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触陷(觸陷)
谓触物陷祸。荀子·修身:“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
分類:触物
《漢語大詞典》:颠陷(顛陷)
(1).下陷。 汉 王符 潜夫论·慎微:“川谷之卑,非截断而颠陷也,必陂池而稍下焉。”
(2).覆灭。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弗扶将,颠陷猖狂,安能善性。”南史·王镇恶朱龄石等传论:“以归众难固之情,逢英勇乘机之运,以至颠陷,为不幸矣。”
(3).指使覆灭。 唐 陆龟蒙 《战秋辞》:“可壍溺颠陷,可夭札迷冥。”
分類:覆灭下陷
《漢語大詞典》:内陷
中医学名词。凡温热病邪不从外解,深入脏腑,或疮疡病毒不外泄,反向内攻,从而出现高热,烦躁、神昏、惊厥等症状者,称为“内陷”。《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见点证治》“已出復隐谓之陷”注:“痘已见点,復隐藏不见者,谓之毒气内陷也。”
《漢語大詞典》:丧陷(喪陷)
失陷。 宋 范仲淹 《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 麟府 丧陷,镇戎三败,杀者伤者,前后仅二十万人矣。” 宋 张载 《边议》:“师为虏致,则丧陷之患多;城不自完,则应援之兵急。”
分類:失陷
《漢語大詞典》:沮陷
毁伤诬陷。新唐书·石雄传:“ 王宰 者, 智兴 子,於 雄 故有隙。 潞 之役, 雄 功最多, 宰 恶之,数欲沮陷。”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时堂上有沮陷者,议者欲食其肉。”
分類:毁伤诬陷
《韵府拾遗 陷韵》:益陷
周易坎卦程传初以阴柔居坎险之下柔弱无援而处不得当非能出乎险也惟益陷于深险耳
《國語辭典》:蛰陷(蟄陷)  拼音:zhí xiàn
塌陷没入土中,因像虫豸蛰伏在土内,故名。如:「台风过后,河水暴涨,河堤蛰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报称,沿河碎石坦坡一段,被水冲刷,土岸蛰陷,禀请兴修。」
分類:塌陷
《高级汉语词典》:栽陷
栽赃陷害
《漢語大詞典》:隤陷
(1).跌倒或掉下。《淮南子·原道训》:“先者隤陷,则后者以谋。”
(2).毁坏倒塌。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宅后古墙因雨隤陷,得钱盈船。” 胡三省 注:“隤,下坠也。”
《漢語大詞典》:蹪陷
跌进。《淮南子·原道训》:“终身运枯形于连嶁列埒之门,而蹪陷於污壑穽陷之中。”一本作“ 蹪蹈 ”。
《漢語大詞典》:无坚不陷(無堅不陷)
见“ 无坚不摧 ”。
《國語辭典》:无坚不摧(無堅不摧)  拼音:wú jiān bù cuī
能够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能克服任何困难。《旧唐书。卷一五四。孔巢父传》:「及就宴,悦酒酣,自矜其骑射之艺、拳勇之略,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國語辭典》:塌陷  拼音:tā xiàn
坍塌下陷。如:「大地震后,多处路基塌陷,无法通车。」
《國語辭典》:天塌地陷  拼音:tiān tā dì xiàn
比喻秩序紊乱,或极大的变故。如:「昨日的那场强烈地震,搞的整个市区天塌地陷,灾情惨重。」
《漢語大詞典》:天崩地陷
同“ 天崩地坼 ”。 《水浒传》第五五回:“石砲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瞿秋白 《乱弹·世纪末的悲哀》:“那么,天下的一切怨气都可以宣泄净尽,再也不会有什么天崩地陷的灾祸。”
《漢語大詞典》:窈陷
深凹。 鲁迅 《彷徨·祝福》:“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