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2,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五种不随
不变随缘
方便随缘止
六随眠
心随转法
四随
北方毗沙门天随军护法真言
北方毗沙门天随军护法仪轨
衣服随念愿
成唯识论随注
成唯识论随疏
但理随缘
初随喜
别理随缘
佛类词典(续上)
大随求陀罗尼经五种不随
不变随缘
方便随缘止
六随眠
心随转法
四随
北方毗沙门天随军护法真言
北方毗沙门天随军护法仪轨
衣服随念愿
成唯识论随注
成唯识论随疏
但理随缘
初随喜
别理随缘
大随求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普遍光明焰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之略名。
(经名)普遍光明焰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之略名。
五种不随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类境中之性类有五种不随之义:一、性不随,二、种不随,三、界系不随,四、三科不随,五、异熟不随。
(名数)三类境中之性类有五种不随之义:一、性不随,二、种不随,三、界系不随,四、三科不随,五、异熟不随。
不变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随缘不变现象之事也。即虽触所缘而现万有,然其本体不变也。翻译名义集曰:「未了不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
【佛学常见辞汇】
谓虽随缘而现万有,但其本体不变。
(术语)对于随缘不变现象之事也。即虽触所缘而现万有,然其本体不变也。翻译名义集曰:「未了不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
【佛学常见辞汇】
谓虽随缘而现万有,但其本体不变。
方便随缘止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三摩也。三止之一。无明颠倒者了得实相之真性,随缘而内外之变化无动于心,安心不动也。翻译名义集曰:「止观二字各开三义:一体心止,二方便随缘止。」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随缘历境,安心不动,是名方便随缘止。
(术语)谓三摩也。三止之一。无明颠倒者了得实相之真性,随缘而内外之变化无动于心,安心不动也。翻译名义集曰:「止观二字各开三义:一体心止,二方便随缘止。」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随缘历境,安心不动,是名方便随缘止。
六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一贪,二瞋,三慢,四无明,五见,六疑。唯识称之为六根本烦恼。见俱舍论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俱舍论所说,即贪、瞋、慢、无明、见、疑。唯识称之为六根本烦恼。
【佛学次第统编】
随眠义者,为烦恼之异名。谓贪瞋等之烦恼,随逐有情而不离,故曰随。烦恼之状体幽微,难于了知,犹如睡眠之状体,故曰眠。又谓烦恼随逐有情而增昏滞如睡眠,故名随眠。其数有六:
一、贪 染爱耽著。 四、慢 高己抑他。
二、瞋 恚恼损害。 五、疑 犹豫谛理。
三、无明 愚痴闇昧。 六、见 邪见不正。
(名数)(参见:随眠)
【佛学大辞典】
(名数)俱舍论所说:一贪,二瞋,三慢,四无明,五见,六疑。唯识称之为六根本烦恼。见俱舍论十九。
【佛学常见辞汇】
俱舍论所说,即贪、瞋、慢、无明、见、疑。唯识称之为六根本烦恼。
【佛学次第统编】
随眠义者,为烦恼之异名。谓贪瞋等之烦恼,随逐有情而不离,故曰随。烦恼之状体幽微,难于了知,犹如睡眠之状体,故曰眠。又谓烦恼随逐有情而增昏滞如睡眠,故名随眠。其数有六:
一、贪 染爱耽著。 四、慢 高己抑他。
二、瞋 恚恼损害。 五、疑 犹豫谛理。
三、无明 愚痴闇昧。 六、见 邪见不正。
心随转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之心所法与定俱戒道具戒之二无表色及此法之生住等四相,与心王同时同果,又同善等之性其他一切之相,故谓之心随转法,即心生则随而生,心灭则随而灭也。俱舍论六曰:「心所二律仪,及彼心诸相,是心随转法,由时果善等。」
(术语)一切之心所法与定俱戒道具戒之二无表色及此法之生住等四相,与心王同时同果,又同善等之性其他一切之相,故谓之心随转法,即心生则随而生,心灭则随而灭也。俱舍论六曰:「心所二律仪,及彼心诸相,是心随转法,由时果善等。」
四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说法,随于众生之乐欲,随于众生之机宜,随于对治众生之所迷,随于第一义也。即四悉檀也。摩诃止观一之二曰:「禅经曰:佛以四随说法,随乐、随宜、随治、随义。」四明教行录四曰:「智论立悉檀被机,禅经用四随益物。」
(术语)佛之说法,随于众生之乐欲,随于众生之机宜,随于对治众生之所迷,随于第一义也。即四悉檀也。摩诃止观一之二曰:「禅经曰:佛以四随说法,随乐、随宜、随治、随义。」四明教行录四曰:「智论立悉檀被机,禅经用四随益物。」
北方毗沙门天随军护法真言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别行翻译。不入于正经。
(经名)一卷。唐不空别行翻译。不入于正经。
北方毗沙门天随军护法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为降伏敌国祈念毗沙门天之法式。仪轨曰:「昔五国大乱,有八个月。经月行多法,遂无法验。行此法降伏五国五万军,自平安故名随军护法。」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为降伏敌国祈念毗沙门天之法式。仪轨曰:「昔五国大乱,有八个月。经月行多法,遂无法验。行此法降伏五国五万军,自平安故名随军护法。」
衣服随念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量寿经上四十八愿中,第三十八愿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日本望西楼之大经钞四科之,谓为衣服随念愿。
(术语)无量寿经上四十八愿中,第三十八愿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日本望西楼之大经钞四科之,谓为衣服随念愿。
成唯识论随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作成唯识论随疏,十卷,明西蜀高原大师原著。御生氏明善,亲受业于高原。于法席之次,启请随文以疏其义,高原许可。述至第七卷,明善逝世,嗣法门人慧善续成之。吴淳斋父子刻行后,仁和龚定庵曾脩补印行。
(书名)一作成唯识论随疏,十卷,明西蜀高原大师原著。御生氏明善,亲受业于高原。于法席之次,启请随文以疏其义,高原许可。述至第七卷,明善逝世,嗣法门人慧善续成之。吴淳斋父子刻行后,仁和龚定庵曾脩补印行。
成唯识论随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即成唯识论随注。文约义丰,理明词达,唯识入门之要书也。武林钱伊庵因此疏而著唯识随疏翼二卷。
(书名)即成唯识论随注。文约义丰,理明词达,唯识入门之要书也。武林钱伊庵因此疏而著唯识随疏翼二卷。
但理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别理随缘)
