄原,犹恐不胜任,而弃之如遗也,何哉?维基
陆澄原(1591年—?),字嗣端,号芝房,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刑部主事陆锡恩之子,年十九举于乡,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崇祯初即位,魏忠贤犹柄国政,廷臣皆呼为厂臣,澄原首斥其名而劾之,降旨薄责。于是群臣窥知上意,纷纷上疏弹劾,魏遂伏诛。转员外郎,督盔甲厂。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入寇,京师戒严,檄催火器如炽,所督厂工仅数十人,日造火药二千斤,兼造兼运,身不解带者五十余日,造火绳,用楮代布,失内珰意,奉严旨斥责。然是时以箭帘不称,工部四司俱逮毙杖者二人,澄原仅降级调用。寻补顺天府照磨,迁大理寺寺副,疏参罪督袁崇焕,帝嘉其敢言,特遣中使奉函直至其邸舍,函面御书「发陆澄原」四字,中批「据实回奏,不许发抄」,以小臣而承委信,前此未有也。寻迁兵部职方员外,提调武闱,车射不及格,主考、监试俱下狱,澄原闲住罢归。六年甲戌(1633年),忌者中以考功法落职。放艇湖山,自号隐放主人,寄怀诗奕者数年而卒。澄原厌薄门户,中立敢言,首攻崔(呈秀)、魏(忠贤),亦不附东林,疏请申敕廷臣,各消成见。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居昌人。字伯举。号素隐。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隐元。福建东林林氏子也。父在田。母龚氏。琦生六岁。父客于湘。家产日耗。难以攻读。渐以耕樵为业。每静夜与二三友。坐卧松下。仰观天河运转。星月流辉。谁系谁主。缠度不忒。心甚骇焉。遂有慕佛之念。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自思身为男子。不知父之游踪。急于娶。非孝也。因告母兄。将聘金为路用。直往豫章。抵南京。至宁波舟山。见族叔。又至绍兴。经历一载。囊已空。随香船至南海。朝观音。见佛地庄严。一时凡念冰释。遂发心持斋。投潮音洞主出家。明年二月。航海归闽省母。母以为自天降下。喜不自胜。劝母奉斋归佛。越明年。母归寂。会鉴源于印林寺。方便接引。遂从削发。即发愿精修。辛酉。往绍兴显圣寺。听涅槃经。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因遍处参寻。壬戌。鹦窝顶听法华。冬在夹石碧云。听楞严。忽闻密老和尚。来应金粟。即往参见。随问学人初入禅门。未知做工夫。求开示。密云。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要卧便卧。师云。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密云。一巴掌。师有省。便拜云。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和尚云道看。师便喝。和尚云。再道看。师又喝。和尚云。三喝四喝后如何。师云。今岁盐贵如米。自此日常活泼泼地。忽一日窗外风吹入。寒毛卓竖。通身白汗。大彻源底。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情与无情。尽在。一毫头。了了分明。无二无别。不可举似于人。庚午春。黄檗本寺。请老和尚进山。师同回寺。辛未。众请住狮子岩。癸酉冬。马峰请费和尚主席。命师为西堂。一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一喝三日耳聋。黄檗闻之不觉吐舌因缘。师亦颂云。一声涂毒闻皆丧。遍野髑髅没处藏。三寸舌申安国剑。千秋凛凛白如霜。呈上。费老人即圈出示众。升座云。吾有一枝拂子。是从上用不尽的。顾师云。汝作么生奉持。师喝便出。到方丈。师礼拜。老人举拂云。汝且将去行持。师接著。便打一拂。老人云。将为报恩那。又打一拂。便归寮。甲戌回狮岩隐静。丙子夏。本山请继黄檗法席。却之不能。岩下有侧石如舟。俱以不平为叹。师一夜在石中坐。持大悲咒三遍。默祝龙天。此去黄檗。吾道大行。为山增色。此石可平。默坐注香。归室次。蚤徒良哉报云。石已自平。师乃名为自平石。适法通专使送大衣源流至。丁丑仲冬。至山开堂。如腊八示云。昔日世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说甚么法。蓦竖拂云。也只是这个。今日山僧不动本际。为诸父老谈禅。谈甚么禅。也只是这个。这个又是个什么。