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陜 → 陜陕”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陕妇人 朝代:前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前赵人。刘曜时寡居陕县,不知姓氏。年十九,事叔姑甚谨。毁面自誓不嫁。叔姑病死后,叔姑之女诬其杀母,有司不察而冤杀之。后,太守呼延谟雪其冤,祭其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762 【介绍】: 唐朝皇帝。玄宗第三子。初名嗣升,改名浚,又改名玙、绍,再更名亨。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立为太子。安禄山之乱,随玄宗奔蜀,至马嵬,支持禁军杀杨国忠,逼帝缢死杨贵妃。乃还灵武,即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后借回纥兵,命郭子仪收复两京。在位七年,宠信张良娣及宦官李辅国、鱼朝恩等,致兵祸不断。宝应元年,李辅国等杀张皇后,拥立太子,乃惊忧卒。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全唐文·卷四十二
帝讳亨。元宗第三子。景云二年生。初名嗣升。先天元年封陕王。开元十五年徙封忠王。改名浚。又改名玙。二十六年六月册为皇太子。改名绍。天宝三载改今名。十五载七月即位于灵武郡。至德三载正月。上皇册帝尊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乾元二年正月。上尊号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在位七年。年五十二。谥曰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陕府知县,姓名不详,与范纯仁同时(《道山清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6—1095 【介绍】: 宋大名莘县人,字子发。王素从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上诸路学制,神宗称其才。哲宗元祐初,为给事中,出知蔡州。绍圣元年,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章惇不协,徙枢密都承旨,夺职,知岳州。
全宋诗
王震,字子发,莘县(今属山东)人。素从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检正中书刑房习学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元丰二年(一○七九)兼检讨文字(同上书卷三○八)。八年,使北,还,拜给事中(同上书卷三五四、三六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蔡州,历河中府、郑州、陕州、永兴军(同上书卷三六八、四二一、四六五、四八四)。绍圣元年(一○九四)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开封市博物馆藏《开封府题名记碑》)。徙枢密都承旨,夺职知岳州。元符二年(一○九九)由提点河北路刑狱徙知邠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三)。有《元丰怀遇集》(《周文忠公集》卷五四《王氏济美集序》),已佚。《宋史》卷三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三五五
王震,字子发,莘县(今山东莘县)人,旦曾孙。以父任试铨优等,赐及第。熙宁六年习学中书刑房公事,遂为检正。元丰五年试右司员外郎兼权提辖拘催市易司物,进起居舍人。充北朝礼信使,还为中书舍人。元祐初以龙图阁待制知蔡州,移知郑州、陕州。绍圣间复为给事中,权吏部尚书,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绍圣中夺职知岳州卒。著有《阆苑记》三十卷、《元丰怀遇集》七卷。见《宋史》卷三二○本传及卷二○四、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三○九、三二五、三三四、三六二、四二一。
陕茂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陕茂(1437年—?),本姓𢒉,字本深,湖广荆州府公安县人。同进士出身。陕茂原姓𢒉。湖广乡试第五十名。天顺七年(1463年)因试场焚毁,癸未科会试改八月进行,陕茂中式第一百五十四名,次年甲申科殿试,中式三甲第四十四名进士。英宗不认识𢒉字,问阁臣,阁臣以“陕”对,于是英宗命即用陕字。授官户部主事,出知四川汉中府。四年升四川布政司参议,分守汉中道,卒于官。
陜西僧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陜西僧者,其名字不详。明万历间,游鸡足,入迦叶殿,取土主神,负之而走。寺僧大骇,逐而夺之。僧曰:“尊者道场,何可容此牲酒,污我清净。我已牒官府,明斥此神下山矣。”寺僧以其诞妄,争持不已,乃委像而去。寺僧欲舁之归,重不能举。是夕,梦神谢曰:“我已被逐下山,复何面目久居此乎?今卜他所,幸勿相留。”明晨,忽闻山下居民鼓乐来山。询之,曰:“是夜土主神示梦,欲来山下卜居,故村老相约迎之耳。”盖陜西僧先具词于大理巡道,告神酒醴牲牢污辱名山,乞法治之。巡道曰:“彼神也,我何能禁。”僧曰:“但乞允我词,我自能治。”遂批移下山,故僧来负之,神亦从命。吁,异矣。
《骈字类编》:南陜
晋书慕容皝载记咸康七年皝迁都龙城率劲卒四万入自南陜以伐宇文高句丽 北史高句丽传魏建国四年慕容廆子晃伐之入自南陜战于木底大破钊军
《骈字类编》:蒲陜
隋书食货志遣仓部侍郎韦瓒向蒲陜以东募人能于洛阳运米四十石经砥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陜唐书太宗纪武德元年拜右武侯大将军太尉使持节 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诏蒲陜河北诸总管兵皆受其节度泉金史牛德昌传中皇统二年进士第调矾山簿迁万 令属蒲陜荐饥群盗充斥州县城门昼闭德昌到官即日开城门纵百姓出入榜曰民苦饥寒剽掠乡聚以偷旦夕之命甚可怜也能自新者一不问贼皆感激解散
《漢語大詞典》:陕津(陝津)
即今 茅津 渡。以南岸在古 陕县 (今属 河南省 )城西北,故名。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曹操 ﹞於是追拜 畿 为 河东 太守。 固 等使兵数千人絶 陕津 , 畿 至不得渡。”
《漢語大詞典》:陕甘革命根据地
又称“陕甘苏区”。在陕西北部和陕西、甘肃边界地区。1932年至1934年间,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下,先后开辟了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成立了以刘志丹、谢子长为首的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了对根据地的领导。同年7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后,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陕甘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与当地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随后,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落脚点。
《漢語大詞典》:陕甘宁边区
原为陕甘苏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协议,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边区政府,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总后方、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中心。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等率党中央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的重点进攻,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分類:主力到达
《漢語大詞典》:湫陕
低湿狭窄。 清 秦瀛 《诸城窦公祠堂记》:“ 嘉庆 戊午,余建 苏文忠公 祠于 孤山 之阳,祠左别建 望湖楼 ,以浄居葊室湫陿,因於己未春二月既望迁公栗主於 望湖楼 上。”
分類:低湿狭窄
《韵府拾遗 俭韵》:进陕(进陕)
宋书柳元景传元景为弘农太守置吏佐初安都留任弘农而诸军已进陕
《骈字类编》:荆陜
南史周弘正传时朝议迁都但元帝再临荆陜前后二十馀年情所安恋不欲归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