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9,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鲁隐公
遮隐
谷口隐
轰隐
僻隐
惕隐
暮隐
掩隐
逐隐
隐比
隐性
灵隐山
隐讽
隐害
隐覈
《国语辞典》:鲁隐公(鲁隐公)  拼音:lǔ yǐn gōng
春秋鲁国国君,名息姑,为鲁惠公长庶子。在位十一年,后为公子翚所弑,谥隐,故称为「鲁隐公」。孔子作《春秋》,即自鲁隐公元年始。
《漢語大詞典》:遮隐(遮隱)
掩盖;隐藏。 明 高濂 《玉簪记·相宽》:“再三嘱付相遮隐,此话牢拴方寸,你好把愁肠安顿。”《禅真逸史》第二一回:“ 龙大略 道:‘人名树影,兀谁遮隐得过?’”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为是有些遮隐,他顶好还顺着山走。”
分類:掩盖隐藏
《漢語大詞典》:谷口隐(谷口隱)
同“ 谷口耕 ”。 宋 梅尧臣 《依韵武平忆玉晨馆》诗:“终寻 谷口 隐, 郑子 岂其卿。”
《漢語大詞典》:轰隐(轟隱)
象声词。形容众车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见诸 谢 皆富贵,轰隐交路。”
《漢語大詞典》:僻隐(僻隱)
谓冷僻幽隐而不易见。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近 杨用修 诗话,旁蒐僻隐,不遗餘力。”
《漢語大詞典》:惕隐(惕隱)
辽 官名。辽史·国语解:“惕隐,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辽史·百官志一:“大惕隐司, 太祖 置,掌皇族之政教……惕隐,亦曰梯里已。”旧五代史·外国传一·契丹:“其年七月,又遣惕隐率七千骑救 定州 , 王晏球 逆战於 唐河 北,大破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阿保机 在任联盟长的第二年,即在联盟内设立了一个新官职‘惕隐’。它的职务是管理 迭剌部 贵族的政教,即调节贵族集团的内部事务,以便确保他们对 阿保机 的服从。”
分類:官名
《骈字类编》:暮隐(暮隐)
黄庭外景经隐藏华盖观通庐注暮隐华盖昼游明堂
《高级汉语词典》:掩隐  拼音:yǎn yǐn
遮蔽
《分类字锦》:逐隐(逐隐)
见上注
分类:杂鸟
《国语辞典》:隐比(隐比)  拼音:yǐn bǐ
一种修辞格。指择取与主题有相似点的不同事物,隐藏在文中作为比喻而不明示的修辞格。
《国语辞典》:隐性(隐性)  拼音:yǐn xìng
recessive trait
在遗传过程中,某性状的表徵在异型合子(Aa)时不会呈现,只有在同型合子(aa)时方能呈现,称为隐性表徵。(A及a分别代表显性及隐性的等位基因。)
《国语辞典》:灵隐山(灵隐山)  拼音:líng yǐn shān
山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山顶称为「北高峰」,与南高峰并称「双峰插云」,为西湖十景之一。山的东南方,又有飞来峰,亦以奇景著称。山麓有灵隐寺,清代改名云林。
《漢語大詞典》:隐讽(隱諷)
用暗示性的语言加以劝告或指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克昌:“既入门,夫妻调笑甚懽;而 昌 恒独宿,若无所私。逾年,秋战而捷, 周 益慰。然年渐暮,日望抱孙,故尝隐讽 昌 , 昌 漠若不解。” 郭沫若 《海涛集·神泉》:“在 神泉 天天等风,不由自主地在脑子里爱想着这些问题。而答案呢?隐讽之间也好像已经有了。”
《漢語大詞典》:隐害(隱害)
(1).暗地加害于人。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荆 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 李贤 注:“隐害,谓阴害於人也。”
(2).隐患。 明 李东阳 《南隐楼记》:“苟无外慕,则虽繁丽喧鬨如 閶门 者,亦不为隐害。”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七节:“ 河北 叛镇一时归顺,无消除隐害的措施。”参见“ 隐患 ”。
《國語辭典》:隐患(隱患)  拼音:yǐn huàn
暗藏而不易察觉的祸患。如:「切莫大意,此去隐患丛生。」
《漢語大詞典》:隐覈(隱覈)
审核,查实。后汉书·孔融传:“辟司徒 杨赐 府。时隐覈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 融 多举中官亲族。”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隐覈之法,凭乎簿书,簿书既广,必藉众功,藉众功,则政由羣吏。”
分類:审核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