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宗隐 朝代:后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燕西河介休人,字处道。性至孝,年十三,便有成人之志。专精好学,不以兵难易操。仕于后燕主慕容垂,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本州别驾。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或曰昙光。不知何许人。永和初。至江东石城山下。问父老入山路。父老咸曰。山多猛兽。不可往光固欲往。行数里。风雷而雨。有虎吼震山谷。光坐石坎中。明日入村乞食。还坐三日。梦尤怪。又三日山神见形。言所志曰。欲移章安韩石山。以所居施光。光于是就树结庐。久而成寺。名隐岳。光每入定。辄七日乃起。住五十三年。一百十岁。以帔蒙头而化。其始化也。门人视以为常。而弗加察。过七日然后击磬以出其定。无及矣。宋建武二年。郭鸿官于剡。入山拜之。以如意拨其膺。衣坏肌消。唯白骨存焉。鸿为龛其像而塑之。今尚在。
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
帛僧光。或云昙光。未详何许人。少习禅业。晋永和初游于江东投剡之石城山。山民咸云。此中旧有猛兽之灾及山神纵暴人踪久绝。光了无惧色。雇人开剪。负杖而前。行入数里。忽大风雨群虎号鸣。光于山南见一石室。仍止其中安禅合掌以为栖神之处。至明旦雨息。乃入村乞食。夕复还中经三日乃梦见山神。或作虎形或作蛇身。竞来怖光。光一皆不恐。经三日又梦见山神。自言。移往章安县寒石山住。推室以相奉。尔后薪采通流道俗宗事。乐禅来学者起茅茨于室侧。渐成寺舍。因名隐岳。光每入定辄七日不起。处山五十三载。春秋一百一十岁。晋太元之末。以衣蒙头安坐而卒。众僧咸谓依常入定。过七日后怪其不起。乃共看之颜色如常。唯鼻中无气。神迁虽久而形骸不朽。至宋孝建二年。郭鸿任剡入山礼拜。试以如意拨胸。飒然风起衣服销散。唯白骨在焉。鸿大愧惧收之于室。以塼叠其外而泥之。画其形像于今尚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0 【介绍】: 十六国时后凉略阳人,氐族。吕光世子。嗣位。绍尝惧为吕纂所害,欲以位让之,纂不可。及嗣位,纂从弟吕超劝绍早除纂,绍不听,在位五日,为纂所逼,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3 【介绍】: 东晋濮阳鄄城人,字处默。博涉文史,以儒雅名。起家辅国功曹,为桓温所知,累迁晋陵太守,有政声。安帝隆安中,为广州刺史,清廉守正。郡之石门有贪泉,传云饮者即贪欲无厌,隐之酌而饮之,赋诗曰: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清操愈厉。元兴三年卢循攻南海,城陷被执,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释。官至光禄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西河介休人,家于广平列人,字处默。初仕后燕慕容垂,历尚书郎、本州别驾。魏道武帝平中山,拜尚书吏部郎,转行台右丞,领选如故。屡以老病乞归,不许。寻以母丧而归,遂匿于长乐之经县,不复出。数年而卒。
僧瑜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生周氏。吴兴馀杭人。年十二。为沙门。尝与昙温慧光。庐于山南。号招隐。常曰。结果三涂。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捐。其远追药王焚身之轨可也。于是诵药王品。以即火聚。时年四十四。后有双桐。生其室。世号双桐和尚。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僧瑜。姓周。吴兴馀杭人。弱冠出家。业素纯粹。元嘉十五年。与同学昙温慧光等。于庐山南岭共建精舍。名曰招隐。瑜常以为结累三涂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损。药王之𨅊独何云远。于是屡发言誓始契烧身。以宋孝建二年六月三日。集薪为龛。并请僧设斋。告众辞别。是日云雾晦合密雨交零。瑜乃誓曰。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如其无感便当滂注。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言已云景明霁。至初夜竟便入薪龛中。合掌平坐。诵药王品。火焰交至犹合掌不散。道俗知者奔赴弥山。并稽首作礼。愿结因缘。咸见紫气腾空久之乃歇。时年四十四。其后旬有四日。瑜房中生双梧桐。根枝丰茂。巨细相如。贯壤直耸。遂成连树理。识者以为娑罗宝树剋炳泥洹。瑜之庶几故现斯證。因号为双桐沙门。吴郡张辩为平南长史。亲睹其事。具为传赞。赞曰。悠悠玄机。茫茫至道。出生入死。孰为妙宝(其一)。自昔药王。殊化绝伦。往闻其说。今睹斯人(其二)。英英沙门。慧定心固。凝神紫气。表迹双树(其三)。其德可乐。其操可贵。文之作矣。式飘髣髴(其四)。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出李氏。秦州陇西人也。八岁弃家。十二为沙门。通十诵。诵维摩法华。从西凉玄高法师。究明禅慧。而深晓律要。复西游巴蜀。还止江陵琵琶寺。且咨业于慧彻。声被荆楚。时山阳王刘休佑为州将。张岱为长史。皆禀戒法。巴陵王休若。建平王景素。税驾问道。及病。问日早晚。曰已中。乃索水盥漱。泊然而化。
