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9,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隐居求志
隐形
隐之感邻
鱼隐刀
玉架书隐
翟汤隐德
真隐
中隐
坐无毡
沈隐侯(又作:隐侯)
词典
隐隐
招隐
隐几
隐居
旧隐

《论语注疏·季氏》~49~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典故
相关人物
李仲甫


《神仙传》卷三《李仲甫传》
李仲甫者,丰邑中益里人也,少学道于王君,服水丹有效,兼行遁甲,能步诀隐形。年百馀岁,转少。初隐百日,一年复见形,后遂长隐,但闻其声,与人对语,饮食如常,但不可见。

例句

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

典故
隐之感邻

相关人物
吴隐之
 
韩康伯


《晋书》卷九十《良吏传·吴隐之传》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魏侍中质六世孙也。隐之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年十馀,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殷浩之姊,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解褐辅国功曹,转参征虏军事。

例句

隐之感邻,王修辍社。 李瀚 蒙求

典故
鱼隐刀

相关人物
专诸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专诸〉~256~
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二]将兵围楚之;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例句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李白 结袜子

典故
玉架书隐

相关人物
嵇康
 
王烈


晋·葛洪《神仙传》卷六《王烈》
王烈,字长休,邯郸人也。烈入河东抱犊山中,得一石室,室中有两卷素书,烈读不知其字,不敢取,颇谙十数字形体,归书作以示嵇叔夜。叔夜尽知其字,烈喜,乃将叔夜往识其经,分明了了,往至失石室所在,烈窃语弟子曰,叔夜不应得道故也。

例句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王勃 观内怀仙

典故
翟汤隐德

相关人物
翟汤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翟汤传》
翟汤字道深,寻阳人。笃行纯素,仁让廉洁,不屑世事,耕而后食,人有馈赠,虽釜庾一无所受。永嘉末,寇害相继,闻汤名德,皆不敢犯,乡人赖之。司徒王导辟,不就,隐于县界南山。始安太守干宝与汤通家,遣船饷之,敕吏云:「翟公廉让,卿致书讫,便委船还。」汤无人反致,乃货易绢物,因寄还宝。宝本以为惠,而更烦之,益愧叹焉。咸康中,征西大将军庾亮上疏荐之,成帝徵为国子博士,汤不起。建元初,安西将军庾翼北征石季龙,大发僮客以充戎役,敕有司特蠲汤所调。汤悉推仆使委之乡吏,吏奉旨一无所受,汤依所调限,放免其仆,使令编户为百姓。康帝复以散骑常侍徵汤,固辞老疾,不至。年七十三,卒于家。

例句

翟汤隐德,许询胜具。 李瀚 蒙求

典故

《南史》卷三十〈何尚之列传·和尚之〉~783~
二十八年,为尚书令、太子詹事。二十九年致仕,于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而议者咸尚之复摄职。谓尚之不能固志。文帝与江夏王义恭诏曰:「羊、孟尚不得告谢,尚之任遇有殊,便当未宜申许。」尚之还摄职。羊即羊玄保,孟即孟顗。尚之既任事,上待之愈隆,于是袁淑乃录古来隐士有迹无名者,为真隐传以嗤焉。
典故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五〈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諠。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典故
坐无毡

相关人物
吴隐之


《晋书》卷九十《良吏传·吴隐之传》
寻拜度支尚书、太常,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

例句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 杜甫 戏简艽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

典故
休文
 
沈休文
 
沈侯
  
沈隐侯
  
相关人物
沈约
 
鲍照


《梁书》卷十三《沈约传》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邑千户,常侍如故。又拜约母谢为建昌国太夫人。奉策之日,右仆射范云等二十馀人咸来致拜,朝野以为荣。俄迁尚书左仆射,常侍如故。寻兼领军,加侍中。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起为镇军将军、丹阳尹,置佐史。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关尚书八条事,迁尚书令,侍中、詹事、中正如故。累表陈让,改授尚书左仆射、领中书令、前将军,置佐史,侍中如故。寻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九年,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少傅如故,给鼓吹一部。……约历仕三代,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文章,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藉势,颇累清谈。及居端揆,稍弘止足,每进一官,辄殷勤请退,而终不能去,论者方之山涛。用事十馀年,未尝有所荐达,政之得失,唯唯而已。……帝以其言不逊,欲抵其罪,徐勉固谏乃止。及闻赤章事,大怒,中使谴责者数焉,约惧遂卒。有司谥曰文,帝曰:「怀情不尽曰隐。」

