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313
典故
49
词典
639
佛典
41
其它
584
共639,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至隐
回隐
天隐
樵隐
怀隐
隐行
隐恻
复隐
隐避
桂隐
名隐
隐轸
隐欺
隐幽
隐形
《漢語大詞典》:
至隐(至隱)
(1).极悲痛。
《
礼记·檀弓下
》
:“拜,稽顙,哀戚之至隐也。” 郑玄 注:“隐,痛也。”
(2).极微小。 宋
曾巩
《上范资政书》
:“故圣人之所教人者,其晦明消长弛张用舍之际,极大之为无穷,极小之为至隐。”
分類:
极微
悲痛
微小
《漢語大詞典》:
回隐(迴隱)
回避,隐藏。
《
南史·颜延之传
》
:“ 延之 性既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回隐。”
《
后汉书·任隗传
》
:“﹝ 隗 ﹞独与司徒 袁安 同心毕力,持重处正,鯁言直议,无所回隐。”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夫既自比於古之任者矣,乃欲睠顾回隐,以市於世,其可乎?”
迂远幽隐。 唐
柳宗元
《愚溪对》
:“今汝之託也,远王都三千餘里,侧僻迴隐。”
分類:
回避
迂远
幽隐
隐藏
《漢語大詞典》:
天隐(天隱)
称隐而不仕之最高境界。 隋
王通
《
中说·周公
》
:“至人天隐,其次地隐,其次名隐。” 唐
陆龟蒙
《幽居赋》
:“欲神游於浩气,法天隐於遗编。”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隐说》
:“天隐者,无往而不适,如 严子陵 之类是也。”
分類:
不仕
境界
《國語辭典》:
樵隐(樵隱)
拼音:
qiáo yǐn
1.樵夫与隐士。南朝宋。
谢灵运
〈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
〉诗:「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2.隐于樵采的人。
分類:
樵夫
隐士
《漢語大詞典》:
怀隐(懷隱)
谓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
:“言不尽,则以为怀隐;尽説竭情,则为不知量。”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
之一:“忠不攄,则矫激以沽名,怀隐而多避,徇私而少公。”
分類:
不尽
《漢語大詞典》:
隐行(隱行)
(1).犹阴德。谓不为人知的美行。
《
文子·上德
》
:“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杜道坚 缵义:“君子怀其道而泽流于世俗,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天佑也;有隐行者必有昭名,人推之也。” 宋
欧阳修
《右班殿直唐君墓表》
:“其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
:“传其慧心隐行,闻者叹者,莫不谓文人义士难与争儔也。”
(2).暗中去做。
《
管子·法禁
》
:“卑身杂处,隐行辟倚,侧入迎远,遁上而遁民者,圣王之禁也。” 王念孙
《
读书杂志·管子三
》
:“隐行辟倚,谓隐行其僻邪之事也。”
分類:
暗中
阴德
为人
美行
《國語辭典》:
隐恻(隱惻)
拼音:
yǐn cè
恻隐怜悯。《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欲卑身而下体兮,心隐恻而不置。」
分類:
内心深处
恻隐
怜惜
忧伤
深感
痛苦
深沉
不露
《漢語大詞典》:
复隐(複隱)
谓相互包蕴隐含。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原道
》
:“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冯春田 释义:“‘符采’即指‘质’,‘文’或者内容和形式。‘复隐’即包藴深隐,指的是‘符’(‘质’或内容)、‘采’(‘文’或形式)曲隐融合在一起。”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总术
》
:“奥者复隐,诡者亦典。”
分類:
相互
隐含
释义
《漢語大詞典》:
隐避(隱避)
(1).隐藏;躲避。
《
后汉书·卓茂传
》
:“﹝ 刘宣 ﹞知 王莽 当篡,乃变名姓,抱经书隐避林藪。” 北魏
郦道元
《
水经注·汾水
》
:“ 刘渊 族子 曜 尝隐避於 管涔之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端溪紫蟾蜍砚》
:“其盖有 东坡 小楷书铭云:‘蟾蜍爬沙到月窟,隐避光明入巖骨。’” 魏巍
《东方》
第三部第六章:“阵地上不宜布置过多的兵力,正面只放了两个排,把一个排隐避在侧翼。”
(2).隐讳;隐瞒。
《魏书·李彪传》
:“赏忠识正,发言恳惻,惟直是语,辞无隐避。”
《水浒传》
第一一五回:“ 宋江 道:‘莫非又损了我几个弟兄?你休隐避我,与我实説情由。’”
分類:
隐避
隐藏
隐讳
隐瞒
躲避
《骈字类编》:
桂隐(桂隐)
西湖志张功甫为梅园于湖上作堂其间曰玉照堂复开涧环绕小舟往来未始半月舍去自是客有游桂隐者必求观焉
《漢語大詞典》:
名隐(名隱)
谓隐于朝市。亦谓不求名而隐居山林。 隋
王通
《
中说·周公
》
:“ 薛收 问隐。子曰:‘至人天隐,其次地隐,其次名隐。’” 阮逸 注:“名混朝市,心在世外。” 隋
王通
《
中说·礼乐
》
:“或问 严光 、 樊英 名隐。子曰:‘古之避言人也。’” 阮逸 注:“此并不求名而隐,故曰名隐。”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隐说》
:“名隐者,不求名而隐,如 刘遗民 之类是也。”
分類:
朝市
求名
隐居
山林
《漢語大詞典》:
隐轸(隱軫)
犹隐赈。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
诗:“隐軫邑里密,缅邈江海辽。”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
:“山川络绎,崩腾宇宙之心;原隰纵横,隐軫亭皋之势。” 唐
高适
《淇上酬薛据》
诗:“故交负奇才,逸气包謇諤。隐軫经济策,纵横 建安 作。”参见“ 隐賑 ”。
《國語辭典》:
隐赈(隱賑)
拼音:
yǐn zhèn
繁华富足。《文选。左思。蜀都赋》:「尔乃邑居隐赈,夹江傍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
分類:
众盛
富饶
《漢語大詞典》:
隐欺(隱欺)
隐瞒欺骗。 唐
白居易
《得乙以庶男冒婚丁女事发离之丁理馈贺衣服请以所下聘财折之不伏判》
:“乙则隐欺,在法而聘财宜没;丁非罔冒,原情而馈礼可追。”
分類:
隐瞒
隐瞒欺骗
欺骗
《漢語大詞典》:
隐幽(隱幽)
(1).幽静偏僻。 明
李东阳
《天津卫城修造记》
:“登眺之际,神疎心畅,瞻宫闕之尊崇,览畿甸之高腴。周諏隐幽,则嚣鬨不生。”
(2).深奥隐晦。 明
胡应麟
《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引
》
:“掇遗逸,抉隐幽,榷嚮方,树惩劝,作博议,其曰
《华阳》
。”
分類:
幽静
深奥
隐晦
偏僻
《國語辭典》:
隐形(隱形)
拼音:
yǐn xíng
隐藏形体。《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夏统传》:「善歌舞,又能隐形匿影。」《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欲从他学隐形之术,公远不肯。」
分類:
隐形
隐没
形体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