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珠角
即星相家所称前额隆起的“月角”。为圣贤之相。古人以为月是水精,珠亦为水精,故名。也称渊角。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珠角擅奇,山庭表德。”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铭》:“鸞翔凤顾,珠角山庭。”参见“ 月角 ”、“ 渊角 ”。参阅《论语撰考谶》
《漢語大詞典》:钟带(鍾帶)
钟体上由篆文组成的纵横隆起的线条。周礼·考工记·凫氏:“钟带谓之篆。” 孙诒让 正义:“古钟鉦閒,每面为大方围一,以带周畍其外,而内以二从带中分之,从列椭方围二。椭方围中又以三横带畍之,为横列椭方围五,大小相閒,三大而二小。大者各容乳三,小者为篆文回环其閒,此带篆所由名也。”
《漢語大詞典》:封牛
一种颈上有肉隆起的牛。也叫“峰牛”、“犎牛”。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国 ﹞出封牛。” 颜师古 注:“封牛,项上隆起者也。”后汉书·顺帝纪:“ 疏勒国 献师子、封牛。” 李贤 注:“封牛,其领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今之峰牛。”尔雅·释畜“犦牛” 晋 郭璞 注:“即犎牛也。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橐驼,肉鞍一边。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 交州 合浦 徐闻县 出此牛。”
分類:隆起
《漢語大詞典》:瘤瘿(瘤癭)
(1).血气滞留、组织增生所形成的囊状的瘤子。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大过》:“瘤癭秃疥,为身疮害。”
(2).树木外皮隆起的块状物。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枫人岭 多枫树。树老,则有瘤癭。”
《漢語大詞典》:蚁堆(蟻堆)
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九:“ 东海 犹蹄涔, 崑崙 若蚁堆。”
《漢語大詞典》:丰腹(豐腹)
谓弹棋棋局,中心隆起如大腹。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载:其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巅为小壶,四角微隆起。 汉 蔡邕 《弹棋赋》:“于是列象棊,雕华丽,丰腹敛边,中隐四企。”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丰腹高隆,庳根四頽,平如砥礪,滑若柔荑。” 唐 阎伯玙 《弹棋局赋》:“丰腹上圆,頽根下矩。”
《國語辭典》:隆窳  拼音:lóng yǔ
兴隆衰败。《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道有隆窳,物有兴废。」也作「隆污」。
《漢語大詞典》:碎乳
古代钟面上隆起如乳头的纹饰。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辩古器则有所谓款识,腊茶色、朱砂斑、真青緑、井口之类,方为真古。其製作则有云纹、雷纹、山纹……辅乳、碎乳、立夔、双夔之类。”
《漢語大詞典》:衔瘤(銜瘤)
喻树木外皮带有隆起的粒块。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戴癭衔瘤,藏穿抱穴。” 唐 陆龟蒙 《〈幽居赋〉序》:“其生也悬疣附赘,其材也戴癭衔瘤。”
《漢語大詞典》:雹凸
暴突,隆起突出。 唐 刘禹锡 《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情》:“玉柱琤瑽韵,金觥雹凸稜。”
分類:隆起突出
《國語辭典》:孤堆  拼音:gū duī
1.高起的土堆。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休怪我村沙样势,平地上起孤堆。」
2.喻贫贱清寒。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嫁的狗,随狗走,嫁的孤堆,坐的守。」
《漢語大詞典》:硿砻
岩石隆起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氿泉傍出,潺湲於东檐;桀壁对跱,硿礲於西霤。”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石硿礲而成象,山沓合而为一。”
分類:岩石隆起
《國語辭典》:暗礁  拼音:àn jiāo
1.未露出于海面的礁石。舟船误触,往往破沉。《文明小史》第五二回:「忽然天崩地塌的一声响亮,把饶鸿生吓得直跳跳起来,说:『不好了!怕是船触了暗礁了!』」
2.比喻隐藏的阻碍。如:「人生的旅途上,处处充满著暗礁,只要有信心去面对,必能逢凶化吉,否极泰来。」
《國語辭典》:喉结(喉結)  拼音:hóu jié
男性在青春期后,于颈部前面,由喉部甲状软骨所构成的隆起物。也称为「结喉」。
《漢語大詞典》:塍陇(塍隴)
田间隆起的小路。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从洞前北行,昇陟塍陇二里,有大溪自西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