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97,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下一页
阎随侯
李随
刘长卿(字 文房 世称 刘随州 行第 八 )
路随(字 南式 贞 )
陆龟蒙(字 鲁望 号 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别称 皮陆 )
何随
僧羲寂(别称 义寂 字 常照 胡 目随人见知 )
范季随父
胡大时(字 季随 号 盘谷 )
李晦(字 随甫 )
任随
释守缘(号 随庵 史 )
魏几(字 天随 )
徐瓘(号 随斋 )
其它辞典(续上)
张随阎随侯
李随
刘长卿(字 文房 世称 刘随州 行第 八 )
路随(字 南式 贞 )
陆龟蒙(字 鲁望 号 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别称 皮陆 )
何随
僧羲寂(别称 义寂 字 常照 胡 目随人见知 )
范季随父
胡大时(字 季随 号 盘谷 )
李晦(字 随甫 )
任随
释守缘(号 随庵 史 )
魏几(字 天随 )
徐瓘(号 随斋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天宝末,为济南太守。安禄山反,随起兵讨之。叛军将尹子奇据陈留,欲东略地,随等拒之。十五载,以随为河南节度使。旋授吴王李祇为节度使,以随副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或791 【介绍】: 唐河间人,一说宣城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 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见《元和姓纂》卷五、《极玄集》卷下),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李季兰条),似均指其郡望。早岁居洛阳。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极玄集》谓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误)。释褐长洲尉。肃宗至德三载(758)摄海盐令。同年以事下狱,贬南巴,复勘后得量移。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后入京。大历初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驻扬州。后擢鄂岳转运留后。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初迁随州刺史。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据随州,长卿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贞元六年(790)前后。其事迹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等处,颇多缺误。今人傅璇琮主编之《唐才子传校笺》考辨较备。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其集称《刘随州集》,一作10卷,一作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唐诗汇评
刘长卿(?—790左右),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河北献县),寓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天宝中,登进士第。至德中,江东选补使崔涣选授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陷狱,贬南巴尉。广德中,为监察御史。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德宗初年,擢随州刺史,建中末去任,约卒于贞元五至七年间。长卿擅长五言,尤工五律,自许“五言长城”。有《刘长卿集》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五卷。词学图录
刘长卿(?-约789) 字文房。河间人。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工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德宗朝为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终随州刺史。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如“草色加湖绿,松声小雪寒”;又“沙鸥惊小吏,湖色上高枝”;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裁长补短,盖丝之颣欤!其“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谓伤而不怨,亦足以发挥风雅矣。云溪友议
