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险 → 礆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陡险(陡險)
陡峭险峻。 阿英 《流离》一:“岩口很狭窄,而且陡险。” 艾芜 《还乡记--〈革命战争的插曲〉之一》:“另外一条小路,是绕过比较大的山坡,通到陡险的高山里去的。”
《国语辞典》:立崖岸  拼音:lì yá àn
立于险峻的高崖上。形容人的性情十足高傲、倔强。如:「不要太立崖岸了,毕竟是寄人篱下,忍一忍吧!」
《漢語大詞典》:穷悬(窮懸)
陡峭险峻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道至人赋》:“卜居千仞,左右穷悬。”
《漢語大詞典》:岨谷
险峻的山谷。 明 王守仁 《水滨洞》诗:“送远憇岨谷,濯缨俯清流。”
分類:险峻山谷
《漢語大詞典》:倾返(傾返)
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俗以此山为 吴山 ,三峯霞举,叠秀云天,崩峦倾返,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
《漢語大詞典》:磳硊
山势险峻貌。文选·刘安〈招隐士〉:“嶔崯碕礒兮,硱磈磳硊。” 李周翰 注:“山嶮峻貌。”
分類:山势险峻
《漢語大詞典》:邃峻
深邃险峻。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洞虽不邃峻,而是山石质皆青黝,洞石独赭。”
分類:深邃险峻
《漢語大詞典》:踢陟
方言。险峻高耸貌。《醒世姻缘传》第九六回:“我只为叫那昏君经经那踢陟的高山,也显显俺那平地。”
《漢語大詞典》:巘崎
险峻的山。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碧山倚巘崎兮,象海水碣石。”
分類:险峻
《漢語大詞典》:閜寪
物体外伸貌。引申为险峻。
分類:外伸险峻
《国语辞典》:骡马大道(骡马大道)  拼音:luó mǎ dà dào
中国大陆滇西纵谷地形险峻,水流湍急,联络困难,交通多赖骡马驮运,故有二条以连络昆明和缅甸为主的骡马大道,第一条为滇缅北道,由昆明西行,经保山、腾冲,沿大盈江到缅甸八莫上船;第二条为滇缅南道,由昆明西南行,经墨江、宁洱、思茅、车里入缅甸。
《国语辞典》:崎岖不平(崎岖不平)  拼音:qí qū bù píng
高低不平,险峻难走。如:「这条山路狭窄,路面崎岖不平,被登山者视为一大挑战。」《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行了一程,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
《国语辞典》:崎岖鸟道(崎岖鸟道)  拼音:qí qū niǎo dào
路面高低不平、狭窄险峻的山间小路。《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这路多是崎岖鸟道,郭孝子走一步,怕一步。」
《国语辞典》:绝壁天悬(绝壁天悬)  拼音:jué bì tiān xuán
山崖峻峭矗立,如悬天而下。形容山崖的险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国语辞典》:巅崖峻谷(巅崖峻谷)  拼音:diān yá jùn gǔ
陡峭的悬崖,深峻的山谷。形容山势险峻。《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峻谷之中,凡二十馀日,行七百馀里,皆是无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