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保修
①商店或工厂售出的某些商品,在规定限期内免费修理:本店所售钟表,~一年。②保养修理;维修:超额完成车辆~任务。
《漢語大詞典》:逾限
亦作“踰限”。
(1).越出国界。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今 齐 列为东藩,而外私 肃慎 ,捐国踰限,越海而田,其於义固未可也。”
(2).超过限额或限期。 汉 荀悦 申鉴·时事:“诸侯不专封富人,民田踰限,富过公侯,是自封也。”宋史·食货志下三:“ 景定 四年,以收买逾限之田,復日增印会子一十五万贯。”《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限三天人赃并获;逾限不获,定行撤委。”《“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至定货则无论已到未出及未到者,应限至本月二十二日,一併抄送到会,方可注册;如逾限则不能照定货例办理。”
《漢語大詞典》:追比
旧时地方官严逼限期交税、交差或交代问题,过期以杖责、监禁等方式继续追逼,叫“追比”。《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拿众盗家属追比,自然有个下落。”明史·顾秉谦传:“ 杨璉 等六人之逮也, 广微 实与其谋, 秉谦 调严旨,五日一追比。” 清 贝青乔 《哀甬东》诗:“海氛甫戢兵又起,祗为官中急追比。”
《漢語大詞典》:赴限
限期到达。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 幽州 去此二千餘里,还又二千餘里。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限,比闻丁夫皆甚愁叹。”
分類:限期到达
《漢語大詞典》:刻纳(刻納)
限期归还。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当部送者,量远近裁取,以三月刻纳,不取其息。”
分類:限期归还
《國語辭典》:比捕  拼音:bì bǔ
限定时限,令警吏逮捕犯人归案。《水浒传》第四二回:「即目江州申奏京师,必然行移济州,著落郓城县追捉家属,比捕正犯。」
《漢語大詞典》:起限
订立限期。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十月, 李抚军 定租捐章程,各业主又起限收租,转输租捐,佃户又不能稍形鬆懈。”
分類:订立限期
《漢語大詞典》:限末
限期的最后时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地丁搭钱》:“纳户不便零星搭配,总在限末一二卯完纳。”
《国语辞典》:宽限日(宽限日)  拼音:kuān xiàn rì
在规定时限以外,通融延长的限期。如:「在这三天宽限日中,他总算凑足了钱。」
《漢語大詞典》:赴比
旧指官府限期追征租赋,对逾期不缴者加以杖责。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乃有家无担石,丁无餘口,遂列于排年者,既殫力於催征,又奔命於赴比。”《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既有 晁生 为尔等代输粮米,此后免行赴比。”
《漢語大詞典》:杖限文书(杖限文書)
旧时官府要下属限期完成某事、逾期则予以杖罚的公文。《水浒传》第四九回:“ 登州 知府拘集猎户,当厅委了杖限文书,捕捉 登州 山上大虫。”
《國語辭典》:限棒  拼音:xiàn bàng
旧时捕快因不能在限期之内破案所受的棒刑。《水浒传》第四九回:「官府中也委了甘限文书,却没本事去捉,倒来就我见成。你倒将去请功,教我兄弟两个吃限棒!」也作「杖限」。
《漢語大詞典》:限单(限單)
通知限期缴清钱粮的单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至于总书,攒造限单,及查算每限完欠皆其经手,亦须熟諳诚实有身家畏法之人。”
《漢語大詞典》:限牒
限期完成任务的文书。
《国语辞典》:时日无多(时日无多)  拼音:shí rì wú duō
形容快到限期,所剩的时间不多。如:「即使时日无多,但也要让生命活得精采。」「在政经情势考量下,这项政策似已时日无多,将无施行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