刘长卿郎中,皆谓“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刘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每题诗,不言其姓,但“长卿”而已,以海内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讥也。瀛奎律髓
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刘长卿号“五言长城”,细味其诗,思致幽缓,不及贾岛之深峭,又不似张籍之明白,盖颇欠骨力而有委曲之意耳。麓堂诗话
《刘长卿集》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批点唐音》
刘公雅畅清夷,中唐独步。表曰“五言长城”,允矣无愧。《批点唐诗正声》
刘长卿七、五言稍觉不协,以李、杜大家及盛唐诸公在前,故难为继耳。唐诸公七言古诗当以李、杜为祖,故诸诗难看。《艺苑卮言》
钱,刘并称故耳,钱似不及刘。钱意扬,刘意沉;钱调轻,刘调重。如“轻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浮仗外峰”,是钱最得意句,然上句秀而过巧,下句宽而不称。刘结语“匹马翩翩春草绿,昭陵西去猎平原”,何等风调!“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自是壮语。唐诗归
钟云:中、晚之异于初、盛、以其俊耳,刘文房犹从朴入。然盛唐俊处皆朴,中、晚人朴处皆俊。文房气有极厚者,语有极真者。真到极快透处,便不免妨其厚。《全唐风雅》
黄绍夫云:刘文房登第于开元,正当玄宗盛时,与钱、郎颉颃。诗格调清峭而词气深厚,“五言长城”语不虚也,不知者列之中唐,误矣。《诗源辨体》
钱、刘五言古,平韵者多忌“上尾”,仄韵者多忌“鹤膝”。刘句多偶丽,故平韵亦间杂律体,然才实胜钱。七言古,刘似冲淡而格实卑,调又不纯;钱格若稍胜而才不及,故短篇多郁而不畅,盖欲铺叙而不能耳。《诗源辨体》
五,七言律、刘体尽流畅,语半清空,而句意多相类。《诗源辨体》
中唐五、七言绝,钱、刘而下皆与律诗相类,化机自在,而气象风格亦衰矣。《骚坛秘语》
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诗善鸣集》
文房在盛、晚转关之时,最得中和之气。《唐诗归折衷》
中唐诸家各有独至处,即各有偏蔽处,人皆知避之。至于文房,则几无瑕可指矣。嫌其有意炼饰,引人入平稳一路。学者法此,一望雷同,黯然无色,有害于诗教不浅也。故于文房诗,当赏其沉淡,去其平夷。《二刘诗叙》
文房与钱郎中齐名,时称“钱刘”。然刘诗温而钱微燥,刘诗纯而钱微驳。故善读随州,则不第可该郎、钱,并可以洞视韦、柳之清深,旁通贾、孟之孤秀。诗筏
刘长卿诗能以苍秀接盛唐之绪,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其命意造句,似欲揽少陵、摩诘二家之长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处。其不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独成其为文房也。《载酒园诗话又编》
随州绝句,真不减盛唐。次则莫妙于排律。排律惟初盛为工,元和以还,牵凑冗复,深可厌也,惟随州真能接武前贤。《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有古调,有新声。盛唐人无不高凝整浑,随州短律,始收敛气力,归于自然,首尾一气,宛若面语。其后遂流为张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虽孟襄阳诗,亦有因语真而意近,以机圆而体轻者,然不佻不纤,随州始有作态之意,实溽暑中之一叶落也。《唐诗成法》
唐七律,随州词藻清洁,抑扬反覆,有味外之味,最耐人吟诵。但结句多弱,又多同,昔人谓才小,未必,但法律不精严耳。《唐诗笺要》
文房诸律,如玉馔时花,有口目者共赏。《唐诗观澜集》
文房五言,格韵高妙,绝处不减摩诘。《唐诗别裁》
中唐诗渐秀渐平,近体句意日新,而古体顿减浑厚之气矣。权德舆推文房为“五言长城”,亦谓其近体也。《唐诗别裁》
中唐诗近收敛,选言取胜,元气不完,体格卑而声调亦降矣。刘文房工于铸意,巧不伤雅,犹有前辈体段。《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文房五言长律,博厚深醇,不减少陵;求杜得刘,不为失求。《大历诗略》
文房古体概乏气骨,就中歌行情调极佳,然无复崔颢、王昌龄古致矣。《大历诗略》
