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仙僮
亦作“ 仙童 ”。
(1).仙人前执役的童子。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僮,不饮亦不食。”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有时骑猛虎,虚室使仙童。”云笈七籤卷八八:“仙童握节,侍女焚香。”
(2).用为对高雅隐士的僮僕的美称。《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 玄德 曰:‘有劳仙童传报: 刘备 专来拜见先生。’”
《国语辞典》:彭蒙  拼音:péng méng
人名。战国齐的隐士,田骈之师,思想与庄子的齐是非说相近。
《漢語大詞典》:谷口真
典出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后以“谷口真”指隐居躬耕、修身自保的隐士。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三:“何事须夫子,邀予 谷口真 。”
《漢語大詞典》:灵士(靈士)
修道养生的隐士。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望石门》诗:“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 钱振伦 注:“《游天台山赋》:‘灵仙之所窟宅。’按:言养生之士,问之世则屡失,从之山则多异也。”
《漢語大詞典》:假隐(假隱)
封建时代称以归隐为名,而实为欺世盗名的所谓隐士及其行为。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唐 胡璩 谭宾录·卢藏用:“﹝ 卢藏用 ﹞隐居之日,颇以贞白自衒,往来于 少室 、 终南 二山,时人称为假隐。”新唐书·隐逸传序:“然放利之徒,假隐自名,以诡禄仕。肩相摩於道,至号 终南 、 嵩少 为仕途捷径,高尚之节丧焉。”
《漢語大詞典》:鹤梅(鶴梅)
鹤与梅花。隐士的伴侣。 清 蒲松龄 《家居》诗之一:“久以鹤梅当妻子,直将家舍作邮亭。”参见“ 梅妻鹤子 ”。
《國語辭典》:梅妻鹤子(梅妻鶴子)  拼音:méi qī hè zǐ
宋林逋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以为伴,逍遥自在。因其无妻无子,故称为「梅妻鹤子」。典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人事》。后比喻清高或隐居。也作「梅鹤因缘」、「妻梅子鹤」。
《漢語大詞典》:白毫子
传说中的 汉 隐士。 唐 李白 《白毫子歌》:“ 淮南 小山 白毫子 ,乃在 淮南 小山里。夜卧松下云,朝飡石中髓。” 王琦 注:“ 白毫子 盖当时逸人。”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鹿皮巾
鹿皮做的头巾。隐士所用。《梁书·处士传·何点》:“ 文先 以皮弁謁 子桓 , 伯况 以縠綃见 文叔 ,求之往策,不无前例。今赐卿鹿皮巾等。后数日,望能入也。”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人事·隐逸:“ 梁武帝 赐 陶隐居 鹿皮巾。”
《國語辭典》:拙荆(拙荊)  拼音:zhuó jīng
称谓。谦称自己的妻子。《西游记》第一九回:「贤弟,你既入了沙门,做了和尚,从今后,再莫题起那『拙荆』的话说!」《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杜少卿道:『拙荆也同寄居在河房内。』沈琼枝道:『既如此,我就到府拜谒夫人。』」也作「拙妻」、「拙内」。
《國語辭典》:荆妻(荊妻)  拼音:jīng qī
称谓。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金瓶梅》第一七回:「不幸去年荆妻已故,家缘贫乏,实出寒微。」《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敢相瞒,旧岁荆妻妻弟,一同往崇明探亲,途中有失,至今不知下落。」也称为「荆妇」。
分類:人称谦词
《漢語大詞典》:余丘
复姓。 汉 有侍御史 余丘炳 、隐士 余丘灵 。见元和姓纂
《漢語大詞典》:箕巢
指 巢父 。相传为 尧 时隐士。 宋 王禹偁 《拟裴寂祷华山文》:“寂尔叩虚,浩然养素,谷处霞栖,呼风饮露,虽 潁许 与 箕巢 ,可驾肩而接武。”
分類:巢父隐士
《漢語大詞典》:汉皓(漢皓)
指 汉 初 商山 四隐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留侯 计,迎此四人,使辅太子。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幸不到风尘,似 汉 皓能逃 汉 , 秦 娥解避 秦 。”参见“ 商山四皓 ”。
《國語辭典》: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末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四人,因避乱世而隐居商山,年皆八十馀岁,须眉皓白,世称为「商山四皓」。简称为「四皓」。
《漢語大詞典》:鹖鸡冠(鶡雞冠)
鹖冠。借指隐士。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輶轩凤皇使,林藪鶡鸡冠。”
分類:鹖冠隐士
《漢語大詞典》:弃瓢翁(棄瓢翁)
尧 时隐士 许由 的别称。后亦泛指隐士。 金 段克己 《岁己酉春正月张汉臣下世因作古意》诗之二:“世无弃瓢翁,轩輊定谁説。”亦称“ 弃瓢叟 ”。 明 石宝 《登封龙山赋》:“地存画卦之臺,巖有弃瓢之叟。”参见“ 弃瓢 ”。
分類:隐士许由
《漢語大詞典》:弃瓢(棄瓢)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载,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饮。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瓢弃之。后因以“弃瓢”为隐居的典实。 明 刘训 《许由隐居》诗:“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
《漢語大詞典》:纁招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严光 ﹞少有高名,与 光武 同游学。及 光武 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 齐国 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 光 ,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后因谓招聘隐士出仕为“纁招”。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聘隐逸教》:“宜速详旧礼,各遣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