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山隐(山隱)
(1).隐居。法苑珠林卷二二:“ 唐 循州 东北 兴寧县 灵龕寺 ……古传云: 晋 时北僧在此山隐。” 唐 独孤及 《送阳翟张主簿之任》诗:“作吏同山隐,知君处剧闲。”
(2). 山隐居 的略称。传说 春秋 时 吴国 的隐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披《灵寳》而知 山隐 ,因折俎而説专车。”云笈七籤卷三引《灵宝纪》:“ 吴王 闔閭 时,王出游 包山 ,见一人在山中,问曰:‘汝是何人?’答曰:‘我姓 山 名 隐居 ……童謡云: 吴王 出游观 震湖 , 龙威丈人 山隐居 ,北上 包山 入灵墟,乃入 洞庭 窃 禹 书。’”
《國語辭典》:静室(靜室)  拼音:jìng shì
清静的房间。亦用以指佛家中专供禅定的屋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寺僧权请进一间静室,安住老母。」《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困倦,复回至静室安歇。」
《漢語大詞典》:碧霞
(1).青色的云霞。多用以指隐士或神仙所居之处。 唐 李白 《题元丹丘山居》诗:“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三:“方士飞轩住碧霞,酒寒风冷月初斜。” 宋 谢翱 《孤山》诗:“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衝碧霞。”
(2).见“ 碧霞元君祠 ”。
《漢語大詞典》:碧霞元君祠
道观名。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泰山 极顶南面。始建于 宋 大中祥符 (公元1008-1016年)间。 清 姚鼐 《登泰山记》:“亭西有 岱祠 ,又有 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 碧霞元君祠 东。”亦省作“ 碧霞祠 ”、“ 碧霞 ”。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泰山秦篆十字残石》:“ 秦 李斯 篆书,在 泰山 顶 玉女池 上…… 明 嘉靖 间,移於 碧霞祠 东廡。” 郭沫若 《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 碧霞 铁瓦红。”
《漢語大詞典》:无择(無擇)
(1).不用挑选;没有区别。墨子·大取:“断指与腕,利於天下相若,无择也。” 张纯一 集释:“言指与腕在己虽有择,苟利天下,则……无暇为指小腕大之择也。”墨子·节葬下:“‘我有是人也与无是人也,孰愈?’曰:‘我有是人也,与无是人也,无择也。’”
(2).无失误或不妥的地方。择,通“ 殬 ”。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君子言也无择,听也无淫。” 汪荣宝 义疏引 王引之 经义述闻:“殬、斁、择古音竝同……孝经:‘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口无败言,身无败行也。”周书·王德传:“ 德 性厚重廉慎,言行无择。”
(1).人名。上古隐士。庄子·让王:“ 舜 以天下让其友北人 无择 。北人 无择 曰:‘……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见之。’因自投 清冷 之渊。” 成玄英 疏:“北方之人,名曰 无择 , 舜 之友人也。”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广韵·入德﹞‘北’字注:‘古有 北人无择 。’则 北人 是复姓,汉书·古今人表作‘ 北人亡择 ’。”
(2).人名。 春秋 时 魏 之贤人。姓 田 ,字 子方 。庄子·田子方:“ 文侯 曰:‘ 谿工 ,子之师邪?’ 子方 曰:‘非也, 无择 之里人也。’” 成玄英 疏:“ 谿工 是 子方 乡里人也。”
《國語辭典》:接舆(接輿)  拼音:jiē yú
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的字。
《漢語大詞典》:幽贞(幽貞)
(1).语出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后多以“幽贞”指隐士。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幼壮困孤介,末暮谢幽贞。” 唐 韩愈 《复志赋》:“假大龟以视兆兮,求幽贞之所庐。”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墓志铭》:“近代以来,贵禄仕而贱幽贞。”
(2).指高洁坚贞的节操。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 伯玉 幽贞孤竹咏, 延清 鯁直老松诗。”
