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名希逸,以字行,排行四。蔡希寂兄。玄宗开元间在世。历官缑氏主簿。工草隶,能诗。殷璠《丹阳集》收其诗,以为“体调高险”,“殊多骨气”。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隐丘(一作隐石,误),以字行,排行四。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弟希周、希寂皆能诗。玄宗开元间任缑氏主簿。事迹散见蔡希综《法书论》、《新唐书·艺文志四》《包融诗》注、《唐诗纪事》卷一五。有诗名,殷璠汇次其诗入《丹阳集》,称其诗“体调高险,往往惊奇,虽乏绵密,殊多骨气”(见《吟窗杂录》卷二六)。唯称其名为“隐丘”,按清宗廷辅辑《丹阳集》,据蔡希综《法书论》,以为隐丘即其四兄希逸之字(《宗月锄先生遗著八种》),可从。《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全唐诗续拾》补收断句2。参见隐求。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二
嘉隐。开元中卫士。献绳伎赋。擢拜金吾□曹参军。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里不详。玄宗开元间在世。《全唐诗》收诗2首。《初唐诗纪》卷五九云《薛王花烛行》曾入李康成《玉台后集》。
颜朝隐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
朝隐。曲阜人。开元时擢进士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贝州武城人。为殿中侍御史,时僧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之,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玄宗时擢汾州长史,迁洛阳令,累拜河南尹、进御史大夫。为政整肃,有威名。后迁刑部尚书,封清河郡公。卒谥忠。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玄宗时人。尝过李泌,留一男及一函于李处。过八九日男殂,即以函盛之而瘗。后发函视之,有一黑石,上题诗云云。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引《邺侯外传》。《全唐诗》收之,题作《李泌庭黑石诗》。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生彭原王氏。出家住宁州南山二圣院。游方得指诀于荷泽神会禅师。旋乡里说法。开导学者。而声誉益著。檀施四臻。遂成道场。以传不朽。大历十三年三月晦。中夜趺坐而逝。寿七十二。腊三十五。弟子辨真代领其众。而化风殆不减于隐。未几亦逝。今师资二塔皆在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道隐。姓王氏。彭原人也。风宇高峙情性宏淡。少脱尘劳誓从冲漠。既循师范因愿游方。得荷泽师顿明心要。迨旋乡土道声洋洋。慕其法者若登华阴之市也。匪召员臻。檀施丰洽郁成精舍焉。以大历十三年三月晦。嘱累四部。从于中夜趺坐而终。春秋七十二。法腊三十五。弟子辩真建塔缄藏焉今师资二座全身不朽矣。议者以为得道真正。其器亦然。譬犹鍊丹之鼎药成鼎亦化金矣。在华严有诸菩萨成就如虚空忍得无来身。以无去故。得不生身。以不灭故。得不聚身。以无散坏故。其隐师之谓欤。
贾隐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华原人。贾循从子。德宗建中初,为永平军兵马使。当入卫,属朱泚乱起,率众扈帝行在。陈攻守计,迁检校右散骑常侍。敌围急,隐林冒矢石死战,已而围解,拜神策统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号浑沦子。代宗、德宗时在世,时称张隐居。有《庄子指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823 【介绍】: 唐颍川人,世居滑州匡城。举明经不中,学骑射。初事其舅刘玄佐为州掾,迁宋州南城将,后为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宪宗元和时,用兵淮西,拜诸军行营都统。阴为逗挠计,每诸将告捷,辄累日不怡。吴元济平,加兼侍中。及李师道诛,弘大惧,请入朝,拜司徒、中书令。帝卒,弘摄冢宰。俄出为河中节度使,以疾请还。卒谥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侠女。相传为德宗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女。十岁时,有尼挟以去,授以剑术。教成归家,嫁磨镜少年。宪宗元和间,夫妻至许,节度使刘昌裔留于左右,颇有异迹。昌裔死,隐娘辞去。