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9,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高隆之(字 延兴 徐 平原郡公 )
尔朱世隆(字 荣宗 乐平郡开国公、乐平郡公、乐平郡王 )
陆子隆(字 兴世 威 )
李崇(字 永隆 壮 )
释慧隆( 何 )
陈叔隆(字 子远 )
胡长仁(字 孝隆 陇东王 )
元寿(字 长寿 隆城县侯、仪陇县侯 景 )
王士隆
柳述(字 业隆 )
邓世隆(号 隐玄先生 )
扶馀隆(字 隆 带方郡王 )
释隆法
裴炎(字 子隆 忠 永清县男、河东县侯 )
其它辞典(续上)
元景隆高隆之(字 延兴 徐 平原郡公 )
尔朱世隆(字 荣宗 乐平郡开国公、乐平郡公、乐平郡王 )
陆子隆(字 兴世 威 )
李崇(字 永隆 壮 )
释慧隆( 何 )
陈叔隆(字 子远 )
胡长仁(字 孝隆 陇东王 )
元寿(字 长寿 隆城县侯、仪陇县侯 景 )
王士隆
柳述(字 业隆 )
邓世隆(号 隐玄先生 )
扶馀隆(字 隆 带方郡王 )
释隆法
裴炎(字 子隆 忠 永清县男、河东县侯 )
人物简介
简介
元景隆,(490年-547年),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圭的后裔,南梁侍中、太尉,领军师将军、宋襄厉王元法僧之子,北魏宗室,南梁官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4—554 【介绍】: 北齐洛阳人,字延兴。本姓徐,父徐干为姑婿高氏所养,因从其姓。高欢以为从弟。从欢起事,累迁并州刺史。东魏初,入为尚书右仆射,领营构大将,主持京邑营建事。又凿渠引漳水,起长堤以防漳水泛溢,造治水碾硙,并有利于时。官至太保、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高洋代东魏,隆之以为不可。后被洋使人殴死路中。全北齐文·卷二
隆之字延兴,本姓徐,高平金乡人,冒祖姑高氏姓。神武命为从弟,仍云勃海蓨人。初为汝南王悦司州户曹从事,除员外散骑常侍、给事中。神武引为治中,行平阳郡事,及起义,以为大行台右丞,中兴初,除御史中尉,太昌初,除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出为北道行台,转并州刺史,封平原郡公,历沧州刺史、大行台、尚书侍中、尚书右仆射,领御史中尉,入为尚书令、右仆射,进司徒,武定中为领军将军、录尚书事兼侍中,拜太子太师,兼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迁太保。文宣受禅,进爵为王,领大宗正卿。天保五年以谮死,赠阳夏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532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荣宗。尔朱荣从弟。随尔朱荣转战。孝庄帝即位,特除侍中、领军将军,封乐平郡开国公,累授车骑将军兼领军,兼尚书右仆射。元颢起兵,世隆以前军都督镇虎牢,惧而遁还,孝庄帝仓卒北巡。还宫,除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孝庄帝杀尔朱荣,世隆拥众北渡,屠建州。至长子,立元晔为主,以世隆为尚书令,总揽朝政,生杀自专。与尔朱兆等入洛,杀孝庄帝。继又废元哗,立节闵帝(即前废帝)。及高欢起兵,世隆忧恐。后为所部斛斯椿所杀。全后魏文·卷五十三
世隆字荣宗,仲远弟,孝明末为直斋,转直寝、从兼直阁,加前将军。建义初除给事黄门侍郎。孝庄即位,进侍中、领军将军、左卫将军,领左右、肆州大中正,封乐平郡公,迁车骑将军兼领军,寻授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元颢内逼,假仪同三司、前军都督,寻假骠骑大将军、行台右仆射、都督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当州都督。颢平,除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摄选,加散骑常侍。长广王即位,以为尚书令,封乐平郡王,加太傅、行司州牧。节闵即位,特拜仪同三司,普泰二年为斛斯椿所执,斩于阊阖门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4—570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字兴世。起家梁东宫直后。随张彪镇会稽。梁末,陈茜(陈文帝)讨彪,彪将多降,子隆力战败绩,陈茜义之,表为中兵参军。入陈,文帝嗣位,累迁庐陵太守。次第讨平周迪、陈宝应、华皎。迁都督、荆州刺史。卒谥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583? 【介绍】: 隋陇西成纪人,字永隆。李贤子。北周时随宇文护伐齐,以功最,授仪同三司。累官徐州总管,进位上柱国。文帝开皇三年,除幽州总管,屡破突厥,奚、霫、契丹诸部争来内附。其后突厥大为寇掠,崇率步骑三千转战十余日,退守砂城,城荒粮绝,乃挺刃突围,卒于阵。谥壮。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丹阳句容何氏子。祖剪梁武陵王长史。父嶷梁散骑常侍。隆年十一。事宣武寺僧都沙门慧舒出家。恭谦恪慎。备尽师资。年十三。听法云寺确法师成实论。悉究深隐。登具之后。复采毗尼。覈其精要。未几。梁祚告终。遂避世彭城寺。仍思开导。陈纂宸服。僧正暅公启筵兹寺。玄徒辐辏。隆入其室。继令敷述。及暅将化。而委寄斯在矣。隋御海寓。奄有九区。诏天下元德。咸会京师。隆志存栖晦。以老疾固辞。仁寿元年十一月十六日终。讲成论三十遍。涅槃大品各十馀遍。他不具叙。先是隆方息慈之际。忽有人以法华一部遗之。自称姓蒋。尤以佛法见托。噫异哉。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义解篇八