《漢語大詞典》:莱子(萊子)
(1).即 老莱子 。 春秋 时 楚 隐士,世传有 老莱子 戏綵娱亲的故事。 前蜀 贯休 《寄王涤》诗:“唯思 莱子 来,衣拖五般色。”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斑衣戏舞。”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悲 温生 絶裾不犹,惭 莱子 承欢弗久。”参见“ 莱衣 ”。
(2).即耒子。古钱币名。 唐 李贺 《感春》诗:“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王琦 汇解引 吴正子 注:“‘莱子’当作‘耒子’。 宋废帝 景和 元年,铸二銖钱,文曰‘景和’。形式转细,无轮郭、不磨凿者,谓之‘耒子’。”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漢語大詞典》:碧萝(碧蘿)
女萝。一种绿色的寄生攀援植物。 北齐 刘昼 新论·托附:“蟨鼠附於蛩蛩,以攀追日之步;碧萝附於青松,以茂凌云之叶。”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 明 高濂 《玉簪记·谈经》:“冰轮映碧萝。晚凉多,一声鐘磬禪堂暮。”亦借指隐士居所。 明 何景明 《送客》诗之一:“劝俗销金甲,求贤访碧萝。”
《漢語大詞典》:求羊
汉 代隐士 求仲 与 羊仲 的并称。《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唯开 蒋生 逕,永怀 求羊 踨。”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逕,惟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论文徵 贾 马 ,述隐许 求 羊 。”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康伯
(1).指 后汉 隐士 韩康 。 康 字 伯休 ,常采药名山,卖于 长安市 ,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 长安市 妇孺皆知,后遁入 霸陵山 中隐居。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唐 李贺 《感讽》诗之四:“ 君平 久不反, 康伯 遁国路。”
(2).豆豉的一种。北堂书钞卷一四六引博物志:“外国有豉法,以苦酒溲豆,暴令极燥,以麻油蒸讫,復暴三过,擣椒屑合之,中国谓之康伯。”
《漢語大詞典》:南公
(1). 战国 时 楚国 隐士。史记·项羽本纪:“故 楚 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 裴骃 集解:“ 徐广 曰:‘ 楚 人也,善言阴阳。’ 文颖 曰:‘南方老人也。’” 宋 苏轼 《竹枝歌》:“千里逃归迷故乡, 南公 哀痛弹长鋏。”
(2).复姓。 战国 有 南公揭 。见史记·秦本纪
《国语辞典》:侯嬴  拼音:hóu yíng
人名。战国时魏之隐士。家贫,为大梁夷门看守者。年七十,始受魏公子无忌尊为上客。曾助信陵君却秦救赵,为防事机泄露,自刭而死。见《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也称为「侯生」。
《漢語大詞典》:仙隐(仙隱)
(1).仙人与隐士。 南朝 宋 谢灵运 《衡山诗》:“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
(2).谓学仙而隐遁。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寿隐士》词:“橘记一年景,梅泄小春英。见説 彭 成 仙隐,对此庆生辰。”
《漢語大詞典》:圆峤(圓嶠)
传说中的仙山。常指隐士、神仙所居之地。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几路通 圆嶠 ,何山是 沃焦 ?” 唐 陆龟蒙 《四明山诗·石窗》:“山应列圆嶠,宫便接方诸。” 明 袁宗道 《封知县刘公墓志铭》:“不得于武,去而神仙。三变入道, 蓬莱 圆嶠 ,下视簪组,不满一笑。”
《漢語大詞典》:荷裳
(1).用荷叶做衣服,示其人之高洁。语本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雧芙蓉以为裳。” 南朝 宋 傅亮 《芙蓉赋》:“咏 三閭 之披服,美兰佩而荷裳。”
(2).指隐逸者之服。 唐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詔书徵拜脱荷裳,身去 东山 闭草堂。”
(3).借指高人隐士。 唐 王昌龄 《送欧阳会稽之任》诗:“应须枉车歇,为我访荷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