文宗大和间复有人见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邓,建州邵武县(今福建邵武)人。生卒年不详。禅宗僧侣,约生活于中唐。尝谒马祖道一、石头希迁,与南泉普愿论道,终为马祖法嗣。后至五台山金刚窟前示灭。《祖堂集》卷一五、《宋高僧传》卷二一、《景德传灯录》卷八均有传。诸书录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邓。建之邵武人。姿性若狂。騃而刚毅。有执不可或挠。既纳具。初见马祖未有所得。再往石头亦不契。终嗣马祖。则其所得可知矣。峰在石头时。问云。如何得合道去。头云。我亦不合道。峰云。毕竟如何。头云。汝不合道来。得多少时耶。峰无语。一日石头刬草次。峰叉手傍立。头掷刬子。向峰前。刬一株草。峰云。和尚只刬得者个。不刬得那个。头提起刬子。峰接得乃作刬势。头云。汝只刬得那个。不刬得者个。峰云。者里是甚么所在。说者个那个。峰一日推土车次。祖展足坐路上。峰云。请师收足。祖云。已展不缩。峰云。已进不退。乃推车过。祖归法堂。手执斧子云。适来碾损老僧脚底出来。峰便出于祖前引颈。祖乃置斧子。峰到南泉。与众僧参次。泉指净瓶云。铜瓶是境。不得动著境。与老僧。将瓶中水来。峰便拈净瓶于泉面前泻水云。何曾动著。泉便休。到沩山。于上座头。解放衣钵。沩山闻到。先具威仪。下堂看师叔。峰见山来。便作睡势。山归方丈。峰发去。少间山问侍者。师叔在否。者云已去也。山云。去时有什么言语。者云无言语。山云莫道无语。其声如雷。元和中游五台。道出淮西。吴元济方以蔡城。抗王师。久相持未决胜负。峰云我知所以息其暴厉者。乃掷锡空际。飞步过之。两军之士。皆仰望叹服。慈让之心。油然以生。善恶逆顺之理顿判。元济之缚。蔡城之破。诚不待李愬之谋也。遍阅灵迹。乃复倒植于金刚窟中。以示灭焉。观其履天戴地。衣裾裤褶。无所垂褪。而肢体不露。众欲舁举。则坚莫之动。后其女弟之为尼者至。而咄之曰。兄生慢法律。死犹惑乱世俗耶。徐抵之仆。噫异矣。遂阇维。塔舍利其地。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隐峰。俗姓邓氏。建州邵武人也。稚岁憨狂不侚父母之命。出家纳法后往观方。见池阳南泉禅师令取澡罐。提举相应为愿公所许焉。终认嗣马禅师耳。峰元和中言游五台山。路出淮西。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峰曰。我去解其杀戮。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介两军阵过。战士各观僧飞腾。不觉抽戈匣刃焉。既而游遍灵迹。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屹定如山并力不动。远近瞻睹惊叹希奇。峰有妹为尼。入五台瞋目咄之曰。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死且荧惑于人。时众已知。妹虽骨肉岂敢携贰。请从恒度。以手轻攘偾然而仆。遂荼毗之收舍利入塔。号邓隐峰。遗一颂云。独弦琴子为君弹。松柏长青不怯寒。金矿相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看。 系曰。僵尸累足于事一同。立逝坐亡为修三昧。此者头支厚载履蹈青冥。逆恒理以难知谅。是人而不测若斯倒置。振古一人。其妹尼之攘也若屈平为女𡡓之骂焉。如幻之功善权大矣。或曰。淮西之役唐书胡弗载隐峰飞锡解阵邪。通曰。小说所传或得其实。是故春秋一经。五家作传可得同乎。 又汉州开化寺释亡名。先因入寺见瑞应交现。遂誓舍身剋苦为期。忽于殿中焚香次。俄睹地屋皆为琉璃色。有菩萨乘五色云。下庭中曰。汝极坚至必当得道。吾求證汝。亡名叩头礼拜。斯须不见。寺僧至云。学院内皆变琉璃色。叹嗟不已。其僧复勤节行焉。 又邓州有僧亡名。年且衰朽游行穰邓州间。日食二雉鸠。僧俗共非之。老僧终无避回。尝馔羞之次有贫士求餐。分其二足与之食。食讫老僧盥漱双鸠从口而出。一则能行。一则匍匐在地贫士惊怪亦吐其饭其鸠二足复全。其僧实不食此禽。自尔众人崇重号曰南阳雉鸠和尚也。有叹之曰。昔青城山香阇黎饮酒啖肴。然后吐出鸡羊肉。皆化作本形。飞鸣而入坑穴中同也。
神僧传·卷第八
释隐峰。俗姓邓氏。建州邵武人也。稚岁憨狂不徇父母之命。出家纳法。元和中言游五台山。路出淮西。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峰曰。我去解其杀戮。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介两军阵过。战士各观僧飞腾。不觉抽戈匣刃焉。既而游遍灵迹。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屹定如山并力不动。远近瞻睹惊叹希奇。峰有妹为尼。入五台嗔目咄之曰。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死且荧惑于人。时众已知。妹虽骨肉岂敢携贰。请从恒度。以手轻攘偾然而倒。遂茶毗之收舍利入塔。号邓隐峰。遗一颂云。独弦琴子为君弹。松柏长青不怯寒。金矿相和性自别。任向君前试取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大隐。