例句

忽见隐侯裁一咏,还须书向郡楼中。 刘言史 处州月夜穆中丞席和主人

待到秋深好时节,与君长醉隐侯家。 吴仁璧 南徐题友人郊居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 孟浩然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何必东南守,空传沈隐侯。 孟浩然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證登万山亭

江山婺女分,风月隐侯诗。 张循之 婺州留别邓使君

赋诗忙有意,沈约在关东。 朱长文 宿新安江深渡馆寄郑州王使君

休文虽即逃琼液,阿鹜还须掩玉闺。 李縠 醉中袭美先月中归

名僧康宝月,上客沈休文。 权德舆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

诗轻沈隐侯,赋拟王仲宣。 权德舆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

当年潘子貌,避病沈侯诗。 秦系 赠乌程杨蘋明府

旨趣陶山相,诗篇沈隐侯。 郑谷 蔡处士

紫泥何日到沧州,笑向东阳沈隐侯。 钱起 赠张南史

中丞违沈约,才子送丘迟。 韩翃 李中丞宅夜宴送丘侍御赴江东便往辰州

《國語辭典》:隐隐(隱隱)  拼音:yǐn yǐn
1.不清楚、不明显的样子。唐。王昌龄 送万大归长沙诗:「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红楼梦》第二回:「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
2.忧戚的样子。《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楚辞。刘向。九叹。远逝》:「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3.盛大的样子。《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4.群车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商旅联槅,隐隐展展。」《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5.雷声。汉。焦延寿《易林。卷一○。蹇之临》:「雷君出装,隐隐西行。」汉。崔骃〈四巡颂。东巡颂〉:「天动雷震,隐隐辚辚。」
《國語辭典》:招隐(招隱)  拼音:zhāo yǐn
1.徵召隐居的人出仕。如《楚辞》有「招隐士」篇。唐。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2.招人归隐。如晋左思、陆机有「招隐诗」。唐。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四首之一:「闻君招隐地,髣髴武陵春。」
《國語辭典》:隐几(隱几)  拼音:yìn jǐ
倚靠几案。《孟子。公孙丑下》:「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國語辭典》:隐居(隱居)  拼音:yǐn jū
退居山野,不问世事。《论语。微子》:「谓虞仲夷,隐居放言。」《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
《漢語大詞典》:旧隐(舊隱)
(1).旧时的隐居处。 唐 项斯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诗:“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
(2).昔日的隐士。 唐 吴融 《萧县道中》诗:“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巖猿莫晓惊。”
《漢語大詞典》:隐居求志(隱居求志)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语出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邢昺 疏:“‘隐居以求其志’者,谓隐遯幽居以求遂其志也。”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譁众取名之事。” 宋 刘克庄 《哨遍》词:“有人兮,盘旋於此。送子归。是他隐居求志。是要明主媒当世。”
《國語辭典》:隐形(隱形)  拼音:yǐn xíng
隐藏形体。《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夏统传》:「善歌舞,又能隐形匿影。」《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欲从他学隐形之术,公远不肯。」
《漢語大詞典》:真隐(真隱)
真正的隐者。 唐 杜甫 《独酌》诗:“薄劣慙真隐,幽偏得自怡。”
分類:真正隐者
《國語辭典》:中隐(中隱)  拼音:zhōng yǐn
担任閒适无权的官职。唐。白居易〈中隐〉诗:「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宋。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之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分類:中隐闲官
《國語辭典》:沈约(沈約)  拼音:shěn yuē
人名。(西元441~513)字休文,南朝梁武康人(今浙江省武康县)。笃志好学,博通群书,撰四声谱,分字为平上去入四声,为声韵学上一大变迁。累官尚书仆射、尚书令,卒谥隐。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纪》等,有文集百卷。
分類:沈约文学
《漢語大詞典》:沈鲍(沈鮑)
南朝 宋 鲍照 与 南朝 梁 沈约 的并称。两人均为著名的文学家。 唐 杜甫 《寄高使君适岑长史参》诗:“ 高 岑 殊缓步, 沉 鲍 得同行。”
《漢語大詞典》:隐侯(隱侯)
南朝 梁 沈约 的谥号。 沈约 字 休文 ,善诗文, 高祖 受禅,为尚书仆射,封 建昌县 侯,邑千户。卒谥“隐侯”。 唐 吴仁璧 《南徐题友人邻居》诗:“待到秋深好时节,与君长醉 隐侯 家。”按, 沈约 居处俭素,立宅 东田 ,瞩望郊阜。 隐侯 家,泛指郊野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