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灵雨随车(靈雨隨車)
后汉书·郑弘传“迁 淮阳 太守”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弘 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后以“灵雨随车”为颂扬地方官吏政绩之典。 唐 柳宗元 《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一念随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归依于法而信服之之念也。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学常见辞汇】
一个随喜的念头。
一理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但理随缘)
七支念诵随行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之略名。
七事随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常持者。三衣,钵,香合,拂子,尼师檀,纸被,浴具也。见诸乘法数。
七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睡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前贪之一,分为欲界之贪与上二界之贪,而为七随眠:一欲贪随眠(欲界之贪也),二瞋随眠,三有贪随眠(上二界之贪),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六见随眠,七疑随眠。见俱舍论十九。
【三藏法数】
(亦名七使,出阿毗达磨毗婆沙论)
烦恼妄惑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冥曰眠。以无明种子潜伏藏识,而能生起一切烦恼结业,故名随眠。又名七使者,使犹驱使也,由此妄惑,驱使心神,流转三界故也。(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之情也。藏识者,即第八识,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随眠〕,贪者,引取无厌也。谓此贪欲之惑,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而为种子。能生一切贪染之欲,故名贪随眠。
〔二、瞋随眠〕,瞋者,忿怒不息也。谓此瞋恚之惑,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而为种子,能起一切粗重忿怒,故名瞋随眠。
〔三、爱随眠〕,爱者,于顺情境上爱著不舍也。谓此爱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爱欲,故名爱随眠。
〔四、慢随眠〕,慢者,恃己凌他也。谓慢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憍慢,故名慢随眠。
〔五、无明随眠〕,无明者,无所明了也。谓此无明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烦恼,故名无明随眠。
〔六、见随眠〕,见者,分别执取也。谓此分别妄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种种妄见,故名见随眠。
〔七、疑随眠〕,疑者,犹豫不决也。谓此疑惑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三界粗重疑惑,故名疑随眠。
睡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定地法之一。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意识惛熟,谓为睡。五识闇冥而不恸,谓为眠。心所之一。属于烦恼。于五盖中,名为睡眠盖。于五欲中,谓为睡眠欲。释氏要览曰:「卧之垂熟也,此是心所法中四不定一也。令人不自在,昧略为性,障染为业,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
【佛学常见辞汇】
一种使心灵闇昧的精神作用。
【三藏法数】
谓众生睡眠之时,六识昏昧,不能见闻觉知,是名睡眠无心。(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三藏法数】
睡眠者,谓人昏懵不惺,常乐睡眠,无所省察也。
八十随形好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八十种好)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指爪狭长,薄润光洁。手足指圆,纤长柔软。节骨不现,手足各等无差,指间充密。手足圆满,软净光泽。筋脉盘结,深隐不现。两踝深隐,骨不显露。(踝,胡瓦切。)行步正直,端庄严肃。行步威容,齐整如师子王。行步安平,稳如象王。行步有仪,进止详缓。回身顾视,必皆右旋。支节渐次,安布殊胜。骨节交结,宛如龙盘。膝轮圆满,妙善安布。隐处妙好,圆满清净。身支润滑,柔软鲜洁。身容敦肃,自在无畏。身支坚固,稠密相属。身支安定,厚重不动。身相端严,光明离垢。身有圆光,随处照耀。腹形方正,柔软不现。脐深右旋,圆妙光泽。脐厚妙好,不窊不凸。(窊,鸟爪切。)肌肤匀净,鲜明离垢。手掌充满,柔软方平。手文深长,明直润泽。唇色红润,如频婆果。(梵语频婆,华言相思。)面门圆满,妙好端严。舌相长广,弥覆难量。发声威震,如雷普闻。音韵美妙,和畅清远。鼻高修直,两窍不现。诸齿方整,坚密鲜白。诸牙明洁,渐次锋利。目广清净,洞彻分明。眼相修广,如青莲华。眼睫上下,齐整稠密。双眉修长,黑泽细软。双眉绮靡,绀琉璃色。双眉高朗,犹如半月。耳厚修长,轮埵成就。两耳相好,绮丽齐平。容仪端丽,见者无厌。额广圆满,平正殊特。身分殊胜,上下匀等。首发修长,绀青稠密。首发香洁,柔润光泽。首发齐整,不乱不杂。首发坚固,永无断落。首发光滑,尘垢不著。身分坚实,逾那罗延。(梵语那罗延,华言金刚,谓坚固也。)身体庄严,长大端直。诸窍清净,尘垢不染。身力充美,无与等者。身相严好,众所乐观。面轮修广,净如满月。颜貌舒泰,光显含笑。面颜光泽,远离尘垢。身支严净,恒无垢秽。诸毛孔中,常出妙香。面门常出微妙之香。首相妙好,周圆平等。身毛纤柔,绀青光泽。法音圆辩,随机普应。顶相高妙,无能见者。手足指网,分明严整。行不履地,去地四指,而地现印文。神力自持,不待他卫。威德远震,善类悦闻,魔外慑伏。(慑,质一切。)音声和雅,悦可众心。观机浅深,随类说法。一音深说,随类得解。次第说法,各随机缘。等观有情,冤亲平等。所为先观后作,各赴机宜。相好具足,瞻视无尽。顶骨坚实,穷劫不坏。颜容奇妙,常若少年。手足胸臆,吉祥德相,妙好具足。
