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4,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下一页
陈宝琛(字 伯潜、敬嘉 号 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 )
王颂蔚(字 芾卿 号 蒿隐 名 叔炳 )
沈同芳( 志贤 字 幼卿 号 越石、蠡隐 )
况周颐( 周仪、周颐 字 夔笙、揆孙 号 玉臞词人、蕙风词隐、蕙风、玉梅道人 )
尹爟(字 笛云 号 侠隐、紫云岩叟 )
汪兆镛(字 伯序 号 憬吾、清溪渔隐 )
高野竹隐
彭绍宗(字 印根、栎隐 )
隋恩湛(字 澍村 号 长芦渔隐 )
郑鹏云(字 毓丞、毓臣、毓宸、育臣 号 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 )
程景溪(字 南隐 号 梁溪霞景楼 )
僧宗仰(别称 中央 号 楞伽小隐、乌目山僧 浩舜 )
徐兆玮(字 少逵 号 倚虹、虹隐、剑心、棣秋生 )
张鸿(名 澄 字 隐南 号 璚隐、燕谷老人 )
其它辞典(续上)
李承五(字 三隐 )陈宝琛(字 伯潜、敬嘉 号 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 )
王颂蔚(字 芾卿 号 蒿隐 名 叔炳 )
沈同芳( 志贤 字 幼卿 号 越石、蠡隐 )
况周颐( 周仪、周颐 字 夔笙、揆孙 号 玉臞词人、蕙风词隐、蕙风、玉梅道人 )
尹爟(字 笛云 号 侠隐、紫云岩叟 )
汪兆镛(字 伯序 号 憬吾、清溪渔隐 )
高野竹隐
彭绍宗(字 印根、栎隐 )
隋恩湛(字 澍村 号 长芦渔隐 )
郑鹏云(字 毓丞、毓臣、毓宸、育臣 号 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 )
程景溪(字 南隐 号 梁溪霞景楼 )
僧宗仰(别称 中央 号 楞伽小隐、乌目山僧 浩舜 )
徐兆玮(字 少逵 号 倚虹、虹隐、剑心、棣秋生 )
张鸿(名 澄 字 隐南 号 璚隐、燕谷老人 )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二○○
李承五,字三隐,朝鲜人。光绪十三年充贡使。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1912)溥仪入学,被宣召为授读,授太傅,尽忠辅育。张勋复辟,推举为议政大臣。民国廿年(1931)满州事变,随帝入满州,及建国登基,仍随侍为帝师傅。民国廿四年(1935)捐馆,年八十八。 陈氏善诗,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其诗多感时怀旧之作。著有《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沧趣楼律赋》、《南游草》、《陈文忠公奏议》等,刊有《征秋馆藏印》、《征秋馆吉金图录》〖参考(1)《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2)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杨永智撰)维基
陈宝琛(1848年10月25日—1935年3月5日),字敬嘉,原字长庵,改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福建福州府闽县螺洲人。溥仪帝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6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芾卿,号蒿隐,初名叔炳。光绪六年进士。官户部郎中,补军机章京。有《写礼庼文集》、《读碑记》、《古书经眼录》、《明史考證捃逸》。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二
王颂蔚,号芾卿,又号蒿隐,长洲人。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历官户部郎中。有《写礼庼遗著》。维基
王颂蔚(1849?年—1895年),初名叔炳,字芾卿,号蒿隐,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市)人。晚清进士,政治人物。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沈同芳,原名志贤,字幼卿,号越石,一号蠡隐,武进人。光绪甲午进士,改庶吉士,授唐县知县,赐编修衔。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况周颐(1859-1926) 字夔笙,一字揆孙,号蕙风,又号玉梅道人,初名周仪。临桂(今桂林)人。光绪五年(1879)举人。授内阁中书,充会典馆纂修。辞官归。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先后延入幕中。又任教于龙城书院、南京师范学堂。入民国,在沪为寓公。精词学,论词标举半塘之"重、拙、大"说。为"清季四家"之一,又与王鹏运被推为"临桂词派"。编有《薇省词钞》、《粤西词见》。有《新莺词》等,晚年删定为《蕙风词》,又有《蕙风词话》。蕙风词
