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9,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隐奥
隐书
充隐
素隐
遂隐
隐辚
微隐
隐晦
仕隐
隐屏
至隐
回隐
天隐
樵隐
怀隐
《漢語大詞典》:隐奥(隱奥)
隐晦深奥。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躬自执卷受业焉,时发难问,穷於隐奥。” 清 朱克敬 《暝庵杂识》卷一:“逾年,则闻书声琅琅,至夜不息,书语隐奥不可解。”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书名僻愚,义旨隐奥。”
分類:隐晦深奥
《漢語大詞典》:隐书(隱書)
旨意隐秘的书。多指道家之书。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甄命授:“道有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道有九真中经,老君之祕言也。” 唐 陆龟蒙 《和怀华阳润卿博士》之一:“几降真官授隐书, 洛公 曾到梦中无。” 宋 陆游 《宿黄仙观兵火焚荡之馀唯一殿突兀犹在黄仙盖与许旌阳同时飞升者》诗:“残年安得长来此,一椀松肪读隐书。”
《漢語大詞典》:充隐(充隱)
冒充的隐士。晋书·桓玄传:“ 玄 以歷代咸有肥遁之士,而己世独无,乃徵 皇甫謐 六世孙 希之 为著作,并给其资用,皆令让而不受,号曰高士。时人名为‘充隐’。”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隐说》:“他如 晋 皇甫希之 ,人称充隐, 梁 何点 人称通隐。”
分類:冒充隐士
《漢語大詞典》:素隐(素隱)
探索奥秘。素,通“ 索 ”。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读则期於素隐,习则防於志悦。”参见“ 素隐行怪 ”。
分類:探索奥秘
《國語辭典》:素隐行怪(素隱行怪)  拼音:sù yǐn xìng guài
探求隐僻之理,而行为怪异,以求名声。《礼记。中庸》:「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也作「索隐行怪」。
《漢語大詞典》:遂隐(遂隱)
(1).满足隐遁的愿望。 南唐 李中 《庐山》诗:“他年如遂隐, 五老 是知音。”
(2).鸟名。鹧鸪的别名。禽经·随扬越雉:“ 随 扬 越雉,鷓鴣也,飞必南翥。 晋安 曰怀南, 江 左曰遂隐。”
《國語辭典》:隐辚(隱轔)  拼音:yǐn lín
不平坦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隐辚郁㠥,登降施靡。」
《漢語大詞典》:隐隐辚辚(隱隱轔轔)
(1).车马众多之声。文选·张衡〈东京赋〉:“肃肃习习,隐隐轔轔。” 薛综 注:“隐隐,众多貌。轔轔,车声也。” 吕延济 注:“隐隐轔轔,皆车马声。言后车未出城,前驱已自郊而反,言车骑之多。”
(2).隐约模糊。 清 冯桂芬 《潘顺之吉士岱顶观云图序》:“庙之北户小阜隆起,躡履而上,群峰四环。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隐隐轔轔,时露翠微之径。”
《漢語大詞典》:微隐(微隱)
精深而隐秘。后汉书·李通传论:“夫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亿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亲宗,以觖一切之功哉!” 李贤 注:“微隐,谓讖文也。” 宋 叶适 《梁父吟》:“嗟圣贤之心兮,余或识其微隐。”宋史·律历志四:“歷 晋 及 隋 唐 ,律法微隐,宋史止载律吕大数,不获其详。”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教上:“上古简质,结绳未远,文字肇兴,书取足以达微隐通形名而已矣。”
分類:精深隐秘
《國語辭典》:隐晦(隱晦)  拼音:yǐn huì
幽暗、不明显。唐。钱起〈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
《漢語大詞典》:仕隐(仕隱)
(1).出仕和退隐。 清 钱大昕 《卢氏群书拾补序》:“自念四十年来,仕隐踪迹,輒步先生后尘;而嗜古顓僻之性,谬为先生所许。” 清 方文 《梦崔正谊李溉林二明府见访》诗:“何缘遇 崔 、 李 ,一见遂倾倒。仕隐虽殊途,握手伤怀抱。”
(2).旧谓居官而不亲公务。商务本说郛卷三引 宋 马永易 实宾录:“ 唐 杨初 为 江西 王仲舒 从事,终日长吟,不亲公牘,府公致言,拂衣而去,乃采山饮泉。朝客闻之,以为仕隐。”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隐说》:“ 唐 唐畅 为 西川 从事,不亲公务,人称仕隐。”
《漢語大詞典》:隐屏(隱屏)
掩藏隐蔽。汉书·食货志下:“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姦,虽黥罪日报,其势不可止。” 王先谦 补注:“ 周寿昌 曰:‘隐,避藏也。屏,私处,絶人踪跡也。屏音丙。’”
分類:掩藏隐蔽
《漢語大詞典》:至隐(至隱)
(1).极悲痛。礼记·檀弓下:“拜,稽顙,哀戚之至隐也。” 郑玄 注:“隐,痛也。”
(2).极微小。 宋 曾巩 《上范资政书》:“故圣人之所教人者,其晦明消长弛张用舍之际,极大之为无穷,极小之为至隐。”
《漢語大詞典》:回隐(迴隱)
回避,隐藏。南史·颜延之传:“ 延之 性既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回隐。”后汉书·任隗传:“﹝ 隗 ﹞独与司徒 袁安 同心毕力,持重处正,鯁言直议,无所回隐。”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夫既自比於古之任者矣,乃欲睠顾回隐,以市於世,其可乎?”
迂远幽隐。 唐 柳宗元 《愚溪对》:“今汝之託也,远王都三千餘里,侧僻迴隐。”
《漢語大詞典》:天隐(天隱)
称隐而不仕之最高境界。 隋 王通 中说·周公:“至人天隐,其次地隐,其次名隐。” 唐 陆龟蒙 《幽居赋》:“欲神游於浩气,法天隐於遗编。”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隐说》:“天隐者,无往而不适,如 严子陵 之类是也。”
分類:不仕境界
《國語辭典》:樵隐(樵隱)  拼音:qiáo yǐn
1.樵夫与隐士。南朝宋。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2.隐于樵采的人。
分類:樵夫隐士
《漢語大詞典》:怀隐(懷隱)
谓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言不尽,则以为怀隐;尽説竭情,则为不知量。”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之一:“忠不攄,则矫激以沽名,怀隐而多避,徇私而少公。”
分類: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