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茄袋  拼音:qié dài
装置银钱的囊袋,形似茄子。《金瓶梅》第三回:「便向茄袋里取出来,约有一两一块,递与王婆子,交备办酒食。」
《國語辭典》:照袋  拼音:zhào dài
随身携带以放置杂物的袋子。宋。陶谷《清异录。卷下。器具门。方便囊》:「唐季王侯竞作方便囊,重锦为之,形如今之照袋。每出行,杂置衣、巾、篦、鉴、香药、词册,颇为简快。」
《國語辭典》:一琴一鹤(一琴一鶴)  拼音:yī qín yī hè
宋代赵抃入蜀为官,只带一张琴,一只鹤。见《宋史。卷三一六。赵抃传》。后用以形容行装简单。亦比喻官吏的清廉。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你把那行装整顿,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
《国语辞典》:怀铅握素(怀铅握素)  拼音:huái qiān wò sù
素,白纸。怀铅握素指随身携带纸笔,以便随时随地的记录或著述。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便宜选陈农之才,采河间之阙,怀铅握素,汗简杀青。」也作「怀铅提椠」、「怀铅握椠」。
《国语辞典》:鞋鞋脚脚(鞋鞋脚脚)  拼音:xié xié jiǎo jiǎo
身上穿戴或随身使用的零碎物品。《醒世姻缘传》第四一回:「我把随身的衣服与鞋鞋脚脚的收拾出来,另在一间房子住著。」
《国语辞典》:手匣  拼音:shǒu xiá
一种可以随身携带,装盛名片等的匣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汪秀才叫从人掇一个手匣过来,取出那张榜文来。」
《国语辞典》:腰匮(腰匮)  拼音:yāo guì
随身贮钱的地方。如:「收入腰匮」。
分类:随身
《国语辞典》:扶手匣  拼音:fú shou xiá
随身携带放东西的小匣子。《初刻拍案惊奇》第一一回:「徐公许诺,轻轻收过银子,亲放在扶手匣里面。」也称为「扶手」。
《国语辞典》:烘炒  拼音:hōng chǎo
旧时旅人随身携带的炒米乾粮。《西游记》第四八回:「那两个老者苦留不住,只得安排些乾粮烘炒,做些烧饼馍馍相送。」
《国语辞典》:佐助器  拼音:zuǒ zhù qì
中国传统武器的类称,泛指可随身携带,功能次于刀、剑等主要兵器的防身器械,如匕首、点穴针、盾牌等。
《国语辞典》:武士刀  拼音:wǔ shì dāo
旧时日本武士随身携带的长刀。
《国语辞典》:随身包(随身包)  拼音:suí shēn bāo
一种体积轻巧,方便随身携带的包装方式。
《国语辞典》:随身袋(随身袋)  拼音:suí shēn dài
唐代官吏随身佩带的符契。见《旧唐书。卷四五。舆服志》。也称为「随身鱼」。
《国语辞典》:随身听(随身听)  拼音:suí shēn tīng
体积小而易随身携带、收听的收音机或收录音机。
《國語辭典》:手提包  拼音:shǒu tí bāo
出门时随身放置物品的小皮包。也称为「手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