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僧隐。姓李。秦州陇西人。家世正信。隐年八岁出家便能长斋。至十二蔬食。及受具戒执操弥坚。常游心律苑妙通十诵。诵法华维摩。闻西凉州有玄高法师禅慧兼举。乃负笈从之。于是学尽禅门深解律要。高公化后。复西游巴蜀专任弘通。顷之东下止江陵琵琶寺。咨业于慧彻。彻名重当时。道扇方外。隐研访少时。备穷经律。禅慧之风被于荆楚。州将山阳王刘休祐及长史张岱。并咨禀戒法。后刺史巴陵王休若及建平王景素。皆税驾禅房屈膝恭礼。后卧疾少时。问侍者。日中未。答云。已中。乃索水漱口。颜貌怡然忽尔从化。春秋八十矣。时江陵上明寺复有成具律师。亦善十诵及杂心毗昙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1~513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全梁文·卷二十五
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宋征虏将军林子孙。孝建中,为奉朝请,历安西外兵参军、征西记室参军,带阙西令。元徽末,为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兼记室,入为尚书度支郎。齐受禅,为征虏记室,带襄阳令。历太子步兵校尉,迁家令兼著作郎,进中书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寻为御史中丞,转车骑长史。隆昌初,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太守。永元初,迁左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改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义兵起,为骠骑司马。梁台建,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及受禅,进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加侍中。遭母忧,起为镇军、将军丹阳尹,进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改尚书左仆射,领中书令、前将军。迁尚书令,领太子少传,转左光禄大夫,加特进。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谥曰隐侯,有《谥法》十卷,《四声》一卷,《晋书》一百十一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宋世文章志》三十卷,《迩言》十卷,《俗说》五卷,《杂说》二卷,《神中记》二卷,《袖中略集》一卷,《珠丛》一卷,《集钞》十卷,《集》一百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或456—536 【介绍】: 南朝梁丹阳秣陵人,字通明。读书万卷,善琴棋,工草隶,博通历算、地理、医药等。萧道成(齐高帝)为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齐武帝永明十年,隐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询,时称“山中宰相”。晚号华阳真逸。主张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谥贞白先生。
全梁文·卷四十六
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宋末为诸王侍读,入齐除奉朝请,永明十年解职,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有《三礼目录注》一卷,《论语》集注十卷,《真诰》十卷,《本草》十卷,《本草经集注》七卷,《太清草木集要》二卷,《补阙肘后百一方》九卷,《练化杂术》一卷,《太清诸丹集要》四卷,《合丹节度》四卷,《服饵方》三卷,《集》三十卷,《内集》十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智勇,本名明基。齐明帝长子。少有废疾,不堪出人间,止加除授。初为都督、扬州刺史,累迁侍中、司空。萧衍(梁武帝)平建邺,以为太尉。梁代齐,封巴陵郡王,奉齐后。梁武帝天监中卒。谥隐。