武宗会昌三年(843)登进士第。时王起再知贡举,华州刺史周墀以诗寄贺,起赋诗酬答,希逸与诸同年皆作《和主司酬周侍郎》诗。与杜牧有交往,牧任池州刺史时,曾赋诗送行。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卷一五,《唐诗纪事》卷五五。希逸善诗,所作送仆武干诗句“山险不曾离马后,酒醒长见在床前”,颇为时人所称诵,且多有奉和者。而其“蟾蜍醉里破,蛱蝶梦中残”两句,尤为牛僧孺所激赏,每于座中吟诵之。其诗多佚,《全唐诗》存诗1首及断句2联。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德隐,其先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后迁居宜春,遂为宜春(今属江西)人。屡举进士不第,至武宗会昌三年(843)方登进士第。时王起再知贡举,周墀以诗寄贺,起赋诗酬答,潜与诸同年皆作诗酬和。旋赴绵州父任省亲,遇父卒,未能赴调选。后官至岭南西道观察支使。事迹散见其《尊胜经幢后记》、《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五。《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3—858 【介绍】: 唐怀州河内人。字义山,号玉溪生。登进士第。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时牛僧孺、李德裕两党水火不相容,商隐本为牛党令狐楚门客,后娶李党王茂元女,虽始终与党争无关,仍因此为楚子绹所恶。后绹为相,商隐长期被排挤。工诗文,曾从绹学章奏,因习骈体,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诗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调,而商隐则感时伤事,颇得风人之旨。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行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2—858,有生于811、813等说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排行十六。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郡望陇西成纪。文宗大和三年(829)谒令狐楚于洛阳,旋随楚至郓州,为天平节度使巡官。六年、八年分别佐楚太原幕及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三年春应博学宏辞试不取,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其女。四年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旋调补弘农尉,以免除或减轻蒙冤犯人之刑狱触忤观察使孙简,将罢去,会姚合代简,谕使还官。五年冬,赴王茂元陈许幕。武宗会昌二年(842)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旋丁母忧居家。四年暮春,自关中移家永乐。五年冬,服阕入京,仍为秘省正字。宣宗大中元年(847),随桂管观察使郑亚赴桂林,为支使掌表记。二年春,亚贬循州,商隐罢幕北归。冬抵长安,补周至尉,旋为京兆尹留假参军事,奏署掾曹,专章奏。三年十月,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奏充商隐为判官,得侍御衔,赴徐州。四年夏,随卢弘止至汴州幕,曾奉使入关。五年春夏间罢汴幕归京,妻王氏已卒。任太学博士。会柳仲郢镇东川,辟为节度书记。十月商隐抵梓州,改节度判官。约七年末,曾回京探望儿女。十年春,随内征之仲郢还朝,任盐铁推官,其间或曾游江东。十二年病废还郑州,未几卒。新、旧《唐书》有传。年谱以冯浩《玉溪生年谱》、张采田《玉黔生年谱会笺》较精审。商隐一生与牛、李两党重要成员均有交往,自两《唐书》以来,史家与研究者对其党属颇多异说(大要有党李、党牛、出入牛李、无与党局诸说)。自实际情况而言,其前期交往者固多牛党,然多属私谊,未必有党牛意图,后入王茂元幕,亦无所谓去牛就李(茂元非李党)。然后期宣宗朝所历幕主,则多为李德裕会昌为相时所倚重之人物,结合有关诗文,大体可见其后期较进步之政治倾向。商隐为晚唐大诗家与骈文名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诗颇多忧怀国运、慨讽时事之作,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等;亦多抒写怀抱、感慨身世之篇,如《安定城楼》、《晚晴》等。其咏史、咏物、无题诸篇,及七律、七绝二体,成就尤高。