正如八十翁翁入场屋。真诚不是小儿戏。向个里消息得恰好去。许汝入黄檗门。见黄檗人。与黄檗同条合命。共气连枝。不然。尽是门外之绕汉。要见黄檗毫毛也大难。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隆琦,字隐元。姓林氏,黄檗人也。生有灵徵,幼志凝重。因父远游不归,绝意婚娶,附舟诣补陀祷祝,睹大士境界,遂欲轶尘。乃礼黄檗鉴源为师,薙染易服。遍造诸方,潜颖真参,心光灿发。闻密云居金粟,径往依之,始露头角,机锋酬酢,迥出寻常,密云甚相契重。逮受黄檗请,琦乃偕还旧山,结茅于师子岩。隐安继主檗山,琦本同参,则延之领众,因继其法。费隐既受别请,林御史汝翥与士众请居祖席,始出世焉。坐夏十稔,指踰三千,鞭龙策象,声光远播。万里扶桑,梯航申礼,祈教彼土,恳请尤挚。琦亦自知信于东倭,实有宿缘,当为了之。故扬帆破浪,海若效灵,遂底长琦。岛主欣迎,万象云拥。驻锡兴福,益以崇福,兼兹二刹,法雨所施,罔不沾溉。受请普门,国王、大将军咸来致敬,宠锡优渥,珍服名香,络绎充积。琦亦漠然,惟思流通正教,弘我佛旨。但每念祖庭,时有故山之思,国王感其眷恋,乃于太和山更起梵宫,仍名黄檗,以慰其心。移居未久,举首座性瑫自代,退隐松堂,国王为建寿塔,优游泉石,十有馀载。预知报谢,乃示微疾,彼国王臣慰问再四,皆裁偈酬答,端居而化,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三日也。寿八十有二,腊五十有三。得法者二十二人,有《七会语录》。琦貌魁伟,秉性刚正,苦行高谊,具在年谱。檗山大众仰其馀徽,为筑衣钵塔,释如幻弘为之记铭,见《瘦松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天隐,荆溪闵氏子。早岁失怙,奉母居贫,不能力学,种圃以养。年二十,始自检束,蔬食盟心,然未识三宝归向,唯对神立誓,若邪念忽起,则默诵《小人閒 居为不善章》,顿然念息。一日听讲《楞严》“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因自警惕,欲图解脱。适幻有禅宿来自清凉山唐凝庵,太常吴安节通政延居龙池山,道风远鬯,乃往归之。虽处尘寰,无心世味,母知其志坚,遂允出家。万历戊戌,初从芟染,看赵州无字䛡,无有入处,更参未生前本来面目,工候急切,昼三夜三及百馀日,偶展《楞严》见“佛咄阿难云:此非汝心”。于是,如善财入弥勒楼阁,顿空豁境界,疑情放下。明年春,随幻有入城至显亲禅堂,问“永嘉大师道:忽然如托空时如何”,幻有一喝,复顾隐曰:“我代尔修行去。”隐礼拜,便会得宾主照用之句。复入石城天界寺,谒松云。貌古腊高,精勤定课,寒暑不移,亲炙久之,获益良多。又访文斋于能仁寺,敏而能文,出语新奇,令人心畅。辛丑还山,掩关两载,终日蒲圃,正在忘绝境界之际,忽闻驴鸣,恍然而悟,顿释前疑。有偈曰:“忽闻驴子叫,惊起当人笑。万别与千差,非声非色闹。”自是,见解圆通,了无滞碍。偶闻风拂松梢,雨打窗纸,口占云:“风声与水声,不必论疏亲。一耳闻为快,何曾有二音。”甲辰四月八日,解关趋觐幻有于燕都普照,时已残冬,命呈所见,偈曰:“人说北地寒,我道南方暖。寒暖不知人,穷人知寒暖。”异日复徵云:“祇如四料简,汝如何会?”隐以四法界荅之,幻有首肯。时古辉老宿博通三藏,讲经于白塔寺,因思古德云“通宗不通教,开口便胡道。通教不通宗,如蛇入竹筒。宗教两俱通,如日处虚空。宗教俱不通,如犬吠茅丛。”于是更历教海。会慈圣太后建无遮,大创于台山,静渊主法席,隐亦与焉。更与妙峰居塔院数月,每当请益,忻羡真诚,苦行建树德业,浩然无穷。后回京,复与密云南游浙中,谒幻也于天童,高风逸韵,世所罕及。丁未,还龙池。明年命隐秉拂,隐辞之。癸丑命理院事,复辞。因假岭南静室掩关,幻有以偈寄之云:“老衲于今不坐关,既无住也幸无间。何曾进又何曾出,只在寻常天地间。”及闻幻有寂,破关,匍匐归诣龛前。已而曳杖入关。居久之,为凝庵居士强之始出,遂归龙池。庚申,欲编历诸方,偶得山南幽处名磐山,荆溪极深谷也,诛茆为庵,自冬洎春,大雪绵绵,积五十馀日,人迹罕到,徘徊四顾,唯饥禽野兽而已。储尽粮空,烟爨欲绝,因卓杖语侍曰:“若老僧数尽,即埋此山,他日自然成就伽蓝地也。”后果藉檀信经营,十二载,竟成丛席。崇祯七年秋八月,移主湖州上柏山报恩禅院,示众云:“老僧多病不能提持佛法,赖土木瓦石为诸人转大法轮,发诸人大机大用,切不可当面错过,若错过,只知事从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盖隐年已六十矣,当掩关岭南时,顾九畴大史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曰:“白云封我圆光户,恰似无人坐室中。”