文房固“五言长城”,七律亦最高,不矜才,不使气,右丞、东川以下,无此韵调也。《大历诗略》
文房诗为大历前茅,清夷闲旷,饶有怨思。《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随州五言骨韵天然,非浪仙、文昌所可望。石洲诗话
随州七律,渐入坦迤矣。坦迤则一往易尽,此所以启中,晚之滥觞也。昭昧詹言
刘文房七律宗派,李东川色相华美,所以李辅辋川为一派,而文房又所以辅东川者也。大历十子以文房为最。……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馀味不尽之妙矣。较宋人入议论、涉瑰趣、以文以语录为诗者,有灵蠢仙凡之别。养一斋诗话
随州古近体清妙,可与王、孟埒。若“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卷帘高楼上,万里看日落”,直摩少陵之垒,又不止请妙而已。《艺概·诗概》
刘文房诗,以研炼字句见长,而清瞻闲雅,蹈乎大方。其篇章亦尽有法度,所以能断截晚唐家数。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柳浑、薛道衡。驰思波润,流音玉亮,尤工五律,当时号为“五字长城”。“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以雅淡宣情;“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以雄浑取概。暮帆夏口,寒雨巴邛,楚国苍山,幽州白日。“空江人语”,动石濑之吟;“川日寒蝉”,托江湖之想。皆振采苍凝,体物弥工者也。《石梁湖》、《洞庭》、《京口》诸作,方之小谢,异曲同工矣。《诗学渊源》
长卿诗务质实,尚情性,尤善使事。格高气劲,自然沉着。古诗句法,犹袭齐梁,而无秾纤之敝;近体五、七言,无杜老之峻峭,过白傅之高雅;其绝句则于江宁、太白之外,独树一帜者也。《诗境浅说》
盛唐之诗人怀古,多沉雄之作。至随州而秀雅生姿,殆风会所趋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6—835 【介绍】: 唐阳平人,字南式。路泌子。举明经第。历迁左补阙、侍讲学士。敬宗立,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有以金帛谢除制者,必叱而却之。文宗大和二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七年,表上史官所修《宪宗实录》、《穆宗实录》。后出为镇海军节度使,道病卒,谥贞。有《平淮西记》等。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二
随字南式。阳平人。举明经。累转司勋员外郎。穆宗朝拜谏议大夫。敬宗立。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大和二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册拜太子太师。出为镇海军节度使。卒年六十。赠太保。谥曰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81 【介绍】: 唐长洲人,字鲁望,号江湖散人、天随子、甫里先生。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后退隐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讲论不倦。与皮日休齐名,时称皮陆。有《甫里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1? 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举进士,不第。隐居松江甫里,自称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懿宗咸通十年(869),崔璞以谏议大夫出为苏州刺史,陆以所业谒崔,得识皮日休,相与唱和。后自编其唱和诗为《松陵唱和集》。咸通后期至僖宗乾符中期,张抟为湖、苏州刺史,辟以自佐。乾符六年(879)春卧病笠泽(松江之别名),隐居著书,自编其诗文为《笠泽丛书》。约于中和初(881)疾卒。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其诗近体受温李影响,皮日休云:“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俾生参之,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松陵唱和集序》)。古体则多承韩愈一路,以铺张奇崛为主。沈德潜则以为其唱和诗“另开僻涩一体”(《唐诗别裁集》卷四)。南宋叶茵尝合《笠泽丛书》、《松陵集》编成《甫里先生文集》,常见者有《四部丛刊》本20卷。《全唐诗》存诗1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10。唐诗汇评