八事随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事钞上三曰:「善见云:佛度五比丘已,有三衣、钵盂、坐具、漉水袋、针线、斧子八事随身。」
九十八随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于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于三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之欲界有三十六种。色无色无瞋,故于五部减之,各有三十一种。故为九十八种。盖见惑八十八使,加修惑之十随眠也。出于阿毗达磨发智论五,大毗婆沙论四十六,俱舍论十九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前十随眠分见道所断与修道所断之二,其见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之四谛而分八十八,修道所断之分,配属于三界而分十,因得九十八之数。
十二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前十随眠中分贪之一,为欲贪色贪无色贪(即三界之贪)之三,是为十二随眠。见众事分阿毗昙论三。
【三藏法数】
(出众事分阿毗昙论)
谓欲等烦恼,长时随逐,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即含藏之义。藏识,即第八识也。)
〔一、欲贪〕,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著,而生悦乐也。
〔二、瞋恚〕,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瞋忿也。
〔三、色贪〕,谓于色界,爱乐净法,贪著禅味也。
〔四、无色贪〕,谓于无色界,识处等定,爱乐可意,心生味著也。
〔五、无明〕,谓于事理等法,无所明了,障覆真性也。
〔六、身见〕,谓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七、边见〕,谓于身见上计我,或断或常,随执一边也。(计断、常者,谓外道自计此身死已不生,名断见;又计此身死已更生,名常见也。)
〔八、邪见〕,谓由计断、常,不信因果,以为无作无得,起见诽谤也。
〔九、见取〕,谓因此见,而能通至非非想天,信此非馀,执劣为胜。(非非想天,即无色界天也。信此非馀者,谓自信己之所行,而于馀人所行,悉以为非也。)
〔十、戒取〕,谓执邪为道,非因计因。如持鸡狗等戒,以为可得清净解脱是也。(鸡狗等戒者,外道妄计,自谓前世从鸡狗中来,即便独足而立,及啖粪秽以为苦行也。)
〔十一、慢〕,谓贡高自举,轻慢他人也。
〔十二、疑〕,谓于谛理不能解了,心生犹豫,是非不决也。(谛理者,即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
十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睡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开六随眠中之见为五见,因而为十随眠。五见者,一有身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参见:,五戒禁取见。见五见)。出于俱舍论十九。
【佛学次第统编】
于六随眠,复开为十,即于六中见分为五:
一、贪 如前释,下四同。
二、瞋
三、痴
四、慢
五、疑
六、身见 于五阴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执我我所。
七、边执见 计我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
八、邪见 邪心取理,颠倒妄见,不信因果,断诸善根,作阐提行。
九、见取见 于非戒之中,谬以为戒,强执胜妙,希取进行。
十、戒禁取见 于非真妙法中,谬计涅槃,心生取著,妄计所得为胜。
睡眠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定地法之一。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意识惛熟,谓为睡。五识闇冥而不恸,谓为眠。心所之一。属于烦恼。于五盖中,名为睡眠盖。于五欲中,谓为睡眠欲。释氏要览曰:「卧之垂熟也,此是心所法中四不定一也。令人不自在,昧略为性,障染为业,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
【佛学常见辞汇】
一种使心灵闇昧的精神作用。
【三藏法数】
谓众生睡眠之时,六识昏昧,不能见闻觉知,是名睡眠无心。(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三藏法数】
睡眠者,谓人昏懵不惺,常乐睡眠,无所省察也。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以七段之即真言,说念诵大日经之法。
大随求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随求陀罗尼也。
大随求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随求菩萨)
大随求菩萨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随求菩萨为本尊。而念诵随求陀罗尼之法也。是大随求经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