“如何是夺境不夺人?”曰:“风送白云归洞去,祇留一个野僧閒 。”“如何是人境两俱夺?”曰:“了知四大原非我,白云聚散本无踪。”“如何是人境俱不夺?”曰:“几度白云来伴我,就里和衣带月眠。”得法弟子通问箬庵,入室呈颂云:“千玄万妙隔重重,个里无私总不容,一种没弦琴上曲,寒崖吹落五更风。”隐曰:“玄妙即不问,如何是不隔底句?”通问拟议,隐便捧之。复示颂曰:“千波万浪隔重重,识得源头处处通。根境脱然全体用,拈来物物始从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2—1652 【介绍】: 明末清初河南孟津人,字觉斯。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清,又授礼部尚书。博学好古,工诗文,善书,兼画山水梅竹。有《儗山园帖》。卒谥文安。简介
字觉斯,河南孟津人。明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生,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弘光立,授东阁大学士。入清,官礼部尚书。顺治九年(一六五二)卒,谥文安。有《拟山园词集》。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
王铎,字觉斯,孟津人。明天启壬戌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入国朝,仍原官。谥文安。有《拟山园诗集》。清诗别裁集
字觉斯,河南孟津人。天启壬戌进士。国朝官至大学士,谥文安。维基
王铎(1592年—1652年4月28日—Wang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生于河南孟津县(今河南孟津),籍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员,进士出身,书画家。王铎幼时家境贫寒,“不能一日两粥”,母亲陈氏曾将陪嫁的“钏珥链柎鬻之市,以供朝夕”。聪颖慧敏,十八岁就学于山西蒲州河东书院,明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累擢礼部尚书。南明弘光朝任东阁大学士、次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攻佔南京后,降清。顺治六年(1649年),授礼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官至弘文院大学士,授礼部尚书。顺治八年(1651年),晋少保兼太子太保。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十八日病逝于孟津,赐祭葬,谥文安。“赠太保。荫一子为中书舍人”(据《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葬于偃师县城东山化乡石家庄村南。钱谦益作《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张镜心为其作《王文安公神道碑铭》。《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写书法主张「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非常专注于书法上。书风倾向「刚强」。
人物简介
简介
一作止岩,字豁堂,一作奯堂,号菽庵,又号藕渔,晚号南屏隐史,又号西湖老僧。俗家金陵郭氏,一作仁和郭氏,又作余姚徐氏,杭州净慈寺僧。明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生,清康熙九年(一六七○)卒。著有《屏山集》、《同凡集》。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韩山人。字汝廓。号睡隐。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六九