陆龟蒙(?-约881),字鲁望,自号甫里先生、天随子、江湖散人,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幼聪颖,善属文,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不第。从湖、苏二州刺史张搏游,引为从事。后隐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与皮日休为友,世称“皮陆”。后以高士召,不至。与李蔚、卢携交厚,二人为相,召拜左拾遗,诏下,已卒。有《笠泽丛书》三卷、与皮日休唱和诗《松陵唱和集》十卷,今存;又《诗编》十卷、《赋》六卷,己佚。宋人辑有《甫里先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十四卷。全唐文·卷八百
龟蒙字鲁望。苏州人。举进士一不中。从湖州刺史张搏游。为湖苏二郡佐。去居松江甫里。自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以高士召不至。李蔚卢携素与善。及当国。召拜左拾遗。诏下日卒。光化中。韦庄表赠右补阙。
作品评论
皮日休《松陵集序》
有进士陆龟蒙字鲁望者,以其业见造凡数编。其才之变,真天地之气也。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俾生参之,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陆龟蒙《甫里先生传》
少攻歌诗,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凌轹波涛,穿穴险固,四锁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后已。唐摭言
陆龟蒙,字鲁望,三关人也。幼而聪悟,文学之外,尤善谈笑,常体江、谢赋事,名振江左。居于姑苏,藏书万馀卷,诗篇清丽,与皮日休为唱和之友。……吴子华奠文千馀言,略云:“大风吹海,海波沧涟;涵为子文,无隅无边。长松倚雪,枯枝半折,挺为子文,直上巅绝。风下霜时,寒钟自声,发为子文,铿锵杳清。武陵深阒,川长昼白,间为子文,渺芒岑寂。豕突鲸狂,其来莫当;云沈鸟没,其去倏忽。腻若凝脂,软于无骨。霏漠漠,澹涓涓,春融冶,秋鲜妍。触即碎,潭下月;拭不灭,玉上烟。”诗林广记
冷斋序《鲁訔注杜工部诗》云:“陆龟蒙得杜诗之赡博,尚轩然自号一家,吓世喧俗。”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唐音癸签
陆鲁望江湖自放,诗兴宜饶,而墨彩反复黯钝者,当由多学为累,苦欲以赋料入诗耳。陶潜诗胸中若不著一字者。弘景识字多,吮毫弥拙矣。参三隐君得失,可证林吟功。《诗源辨体》
陆龟蒙、皮日休唱和多次韵之作,七言律《鼓吹》所选仅得一二可观,其他多怪恶奇丑矣。《唐诗品汇删•七言律》
陆龟蒙另具清逸之慨,开宋人通衢也。《唐诗别裁》
龟蒙与皮日休倡和,另开僻涩一体,不能多采。《贞一斋诗说》
七言律古今所尚……陆鲁望自出变态,觉苍翠逼人。《唐诗笺注》
鲁望诗最多,时有佳句,而率笔亦甚,晚唐习气如此。《唐七律隽》
鲁望行芳品洁,为吾邑诗人之最。其《松陵倡和集》多脍炙之句,但芜音累气亦所不免,实开宋人粗□一派,故甄汰颇严,不敢阿所好也。养一斋诗话
陆鲁望古风律体,不散漫则凑帖,佳诗甚寥寥;每览其诗,仓卒惟恐不尽。然有二绝句可喜,皮袭美不能为也。“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且将丝䋏系兰舟,醉下烟汀减去愁。江上有楼君莫上,落花随水正东流。”“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住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而人以皮、陆为晚唐高手,且谓皮、陆为唱和劲敌。《通斋诗话》
陆甫里之风致,似较袭美为优。五言如“分野垦多蹇、连山卦少亭”、“匹夫能曲踊,万骑可横行”、“砚拔萍根洗,舟冲蓼穗撑”、“短床编翠竹,低几凭红柽”……七言如“清樽林下看香印,远岫窗中挂钵囊”、“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繁弦似玉纷纷碎,佳使如鸿一一惊”、“登山凡著几纲屐,破浪欲乘千里船”……凡此诸联,澹冶之间,仍寓冲融之态,不似袭美一味幽奇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杜子美、韩退之,极力驰骋,排比为多,精意为文,时发深抱,然如祜树生秋,已无风采。夫其散漫渔樵,流连酒茗,天情自朗,故发语犹超。《五歌》、《二遗》,独深寄托,开后来之体。《自遣》二十咏,雅怀深致,妙有遗音。《诗学渊源》