释慧隆。俗姓何氏。丹阳句容人也。祖剪梁武陵王长史。父嶷梁散骑常侍。隆十一出家。师于宣武寺僧都沙门慧舒。舒道业遐畅风标清举。学堪物轨德允人师。乌回当职秉持攸寄。隆恭撝恪慎备尽师资。年届十三志存听学。才欲闻道即感灵瑞。有人自称姓蒋名规。授法华一部便曰。将来佛法寔用相寄。发言适竟莫知所之。以义推之。若非四依齐位九师均德。岂能当斯负荷剋感圣言。遂听法云寺礭法师成论。一遍未周已究深隐。习业数载独称标拔。及登具戒更采毗尼。故得五氎一河殊制异饮。备皆断覈洞尽铨衡。及梁运荡覆避世顺时。虽属彫荒学功靡弃。彭城寺内引化如流。陈氏御历重阐玄踪。僧正暅公道门德望。于兹寺内结肆开筵。义侣玄徒四方云萃。隆当入室独冠群英。既解慧超挺。命令敷述。及暅将化遗旨在斯。法筵是继诚当嘉旨。然其识用淹华言辩清富。每至商搉玄理。顿徙迟疑。虽复谈柄屡撝言锋时砺。而硕难自撤简绰澄远。隋氏驭宇九有同朝。上德高人咸纡延请。隆志存栖晦。以老疾致辞。居旧敷弘。仍以卒岁。仁寿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卧疾。二十日迁化。尔时冬至告节气序祁寒。云布弥天雪飞遍野。及中宵之泥曰也。天色开霁星汉澄明。岂非神灵哀罔天龙感悼之明瑞矣。然隆慈济成性不尚华饰。柔顺知足无贪为宝。凡讲成论三十遍。涅槃大品各十馀遍。馀则有差故不具叙。未终前领弟子于高座寺南山顶聚土筑坛语曰。我若舍形不烦棺椁。可于此处以施禽虫。坛竟便迁。诚哉知命。后依遗命。仍树高碑寺。沙门法宣为文。
人物简介
简介
陈叔隆(?—605年后),字子远,陈宣帝陈顼第三十二子,母亲是秦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安定临泾人,字孝隆。武成皇后兄。累迁右仆射、尚书令。武成帝崩,参预朝政,封陇东王。倚亲骄豪,与左丞郦孝裕、郎中陆仁惠、卢元亮深相结纳。为和士开所疾,出为齐州刺史。长仁怨愤,谋令人刺士开,事觉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612 【介绍】: 隋河南洛阳人,字长寿。少孤,性仁孝。仕北周位仪同三司。入隋,奉命监修船舰于淮浦以备伐陈。又参与疏浚漕渠。文帝开皇八年从晋王杨广伐陈,以功拜尚书左丞,入为太府少卿进位开府。炀帝即位,从征吐谷浑,累功为右光禄大夫。大业八年从征辽东,卒于道。全隋文·卷二十三
寿字长寿,河南洛阳人,魏邵陵王敦孙。周武成初,封隆城县侯。保定中,改封仪陇县侯。隋开皇中,授尚书主爵侍郎。从晋王伐陈,除行台左丞,兼领元帅府属。及平陈,拜尚书左丞。迁太常少卿,出为基州刺史。徵太府少卿,进位开府。炀帝即位,以从平汉王谅功,授大将军,迁太府卿,拜内史令,进右光禄大夫,兼左翊卫将军。从征辽东,道卒。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曰景。(案:《周书》别有元寿,历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鄯州刺史,封安乐县公,非即其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19 【介绍】: 隋太原晋阳人,世居京兆。王韶子。略知书计,尤娴弓马,慷慨有父风。炀帝大业中颇见亲重,位备身将军。隋末,越王侗称帝,士隆率兵自江淮至洛,王世充甚礼重之,署尚书右仆射,以忧愤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东解人,字业隆。柳机子。性明敏,尚兰陵公主,拜开府仪同三司,内史侍郎,为文帝所宠。累迁吏部尚书。述恃宠而骄,驭下又暴,不达大体,为杨素所忌。文帝疾笃,命述召房陵王杨勇。杨素闻之与太子谋,矫诏执述。炀帝即位,述除名,远陟宁越,遇瘴疠死。年三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相州人。隋末王世充兄子王太守河阳,引为宾客。李世民攻洛阳,遗书谕太,代太复书,言辞不逊。洛阳平,逃隐白鹿山,号隐玄先生。后于太宗贞观初,召为国子主簿、修史学士。因负宿罪,不自安,太宗遣房玄龄谕之曰:“尔为王太作书,各忠其主耳!”历卫尉丞,终著作郎。有《东都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5—682 【介绍】: 唐时百济辰朝人,字隆。百济国王扶馀璋之孙。高宗显庆中,唐师攻高丽,隆父子降唐。以军功,屡加百济郡公,为熊津道总管兼马韩道安抚大使。入朝,授太常卿,封带方郡王。仪凤二年,为司农卿。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隆法师者。不知何所人也。以贞观年内从北道而出。取北印度欲观化中天。诵得梵本法华经。到健陀罗国遇疾而亡。北方僧来传说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4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子隆。举明经第。通《春秋》。累擢黄门侍郎。高宗调露二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宗立,为中书令。帝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炎固执不从,帝怒。炎因与武则天谋废帝为庐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则天已持政,稍自肆,炎又因事固争。及徐敬业兵兴,炎请归政,则天大怒,系狱坐死。后追谥忠。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第明经。累迁黄门侍郎。调露二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侍中中书令。封永清县男。进爵河东县侯。徐敬业兴兵。后议讨之。炎请太后归政。后捕炎送狱。斩于都亭驿。睿宗立。赠太尉益州大都督。谥曰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