祖孝隐 朝代:北魏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末范阳遒人。祖珽弟。善文学兼解音律,机警善辩。魏末为散骑常侍,时徐君房、庾信来聘,声誉甚隆,所派接对者亦选一时之秀,孝隐亦处其中,时议美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576 【介绍】: 北齐平原人,自云南阳宛人,本名隐,避齐讳,以字行。为高欢大丞相功曹参军,专掌机密,文翰多出其手。高欢卒,秘丧事,高澄巡抚河南,委彦深后事,转大行台郎中。从征颍川,单身入城招降西魏将王思政。高洋建北齐,仍典机密,天保初,累迁秘书监。历事累朝,迁尚书左仆射、尚书令,封宜阳王,后主武平二年,为祖珽所谗,出为西兖州刺史。四年征为司空,转司徒。以暴疾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6—581 【介绍】: 南朝梁东海人,字隐忍。敏而好学,年十五,以文笔称。读史书三千余卷,试策高第。梁武帝大同中,为侯官令,甚得民和。陈文帝、宣帝间,除司空侯安都府记室参军。后除新安王府咨议参军事。
全陈文·卷十二
伯阳、字隐忍,东海人。梁中大通中、对策高第,补河东王国右常侍、东宫学士,临川王墨曹参军。大同中、出为侯官令。侯景之乱,浮海至广州,依萧勃,勃败,还居吴郡。天嘉中,为晋安王侍读,除侯安都司空记室参军。宣帝时,除新安王镇北记室参军、兼南徐州别驾,带东海郡丞,历临海王限外咨议参军,复为新安王镇右咨议参军,太建十三年卒。
释昙隐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河内史氏子。少厌尘俗。尤遵戒检。诵经凡三十万言。日夜忆持。以为常。年满。从道覆律师受具。又依之听禀。精励匪流辈比。后赖光公陶染。而变通之。遂卒宗于光公云。定州刺史侯景钦慕。延奉供给。仆射高隆之。亦加礼荣异。于是漳滨被其玄化。及景为行台。邺东造大衍寺。隐弘播轨范。五众师仰。随问决判。文义雅正。时有沙门道乐。行解相兼。物望同美。故邺中谚曰。律宗明略。惟有隐乐。其名之重如此。然隐性不畜弟子。祖臂独游。衣钵常随。如鸟之翼。印土以东。善于持律者。其惟隐而已。年六十有三。终于邺之大觉寺。著钞四卷。行于世。弟子十馀人。皆成器。可嘉尚。有洪理者。著钞两卷。后为智首。开散辞义。更张纲目。釐成四卷。所在咸诵云。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释昙隐。姓史。河内人。少厌尘俗早游佛寺。崇奉戒约诵习群经。凡三十万言。日夜通准以为常业。及年满受具。归宗道覆而听律部。精励弥久穿凿逾深。后从光公更采精要。陶染变通。遂为光部之大弟子也。乃超步京邺北悟燕赵。定州刺史侯景。敬若神仙。为之造寺延住供给。末还漳滨阐扬斯教。仆射高隆之。加礼荣异行台。侯景又于邺东为造大衍寺。重引处之。弘播戒宗五众师仰。随问判决文义雅正。时有持律沙门道乐者。行解相兼物望同美。气调宏逸或拟连衡。故邺中语曰。律宗明略唯有隐乐。其为世重如此。而隐性乐独游不畜弟子。财无尺贮袒背终身。衣钵恒随诚均鸟翼。顾旋身转取譬象回。通律持律。时惟一人而已。年六十有三。终于邺城大觉寺。著钞四卷。门人成器者十馀。皆宗其轨辙。时有律师洪理者。精气独架词采严正。预在论击罕不丧轮。著钞两卷时共同秘。后为沙门智首开散词义。更张纲目合成四卷。所在咸诵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李氏。生贝州。幼为华严藏公弟子。及长。慧解弘畅。靡所不通。开皇七年。诏藏住大兴善寺。而隐与之偕。十六年。诏以隐善智论阿毗昙心金刚般若论等。补充讲论众主。住经藏寺。仁寿间。诏送舍利于益州法聚寺。已而又送华州。荐获瑞应。会阇提斯那。至自中天竺摩竭提国。奏以为其国地尝震裂。获一石碑云。东方震旦。国名大隋。城名大兴。王名坚意。建立三宝。起舍利塔。于是彼王遣使来贺。上闻之。喜甚。赐赉良厚。强之而后受。因随以散诸福地。以助善缘。而于隐尤有所施云。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智隐。姓李氏。贝州人。即华严藏公之弟子也。自少及长。遵弘道义。慧解所传受无再请。而神气俊卓雅尚清虚。时复谈吐。听者忘倦。开皇七年。敕召大德。与藏入京住大兴善。通练智论阿毗昙心及金刚般若论。明其窟冗。至十六年。以解兼伦例须有绍隆。下敕补充讲论众主。于经藏寺还扬前部。仁寿创福。敕送舍利于益州之法聚寺。寺即蜀王秀之所造也。道适邛蜀。开化弥昌。倾其金贝。寻即成就。晚又奉送置塔莘州。天雨异花人得半合。又放紫光变为五色。盲者来忏欻获双目。舍杖而归。风躄等病其例皆尔。及将下瘗。天雨银花。放白色光前后非一。正入塔时。感五色云下覆函上。重圆如盖。大鸟六头旋绕云间。闭讫俱散。隐以事闻。帝大悦。付于著作。卒于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