前人评其诗“深情绵邈”(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沉博绝丽”(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序引钱谦益语)、“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大体均指其近体而言。而寄慨身世,情调感伤,多用象征暗示,情思意境朦胧,尤为其诗思想内容与艺术风貌之显著特征。其诗渊源颇广,而宋玉之感伤、杜甫之沉郁、李贺之象征对商隐影响尤深。诗集重要注本有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清冯浩《玉溪生诗笺注》、今人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王蒙、刘学锴主编《李商隐研究论集(1949—1997)》。《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断句5。
唐诗汇评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大和中,令狐楚为天平节度使,爱其才,署为巡官,亲授骈文。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令狐楚卒,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茂元以女妻之。时党争方炽,令狐父于属牛党,茂元属李党,牛党以为背恩。故坎𡒄终身。四年,授校书郎,调弘农尉。会昌二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正字。大中初,为桂管观察使郑亚掌书记。郑亚贬循州,还京,补盩厔尉,摄京兆参军,典章奏。又佐卢弘止徐州幕,为判官。府罢,入朝为太学博士。复佐柳仲郢东川幕。仲郢入朝,奏为盐铁推官。罢还郑州,病卒。商隐工骈文及近体诗,尤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亦称“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称“温李”。其诗构思新巧,想象丰富,属对精切,色彩绮丽,音律谐婉,精于用典,后人效之。有《玉溪生诗》三卷。又有《樊南甲集》、《乙集》各二十卷,《赋》、《文》各一卷,多佚。今有《李义山诗集》六卷及后人所辑《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
词学图录
李商隐(约813-约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迁居荥阳,晚居郑州。有《杨柳枝》等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商隐(813—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诗歌成就极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大中二年(848),李商隐离开桂州幕府途经江夏北归,作七律《无题》, 有“黄鹤沙边亦少留”之句,纪昀称该诗“绝好笔意”。
全唐诗补逸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生元和八年,大中十二年卒(据冯浩《玉溪生年谱》及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所推定。)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一
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少为令狐楚巡官。开成二年登进士第。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掌书记。为侍御史。久不调。会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大中初。亚贬循州。商隐随赴岭表。三年入为京兆尹卢宏正掾曹。又从为掌书记。补太学博士。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卒。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
彦周诗话
李义山诗,字字锻炼,用事婉约,仍多近体,唯有《韩碑》诗一首是古体。
《潜溪诗眼》
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蔡宽夫诗话》
王荆公晚年亦喜称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唯义山一人而已。……义山诗合处信有过人,若其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
石林诗话
唐人学老杜,唯商隐一人而已,虽未尽造其妙,然精密华丽,亦自得其仿佛。
岁寒堂诗话