(术语)(参见:别理随缘)
初随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立五品弟子位第一之随喜也,是为五品位中之最初,故曰初,又是圆顿观行之最初。(参见:五品)
(术语)台家所立五品弟子位第一之随喜也,是为五品位中之最初,故曰初,又是圆顿观行之最初。(参见:五品)
五品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法华而助观解者。经曰:「何况读诵受持之者。」三、说法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经曰:「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经曰:「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经曰:「复能清净持戒。(中略)利根智慧,能答问难。」见四教仪注下,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圆教五品外凡位,即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的人;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而助观解的人;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益他人的人;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的人;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以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的人。十住以上,称为圣者,十住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内修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心观益明,是名读诵品。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是也。
〔三、说法品〕(亦名解说品),说法者,宣传圣言也。谓由读诵故,内解转胜,而复外资讲说,导利于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是名说法品。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是也。(化功归己者,谓以说法,广济于他,其功则归于己矣。)
〔四、兼行六度品〕,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名数)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法华而助观解者。经曰:「何况读诵受持之者。」三、说法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经曰:「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经曰:「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经曰:「复能清净持戒。(中略)利根智慧,能答问难。」见四教仪注下,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圆教五品外凡位,即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的人;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而助观解的人;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益他人的人;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的人;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以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的人。十住以上,称为圣者,十住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内修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心观益明,是名读诵品。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是也。
〔三、说法品〕(亦名解说品),说法者,宣传圣言也。谓由读诵故,内解转胜,而复外资讲说,导利于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是名说法品。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是也。(化功归己者,谓以说法,广济于他,其功则归于己矣。)
〔四、兼行六度品〕,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别理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为但理随缘。此别教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于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以此真如随缘为自家所判五教中渐顿圆三教之分际,以真如不随缘为始教,即唯识论等之所明。因而以真如之随缘与不随缘,判大乘之权实,自家所立圆教之极致,亦不过为此真如随缘之义。然四明之意谓真如随缘之义,岂为大乘之极致,凡随缘有二种,但理随缘与理具随缘是也。依自家所判,则但理随缘为别教之分,而理具随缘为圆教之分。不察起信论之所明含此二种,贤首单以但理随缘释之,且以唯识论等为无明随缘之义者,是大谬也。唯识论之所明,岂无真如随缘之义,彼亦有真如随缘之义(但法相宗不许之。还与贤首同),但彼以别教,止于但理随缘而不及于理具随缘,且以不知性具之深义而释本论,不能开阐理具随缘,以但理随缘为至极,故只是为别教之随缘,而非圆教之随缘,诚可惜也。见指要钞下,教行录二,起信论融会章,同三别理随缘章。
(术语)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为但理随缘。此别教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于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以此真如随缘为自家所判五教中渐顿圆三教之分际,以真如不随缘为始教,即唯识论等之所明。因而以真如之随缘与不随缘,判大乘之权实,自家所立圆教之极致,亦不过为此真如随缘之义。然四明之意谓真如随缘之义,岂为大乘之极致,凡随缘有二种,但理随缘与理具随缘是也。依自家所判,则但理随缘为别教之分,而理具随缘为圆教之分。不察起信论之所明含此二种,贤首单以但理随缘释之,且以唯识论等为无明随缘之义者,是大谬也。唯识论之所明,岂无真如随缘之义,彼亦有真如随缘之义(但法相宗不许之。还与贤首同),但彼以别教,止于但理随缘而不及于理具随缘,且以不知性具之深义而释本论,不能开阐理具随缘,以但理随缘为至极,故只是为别教之随缘,而非圆教之随缘,诚可惜也。见指要钞下,教行录二,起信论融会章,同三别理随缘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