陈舜法,字予若,号将隐。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广东潮阳人,俗姓林,字木陈。年二十弃诸生为僧,继密云悟和尚之后,主浙江天童寺。顺治十六年,徵召至京,封弘觉禅师。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号木陈。潮州林氏子匡庐薙染。依悟和尚天童座下。掌记室有年。受请继席。僧问。如何是天童境。师曰。廿里松关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閒移拄杖松根立。笑问客从何处来。曰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看脚下。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你吃粥也未僧拟议。师曰。诸佛过去久矣。上堂。释迦老子道。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古德道。才入思惟。便成剩法。且道名字既同。因甚么有利有害。红粉易妆端正女。无钱难做好儿郎。示众云。有一人三头八臂。有一人无背无面。同到天童门下。且道安下那个即是。一晚入堂。大叫曰。适来栏中不见了牛。普请诸人把火上山寻牛去。众愕然。一僧才出。师便归方丈。常举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话颂曰。草鞋踏遍江南雪。归看庐山石上云。却笑閒身犹未老。寻梅几度出松门。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道忞,字木陈,号梦隐,潮阳林氏子也。薙染于匡庐开元先若昧明,受戒具于悯山。清顺治时,赐号“弘觉禅师”,更寺名曰“弘法”,锡以敕印,赉予甚盛。敕曰:“朕惟佛会拈华,妙心传于迦叶。禅行面壁,宗旨付于神光。六叶既敷,千华竞秀。荫法云于真际,火宅晨凉。耀慧日于康衢,重昏夜晓。以至眴目扬眉,擎拳举指,皆合宗门之妙谛,得教外之灵机。诚非他学可知,亦岂意生所度。眷言道行,冀觌高踪,实悟真如,必先玄觉。咨尔禅僧道忞,嗣法天童,传宗临济。克證无生之旨,机自玄明。允通向上之关,悟称真谛。尝稽载籍,祈会性真,间览玄文,深嘉妙义。故时于听政之暇,询尔以法道之微。乃名言之不繁,克随机而得解。玄关幽键,感即能通。遥源浚波,酌之不竭。传一镫于种智,了万法于真空。广量出于凡心,元明踰于宿学。引之于有,高谢四流。推之于无,俯弘六度。信乎凡之可以證圣,惟觉足以悟迷。非同测海窥天,固已登堂入室。堪主法门之席,允称禅众之尊。是用封尔为弘觉禅师,锡之敕印。于戏!慈周万有,大身遍于十方。利济四生,本觉超乎三世。俾举代咸登仁寿之域,在随方而启般若之门。其益懋尔勤修,庶弘开夫正梵。式承嘉命,丕阐宗风。钦哉!”以康熙甲寅六月示寂,寿七十又九,荼毗,顶骨五采,齿无损痕,塔于平阳黄龙峰下。所著有《纪年》、《专谱》、《语录》、《诗文集》及《北游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70 【介绍】: 清僧。明末清初江南江宁人,俗姓郭,字豁堂,号菽庵、藕渔、耦馀,别号南屏隐叟。明亡后为僧,住西湖净慈寺。诗画俱佳。有《屏山集》、《同凡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正嵓,字豁堂,馀姚人。杭州净慈寺僧。有《同凡草》。清诗别裁集
字豁堂,浙江仁和人。著有《同凡草》。○豁堂国变后为僧,尝云:“人非金石,立见消亡,不若逃形全真,自游方外。”诗二卷,王新城尚书目为汤惠休、帛道猷之流。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正岩,字豁堂,亦号随山,姓郭氏,仁和人。夙秉异资,不近莙腻,长无俗缘,息绝尘念。落发禀戒,三德同具。絜己亲师,积功劬学。博通世典,综贯三乘,汇众派以同流,悟大化之无尽。力崇正法,见推耆宿。参三峰于净慈,略呈所见,三峰曰:“依识解为超生死根,犹北适南辕,我无此逐日长进之禅。”自是,顶伽脱尽,睛翳消除,自甘澹泊,智刋情亡。一生萧散,不接权贵。芦花泛月,响震鱼龙,屐齿登山,春归奚锦。迨废宗之诖误,致法席之零丁。运属明夷,咎来元妄,从容就逮,振锡圜门,劝化无方,感悟羁囚,道幽益显,化火宅之凶燄,来徒役之皈依。鬼神呵护,顿见吉祥。天龙回翔,永围法座。绅衿崇仰,檀越追踪。频来问訉之书,更满入山之屦。岩乃睹白云以高卧,侣浮鸥而赋诗,一任蘧庐之化,永矢物外之情。方择地以终休,意泊然而委顺。以康熙庚戌七月二十日示寂,寿七十四,腊五十五。所著语录、拈颂、启疏、诗偈、杂著若干卷。得法弟子十有五人。建塔于慧日峰左,名曰宏济。越明年,其徒戒青为之行状,乞冯溥铭焉。文词华丽,见于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