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
韵语阳秋
公(按指杨亿)尝论义山诗,以谓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镇弥坚而酌不竭,使学者少窥其一斑,若涤肠而洗骨。
《臞翁诗评》
李义山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
瀛奎律髓
义山诗感事托讽,运意深曲,佳处往往逼杜,非飞卿所可比肩。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袁桷《书汤西楼诗后》
玉溪生往学草堂诗,久而知其力不能逮,遂别为一体,然命意深切,用事精远,非止于浮声切响而已。
唐才子传
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
木天禁语
李商隐家数微密闲艳,学者不察,失于细碎。
唐诗品汇
元和后,律体屡变,其间有卓然成家者,皆自鸣所长。若李商隐之长于咏史……其造意幽深,律切精密,有出常情之外者。
诗镜总论
李商隐七言律,气韵香甘。唐季得此,所谓枇杷晚翠。
诗镜总论
李商隐丽色闲情,雅道虽漓,亦一时之胜。
《诗源辨体》
商隐七言古,声调婉媚,大半入诗馀矣。
《诗源辨体》
商隐律诗较古诗稍显易,而七言为胜。
《诗源辨体》
商隐七言绝……较古、律艳情尤丽。
《唐诗评选》
义山诗寓意俱远,以丽句影出,实自楚辞来。宋初诸人,得其衣被,遂使西昆与香奁并目。
钱谦益《注李义山诗集序》
义山之诗,宋初为词馆所宗,优人内燕,至于“挦扯商隐”之谑。元季作者惩西江学杜之弊,往往跻义山,祧少陵,流风迨国初未变。……少陵当杂种作逆,藩镇不庭,疾声怒号,如人之疾病而呼天呼父母也,其志直,其词危。义山当南北水火,中外钳结,若喑而欲言也,若餍而求寤也,不得不纡曲其指,诞谩其辞,婉娈托寄,讔谜连比,此亦风人之遐思,《小雅》之寄位也。
《漫堂说诗》
世之称诗者,易言律,尤易言七言律。义山造意幽邃,感人尤深,学者皆宜寻味。
义门读书记
义山五言出于庾开府,七言出于杜工部,不深究本源,未易领其佳处也。七言句法兼学梦得。
义门读书记
晚唐中,牧之与义山俱学子美。然牧之豪健跌宕,而不免过于放……不如义山顿挫曲折,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所得为多。
吴乔《西昆发微序》
义山始虽取法少陵,而晚能规模屈、宋,优柔敦厚,为此道瑶草琪花。凡诸篇什,莫不深远幽折,不易浅窥。
围炉诗话
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既欲自立,势不得不行其心之所喜深奥之路。义山思路既自深奥,而其造句也,又不必使人知其意,故其诗七百年来知之者尚鲜也。高柄以为隐辞,又以为属对精切,陆游辈谓《无题》为艳情,杨孟载亦以艳情和之,能不使义山失笑九原乎?
才调集补注
引冯班语:王荆公言学杜当自义山入。余初得荆公此论,心不谓然,后读《山谷集》,粗硬槎牙,殊不耐看,始知荆公此言正以救江两派之病也。若从义山入,便都无此病。山谷用事琐碎,更甚于昆体;然温、李、杨、刘用事,皆有古法,比物连类,妥贴深稳。山谷疏硬,如食生物未化,如吴人作汉语,读书不熟之病也。昆体诸人甚有壮伟可敬处,沈、宋不可也。
《古欢堂集杂著》
义山七律逐首擅场,特须郑笺耳。盖义山诸体之工,唐人实无出其右者,不独七律也,又不独香奁也。
《古欢堂集杂著》
义山(七绝)佳处不可思议,实为唐人之冠,一唱三弄,馀音袅袅,绝句之神境也。
《诗辩坻》
义山七绝,使事尖新,设色浓至,亦是能手。间作议论处,似胡曾《咏史》之类,开宋恶道。
《唐诗观澜集》
玉溪咏物,妙能体贴,时有佳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
唐至太和以后,阉人暴横,党祸蔓延。义山阨塞当涂,沉沦记室。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语之。莫若瑶台璚宇、歌筵舞榭之间,言之可无罪,而闻之足以动。其《梓州吟》曰:“楚雨含情皆有托”,早已自下笺解矣。吾故为之说曰: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岂徒以征事奥博、撷采妍华,与飞卿、柯古争霸一时哉!
柳亭诗话
李义山、陆渭南皆祖述少陵者。李之蕴藉,陆之排奡,皆能寓变化于规矩之中。李去其靡、陆汰其粗,其于大历、元和也何有?
叶燮原诗
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词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唐诗别裁》
义山近体,襞绩重重,长于讽谕,中有顿挫沉着可接武少陵者,故应为一大宗。后人以温、李并称,只取其秾丽相似,其实风骨各殊也。
《唐诗别裁》
义山长于风谕,工于征引,唐人中另开一境。顾其中讥刺太深,往往失于轻薄。
野鸿诗的
人皆谓杜陵殁后,义山可为肖子。吁!何弗思之甚耶?彼之浑厚在作气,此之浑厚在填事,彼之讽必指实,此之讽谕动涉虚;彼则意无不正,此则思无不邪。风马之形,大相径庭,奚待一一量较,而后知其伪哉!
