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酒余茶后(酒餘茶後)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鲁迅 《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但依我们 中国 的老眼睛看起来,小说是给人消闲的,是为酒馀茶后之用。”亦作“ 酒后茶餘 ”。 老舍 《青蛙骑手》第二场:“人人都会在你身后指指点点,拿你呀当作酒后茶馀的小笑话。”
《漢語大詞典》:曼游(曼遊)
随意游玩。南史·齐始安王遥光传:“太子不悦学,唯曼游是好。”
分類:随意游玩
《漢語大詞典》:谩扣(謾扣)
随意询问。谩,通“ 漫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真西山:“每假以私淑之文,輒一二日即归,若乎未触者。 文节 殊不平,曰:‘老夫固不学,然贤者亦何所见,遽不观耶?’ 西山 悚然对曰:‘先生善诱后学,何敢自弃!其书皆尝窃观,特不敢久留耳。’ 文节 谩扣一二,皆能成诵。”
分類:随意询问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义净译。特明自恣之事。
随意
【佛学大辞典】
(行事)安居竟日所行之作法名。旧译曰自恣。(参见:自恣)
自恣
【佛学大辞典】
(仪式)梵云prava%ran!a钵刺婆刺拿。旧翻自恣,新译随意。夏安居之竟日即在旧律为七月十六日,在新律为八月十六日,使他清众恣举己所犯之罪对他比丘而忏悔之,故曰自恣。又云随意,又随他人之意而恣举其所犯,故云随意。寄归传二曰:「梵云钵刺婆刺拿,译为随意,亦是饱足义,亦是随他人意举其所犯。」
【佛学常见辞汇】
僧众于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已毕,便在大会中,任由众人恣举自己所犯之罪,并对著其他比丘作忏悔,叫做自恣,又名随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随意检举自己的罪过。
随意闻法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四十六愿。使极乐之众生随意闻妙法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随意爱语
【三藏法数】
谓菩萨为怜悯众生故,随顺其意,而为说法,是名随意爱语。
随意所欲尽能得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变化力,能令一身作多身,多身作一身,通岩透石,履水蹈空,地作水,水作地;火作风,风作火;金作石,石作金,是名随意所欲尽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