况周颐(一八五九~一九二六),近代词人。原名周仪,以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臞词人,晚号蕙风词隐。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一八七九)举人。后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以知府分发浙江,曾入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府。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五十年,为晚清四大家之一。二十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尹爟(1860-1925),字笛云,号侠隐,别署紫云岩叟。顺德龙江(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人)人。花卉、山水、均有法度。子如天,女翩鸿,能承其学。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七
汪兆镛,字伯序,号憬吾,番禺人。光绪己丑举人。有《微尚斋诗》。词学图录
汪兆镛(1861-1939) 字伯序,号憬吾,又号清溪渔隐。番禺(今广州)人,原籍山阴。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应礼部试报罢,两广总督岑春煊招入幕中。以知县分发湖南,不就。入民国,侨寓澳门。其诗得其从叔汪瑔指授。咏澳门杂诗,善状风土人情。词致力姜夔、辛弃疾。有《微尚斋诗》、《微尚斋杂文》、《雨屋深灯词》。
人物简介
简介
高野竹隐(1862-1923),日本人,从佐藤牧山治经学,从森春涛学汉诗,与春涛子槐南为莫逆。初为诗学厉鹗,后森槐南邀其填词,二人酬唱甚多。晚年居京都,任伊势神宫皇学馆教授。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彭绍宗,字印根,一字栎隐,湘阴人。光绪癸卯进士,官度支部主事。维基
彭绍宗(?年—?年),字印根,一字栎隐,湖南湘阴县人。清末官员、诗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朝廷补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殿试,彭绍宗中式二甲,同年闰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官度支部主事。彭绍宗工诗,《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二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鹏云(1862~1915),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1901年往北京谒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云为新竹「竹梅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明治三十年(1897)与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曾编撰《师友风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由上海日本绛雪斋书局出版。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程景溪,约1905年出生。无锡人,后定居上海,字南隐,号梁溪霞景楼,学画于青浦沈瘦东,富收藏书画,工诗,自印《霞景楼诗存》和《霞景楼唱和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宗仰(一八六五—一九二一),又称中央,别号楞伽小隐、乌目山僧。俗家姓黄,名浩舜,常熟人。出家三峰寺为僧,转投镇江江天寺受戒,后投身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参与辛亥革命。圆寂于南京栖霞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徐兆玮(1867-1940),民国学者、藏书家。字少逵,号倚虹,又号虹隐,别署剑心,江苏常熟何市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三十三年,赴日本学习法政,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常熟代理民政长。民国元年(1912)与瞿启甲等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员。维基
徐兆玮(1867年—1940年),字少逵,号倚虹、棣秋生,晚年号虹隐。江苏省苏州府昭文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简介
张鸿(1867-1941),初名澄,字隐南,号璚隐、蛮公、别号燕谷老人,常熟人。22岁中举人,37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户部主事、外务部郎中、记名御史、驻日本长崎、神户及朝鲜仁川领事。民国五年(1916),称病归乡,住燕园。倡办塔前小学、孝友中学。在燕园创苦儿园,收养孤苦孩子。与夫人一起创办刺绣女校。先后担任常熟县通俗教育馆长、县体育场场长、县图书馆馆长等职。常熟沦陷后,举家迁桂林,后经香港移居上海,逝于上海,归葬虞山。电子稿校录:小化斋、绡塘,以《蛮巢诗词稿》(《清代诗文汇编》第七九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一版)、《游仙诗》(民国22年刻本)、《政学报》(东亚译书会商务报馆,1902年第二期)、《徐兆玮日记》(黄山书社,2013年9月第一版)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