《小澥草堂杂论诗》
李商隐诗,明暗参半。然欲取一人备晚唐之数,定在此君。
姚培谦《李义山七律会意例言》
唐自元和以后,五七言古体靡然不振,即义山亦非所长。至其七言律体,瓣香少陵,独探秘钥,晚唐人罕有其敌,读者无仅与牧之、飞卿诸公同类而并观之也。
姚培谦《李义山七律会意例言》
少陵七律,格法精深,而取势最多奇变,此秘唯义山得之。其脱胎得髓处,开出后贤多少门户!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发凡:义山远追汉魏,近仿六朝,而后诣力所成,直于浣花翁可称具体,细玩全集自见,毋专以七律为言。其终不如杜者,十之三学为之,十之七时为之也。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序:晚唐以李义山为巨擘,余取而诵之,爱其设采繁艳,吐韵铿锵,结体森密,而旨趣之遥、深者未窥焉。
《历代诗法》
玉溪诗绮密瑰妍,然首首生动,绝无板重之嫌,故令读者不厌。
陈明善《唐八家诗钞》
例言:义山诗高华典丽,音韵缠绵,宜荆公叹其善学老杜也。八叉同时,瞠乎后矣。
《四库全书总目》
商隐诗与温庭筠齐名,词皆缛丽。然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人之旨。……自宋杨亿、刘子仪等沿其流波,作《西昆酬唱集》,诗家遂有“西昆体”,致伶官有挦扯之讥,刘攽载之《中山诗话》,以为口实。元祐诸人起而矫之,终宋之世,作诗者不以为宗,胡仔《渔隐从话》至摘其《马嵬》诗、《浑河中》诗诋为浅近。后江西一派渐流于生硬粗鄙,诗家又返而讲温、李。
《五七言今体诗钞》
玉溪生虽晚出,而才力实为卓绝。七律佳者几欲远追拾遗,其次者犹足近掩刘、白。第以矫敝滑易,用思太过,而僻晦之敝又生。要不可不谓之诗中豪杰士矣。
石洲诗话
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者,李义山也。自刘随州而后,渐就平坦,无从睹此丰韵。七律则远合杜陵,五律、七绝之妙则更深探乐府。晚唐自小杜而外,唯有玉溪耳,温岐、韩偓何足比哉!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善学少陵七言律,终唐之世,唯义山一人,胎息在神骨之间,不在形貌,《蜀中离席》一篇,转非其至也。义山当朋党倾危之际,独能乃心王室,便是作诗根源。其《哭刘蕡》、《重有感》、《曲江》等诗,不减老杜忧时之作。组织太工,或为挦扯家藉口。然意理完足,神韵悠长,异时西毗诸公,未有能学而至者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义山用意深微,使事稳惬,直欲于前贤之外,另辟一奇。绝句秘藏,至是尽泄,后人更无可以展拓处也。
射鹰楼诗话
余极喜义山诗,非爱其用事繁缛,盖其诗外有诗,寓意深而托兴远,其隐奥幽艳,于诗家别开一洞天,非时贤所能摸索也。
《东目馆诗见》
玉溪专工近体,清峭中含感怆,用事婉约,学少陵得其藩篱者。后人近体必先从之入手。五言长律亦以温丽芊绵胜。
昭昧詹言
愚谓七律除杜公、辋川两正宗外,大历十子、刘文房及由傅亦足称宗,尚皆不及义山。义山别为一派,不可不精择明辩。
《艺概•诗概》
诗有借色而无真色,虽藻缋实死灰耳。李义山却是绚中有素。敖器之谓其“绮密瑰妍,要非适用”,岂尽然哉!至或因其《韩碑》一篇,遂疑气骨与退之无二,则又非其质矣。
《岘佣说诗》
义山七律,得于少陵者深。故秾丽之中,时带沉郁。……飞卿华而不实,牧之俊而不雄,皆非此公敌手。
《岘佣说诗》
义山七绝以议论驱驾书卷,而神韵不乏,卓然有以自立,此体于咏史最宜。
三唐诗品
其源导漾吴、何,讨澜徐、庾。炼藻温腴,寄情婉约,拾其香草,仍有内心。诸体相宣,七言专胜。本陈宫之新体,而离合生奇,自成高格。律诗缠绵顽艳,陆士衡所谓缘情绮丽,斯足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