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诗,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月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夜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风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云:「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云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陶村诗稿·林序
余生也晚,不获于伯康先生之古香楼而修士相见礼,仅于先生之门下士藉悉其为人,有践绳之节;并读其遗著数篇,爱其质不过朴、丽不伤雅,洵足以光扬缉熙,昭章元妙。然卷帙无完,究不能窥其全豹为憾!近有杨君珠浦者,抱先生之遗集过务滋园而告之曰:『此前清道、咸间陈伯康孝廉之遗著也;惜版已散佚,特为之抄而存之』。余喜而浏览,如见故人。读至七、八卷,觉当日戴万生之乱状历历如现,可藉以知台湾往昔之史迹;其关系于文献,固不少矣。杨君并言欲翻印以存于世;笃矣乎仁者之情,近今罕觏。此不独伯康先生之幸,亦吾台文献保存之幸也。韩昌黎答崔立之书,尝谓『发潜德之幽光』;杨君其有焉。故为加墨简端,表而出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树德村人林耀亭撰于守拙山房。
陶村诗稿·陈肇兴先生略传
陈肇兴先生,字伯康,彰化人。少颖悟,抱豪胆;事亲至孝。曾入邑庠。道光季年,翰林高鸿飞先生署彰化县;提倡风雅,乃聘廖春波先生长白沙书院主讲,以诗赋文课士,高县主躬莅讲席。是以文化大兴,士竞吟咏,就中陈肇兴先生为杰出。先生咸丰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歌咏以自娱。 迨同治元年戴万生变,先生慨然投笔从军。彰城陷,只身冒险逃入集集。日则奋练强悍民番,援官军、诛叛逆;夜则秉烛赋诗,追悼阵亡将士,语多忠诚壮烈。事平,不仕;设教于里,时雨化人,桃李争妍,而杨馨兰、杨春华、林宗衡、许尚贤,俱列门墙。于是相谋刊此「陶村诗稿」,以惠后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彰化杨珠浦辑叙。
陶村诗稿·杨记
「陶村诗稿」共八卷,系磺溪陈肇兴先生壮年时所作也;贵写实、尚平易。余二十五年前,偶然得之书笥;回环三复,不求甚解。民国八年,请示于吴德功先生;先生喜出望外,详为说明:『此卷乃台湾诗学之结晶,现存殆无完本;卷中虽有蛀失,当为补记』。至十年,阅毕;告曰:『好自珍藏』!余以是更加爱惜。屡思翻版,踌躇莫进。此次受林耀亭先生及乡中父老之怂恿,乃决意付印重刊,以公同好,藉以保存台湾地方文学之一助,亦可以谢故吴德功先生指导后学之劳也。爰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秋,杨珠浦记于南屯爱仁医院。
陶村诗稿·题词
一 一卷新诗百感生,经年避寇赋长征;壮怀不作偷安计,又向桃源起义兵。 二 数载书生戎马间,杜陵史笔纪瀛寰;采风若选「东征集」,咄咄吟中见一斑。 三 浣花溪畔少陵祠,绝代诗才赋乱离;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荆楚陈懋烈芍亭顿首拜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883 【介绍】: 清江西湖口人,字伯足,又字陶堂,原名梦汉。咸丰九年进士。以知州两权吴县知县。曾毁高景山寺,亲投泥像于湖,取缔寺僧敛财之举。后以治娼过激去职。诗文峻刻幽涩。有《陶堂志微录》。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六
高心夔,字伯足,号碧湄,湖口人。咸丰己未进士,官吴县知县。有《陶堂志微录》。
词学图录
高心夔(1835-1883) 字伯足,号碧湄、陶堂、东蠡,平生喜陶诗,号陶堂。江西湖口人。咸丰九年进士,官江苏知县。曾入肃顺府为幕僚,深为倚重,成为其谋士。与王闿运、龙汝霖、李寿蓉、黄锡焘称"肃门五君子",位列其首。学识渊博,精研小学。自谓 "弱而好诗,尤好渊明,溯焉而上,游焉而下,不耻其不似也。"精篆刻,别开生面。工书法,临颜帖,可乱真,现存江苏宜兴"东坡书院"匾额,即其手笔。 肃顺死,仕运式微,长期郁闷,光绪九年逝,年仅48。有《陶堂志微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5—1902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方之,一字子方。同治七年进士。由翰林出知文县,历兰州府、道等官。十七年擢新疆巡抚。与俄争帕米尔边界,与英争强占坎巨提事,皆能折服对方。后移权陕甘总督,调两广。卒谥勤肃。经画边陲逾二十年,颇多善政。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四
陶模,字方之,一字子方,季水人。同治戊辰进士,改庶吉士,官至两广总督。赠太子少保,谥勤肃。
冯崧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冯崧生,号听涛,一号陶庐,浙江省杭州府仁和县人,画家。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12名。殿试登进士三甲第37名。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光绪三年四月(1877年6月9日),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工画,善绘兰、竹。
陶搢绶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陶搢绶,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98名。殿试登进士3甲第19名。同年五月(6月3日),改庶吉士。光绪三年四月癸丑(1877年6月9日),翰林院散馆,著以即用知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陶锐,字辛垣,黄冈人。光绪丙子进士,官吏部主事。有《玉香斋诗草》。
维基
陶锐,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17名。殿试登进士2甲第128名。同年五月(6月3日),著分六部学习。
陶家驺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陶家驺,江西省南昌府南昌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三年(1877年),参加丁丑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80名。同年五月,授刑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893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陶土,号文卿。同治七年状元。授修撰,曾典陕西、山东乡试。光绪间出使俄、德、奥、荷。官至兵部左侍郎,兼总理衙门大臣。曾创干支代字法省电报四码为三码。精西北地理,在国外收集蒙古汗国史料甚勤,有《元史译文證补》。
陶清安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陶清安,云南昆明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年,登进士。1881年,接替贾汝谦任崇明县知县一职,1882年由汪定勋接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水,原名剑虹,字止斋,号陶遗,亦作陶怡,别署道一,江苏金山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郭惜,原名成爽,字景庐,号步陶,四川隆昌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刘师陶,字少樵,号沧霞,湖南醴陵人。
陶君锡 朝代:近现代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观应(1842~1922),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号待鹤山人。清广东香山(今中山县)。咸丰八年(1858)应童试未中,即奉父命至上海从商,咸丰十年(1860)入英国人傅兰雅所办英华书馆夜校。光绪六年(1880)编著《易言》,主张以西学提供富国强兵的学术基础。光绪二十年(1894)将此书重新修订后,又提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革新策略,完成《盛世危言》为具体系的改革论著。
陶福祖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陶福祖,江西省南昌府新建县人,进士出身。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66名。同年五月,著以主事分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