(龟蒙)诗与袭美同体,而琢削过之,盖效退之而未至者也。而近体或似温、李,而清丽则逊前人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益州郫县人。后蜀后主孟昶时为安汉令。蜀亡去官,时巴土饥,送吏多取民芋以自给,随即以绵系其处偿直。民皆感其清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87 【介绍】: 名或作义寂。宋僧。温州永嘉人,字常照,俗姓胡。幼年出家,初入开元伽蓝,后往天台山研寻止观。时天台宗智者大师教迹,经安史之乱、会昌法难,焚毁殆尽。寂嘱人从日本国购取教典。由是博闻多识,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经。许王钱氏在浙时累请开演,赐号净光大师并紫方袍。后兴螺溪道场,四方僧侣云集学法。天台智者一脉,六代传法湛然之后,二百余岁,赖其中兴,后人尊为天台宗十五祖。有《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常照。姓胡氏。温之永嘉人。方在娠。母顿厌荤血。及娩。蒙紫胞。堕蓐不呱泣。成童竟辞俗。为开元寺息慈师授法华经期月能暗诵。耆宿叹美之。既登具戒。复往读南山律于会稽。乃造天台。研究止观。先是智者遗文。远则安史兵残。近则会昌焚毁。零编断简。教迹几熄。寂尝于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因复有意于鸠集。以全其旧。时通玄韶公以禅学为两浙忠懿王钱氏俶师。一日偶阅永嘉真觉集。有曰。同居四住。此处为齐。忠懿问。此何等语。韶答以为教家语。吾禅者不知也。且使召寂问其义。寂至。因得以前意。请于忠懿而为遣使。弊于海国。以致其书焉。天台一宗至于今赖之。 太平兴国五年。诏天下僧尼。试经业。寂引弟子。自螺溪趋州治试。且先安置于州治之寺楼上。楼迫大山。夜梦刹柱陷入地。独心恶之。且雨甚亟。迁处西偏。而山颓楼压矣。海门灵石。昔智者冬居道场也。地属黄岩。众请寂乘舟泛海。讲金光明流水长者品。放生。以为常法。寺像为一新。上闻诏遣高品卫绍钦。入山重建寿昌寺。为所在官僚授菩萨戒。雍熙初。又授戒于永安县之光明寺。会尊像隳弛。偶于腹中。获唐咸通六年。沙门希皎。所发愿辞。观者知于寂有宿契。四年赴临海缙云永嘉东阳诸邑请。九月至自缙云。十月寝疾千寺之方丈。十一月四日。垂诫嘱后事。奄尔而化。寿六十九。腊五十。初寂尝寓四明之育王寺。梦登国清上方。有宝庄严幢座在焉。题曰。文殊台。前限拒马不可入。俄而观音菩萨。手却拒马。从中出接。顿觉己与菩萨身合。自是胜气日增。而进于才辩矣。讲法华光明净名梵网等经。止观金錍等论。法界还源等观。玄义禅源诠永嘉集等。各数遍。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各数卷。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义寂。字常照。姓胡氏。温州永嘉人也。母妊娠公白不喜荤血。生乃首蒙紫帽而诞焉。幼启二亲坚求去俗。旋入开元伽蓝。师授法华经期月而彻。寺之耆老称叹希有。受具已往会稽学南山钞。既通律义。乃造天台山研寻止观。其所易解犹河南一遍照也。先是智者教迹远则安史兵残。近则会昌焚毁。零编断简本折枝摧。传者何凭。端正甚学。寂思鸠集也。适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而已。后款告韶禅师。嘱人泛舟于日本国购获仅足。由是博闻多识。微寂此宗学者几握半珠为家宝欤。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训。今许王钱氏在两浙日。累请开演。私署净光大师并紫方袍。辞让不却受而不称。及兴螺溪道场。四方学侣雾拥云屯。太平兴国五年朝廷条贯缁伍经业。寂从山入州治寺。寺东楼安置。楼近大山。夜梦刹柱陷没于地。意颇恶之。自徙于西偏僧房。其夜春雨甚山崩楼圮。人咸谓寂先见同修报得之眼焉。因受黄岩邑人请。乘舟泛江放生讲流水长者品。至海门灵石。是智者冬居道场也。劝人修寺塑像。入缘者繁沓。今上遣高品卫绍钦入山重建寿昌寺也。诸官同命受菩萨戒。雍熙初永安县请于光明寺受戒。古殿像隳腹中获发愿辞。即唐咸通六年沙门希皎施戒。劝七乡人装塑尊像。愿舍报为男子。童真出家常布褐传法利乐众生云。观者皆意寂之前身也。四年临海缙云永康东阳诸邑请其施戒。九月寂至自太末。十月寝疾本院方丈。十一月四日嘱诫门人不许哭泣。祭奠应缘俗礼者非吾弟子也。即窆于方丈树小塔焉。享年六十九。法腊五十矣。四方传法弟子见星而舍者数百人。寂平素讲法华经并玄义共二十许座。光明净名梵网等经。止观金[镙-糸+拱]等论。法界还源等观禅源诠永嘉集各数遍。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数卷。自智者捐世。六代传法湛然师之后。二百馀龄寂受遗寄。最克负荷。其如炎蒸讲贯而无汗之沾洽。曾不久听而胜解佛乘。每一谈扬则摐金玉应召羽商和。彼九旬说妙相去几何。又尝寓四明育王寺。梦登国清寺。上方有宝庄严幢座。题曰文殊台。设枑梐阑隔。求入无由。俄睹观音菩萨从堂徐出以手攘却行马低迂相接。斯须觉已与观音身泯合不分。因而惊寤。自是之来乐说无尽矣。或曰。入普门智乘利物悲。上合佛觉證无上故。下合众生凡同体故。开则群灵混成一法。得是心者非观音而谁欤。是以讲谈也。施戒也。自瓯越之乡迨三天子障。民多咈戾俗尚畋猎受寂之训也咸食椹革音。说法之功所谓善建。由是堂室间可见者。曰澄彧。曰宝翔。曰义通。及乎台之民庶曾受戒法迎真相。来州治开元寺祭飨。皆缟素哀泣。天为之变惨。其慈摄之所感。知州郑公元龟为诗悲悼焉。 论曰。玄默垂文圣人俯察。河雒之流有告。图书之法作程。禹受斯符乃为经纬。本六十馀字。训第表明号洪范。以开章得彝伦而逌叙帝王之法粲然可观。祖述之家翕尔宗此。我之佛道可弗然耶。教自西传若龟马之文乍辩。声由此盛如夏商之美惟扬。及其讲训相资签笺互出。因分异辙各竞颛门。施巧智之莫京。致慧心之悬合。宜乎。得正信者必开正眼。见正道者必事正修。倒本前因则以决择为主。原夫能诠之教喻图书也。所诠之理喻训第也。经容纬入。纬变经存。令表显之名言从体义之相杂。唯识佥推于护法成即司南。婆沙奄有于馀师说同衍字。良以各迷己见皆未极成。正不正之说恢张。玄又玄之谈崛起。大抵无名相法作名相说。非如色法影质易寻。名色交加喜生迷竞。又以言存一意义止一途。随情取舍之时未为允当。随转理门之处盖涉无文。加复教有弛张意关详略。讨寻者非英明而莫悟。承领者非行位而那知。在人亡书以教为折中。故论中以四种徵理。理则难隐。一观待。二作用。三法尔。四證成。用斯道理义岂惑乎。譬如甲氏背人而去。有二三子相问曰。彼去者谁耶。一云乙也。一云丙也。此俱未是。彼有识人云甲也。回面视之是甲非乙。由其不识遂有多名。识者一呼应声而至。亲得自体不涉异缘。故曰精义无二也。因义生解解必虚通。除其执情令生正解断其迷执。执情断故所执便遣。既能生解则断障。二重断染。依他清净。依他圆成。故得二胜果焉。不然者认相似法堕恶取空。曳曲木于稠林。泛胶舟于苦海。又不可胜道也。瑜伽论中契经体有二。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也。夫以能化之教已翻。所诠之理难悟。苟非宿慧安喻经心。宿慧当多世之熏方能生起。经心乃大雄之意。岂易寻求。谚所谓老见事长。佛已三祇之扬历。多言或中。法从诸圣之同宣。岂得以夏虫共论其凌澌。井鱼互谈其渤澥。此诚不可也。必须近佛菩萨。善慧法师四无碍居游戏之中。八辩音演自他之利。秖如天亲大士。将世尊之一言。中道圆宗成诸法之五位。如龙带涓滴而起为雨望苗稼而施。又同命包作纬于春秋凿度为资于大易。此皆善其通变能其揣摩。以利根而教钝根。以正见而诱邪见。都称为摩诃般特伽也。西域蒲塞冶家子以为裘。此方俊才鬻乳人而加水。成裘则易。以日见而留心。免水则难以传来而隔手。昔以讲人论法造疏寻宗。用成实法数之名。补大乘阙员之义。其有解法名目随人见知。未融六释之端。何暇三隅之反。至若黎邪是报非报化人有心无心。和合怖数之徒。闻熏灭不灭等。百有馀科。并三藏四含之盘根。大小两宗之钤键。先贤之所不决。令哲之所共疑。但谓阙如所知成障。及乎奘师西复梵本东传。富瑜伽之宝林开唯识之渊府。摩诃衍足杀三摩明。名数均著作之家。立破定是非之量。深山大泽必生龙蛇。有大乘基为其高足。不缘宿习多见生知。谓之义天。则明星有烂。谓之理窟。则善闭无关。堂堂合周髀之仪。轧轧应昆崙之轴。有经皆讲。无疏不成。权奇百本之名。控压四人之圣。复次光也宝也测乎沼乎。章句之学颇长。释签之理何富。世茂珠林迈编图纪璟附量度于鲸海。尚缀文荣于玉华。究三论极乎瑗康。穷方等归乎楷景。观公撰集华严命章。解相入之连环。且无难色。通绝行之断阁。故立易功。法藏从性海而游。智升自名流而出。伟欤。一行所作通神。实僧相之法王。乃人形之菩萨。忠氤琳甫贲秀诜真。俱参译判经。尽开荒辟土。于烁宗密。美乎湛然。悟达全才彻公令范。可以副人之求备哉。馀诸上士擅美殊方。落落英翘互有长短。矧以佛之说经。申经者论。经由论显。论待疏通。疏总义章。义从师述。况以隔罗縠者见犹未尽。大遍知者知方得全。射侯之矢易疏。诊脉之求难中。若非亲證亲说得自体之分明。载驱戴驰妄他求之晻暧。如摄异门。分差别之相难知。故智论中。吾灭度后所有撰集者皆为论藏摄也俱作导师指迷人之归路。悉衔明烛照暗室之绩工。动戒足以行之入定门而安矣。盖缠克断智慧成功。咸从。生死之河尽度涅槃之岸。此始可与言从闻且思思至而修證大圆寂者。过此以往未知执名滞义。问欲何为。故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既有所用则舍筌蹄而直造佛地。此则深于其道者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范季随父,生平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崇安人,字季随,号盘谷。胡宏子。从张栻学,栻以女妻之。湖湘学者称为第一。栻卒,师陈傅良,又交朱熹,问难不遗余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长乐人,字随甫。著《论语疑义》,为黄干所称,遂从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天随。师事林光朝。尝赋《丹霞夹明月》,有“半白在梨花”之句,人以“半白梨花郎”目之。全宋诗
魏几,字天随,福清(今属福建)人。师事林光朝。事见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四七。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