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四不寄附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不可寄附财物之四种人。老人者死期近,得财物反起执著。远处者,恐有急用。恶人者,见财物恐生贪夺之心。大力者,恃势力恐生贪夺之心。见优婆塞戒经。
【三藏法数】
(出优婆塞戒经)
经云:佛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者,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供父母妻子眷属,其馀藏积俟用,不应寄附四处也。(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
〔一、老人〕,谓年老之人,死日渐近,故所有财物,不应寄附于彼也。
〔二、远处〕,谓道路隔远之处,缓急要用,取讨难及,故所有财物,不应寄附于彼也。
〔三、恶人〕,谓不善之人,禀性凶恶,若见财物,恐生贪夺之心,故不应寄附于彼也。
〔四、大力〕,谓豪强之人,倚恃势力,若见财物,恐生贪夺之心,故不应寄附于彼也。
依草附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依草附叶。谓精灵之依附草木者。对人之精灵而云。无门关曰:「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灵精。」临济录曰:「十年五岁并无一人,皆是依草附叶,竹木精灵,野狐精魅。」
附佛法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小乘之犊子部,大乘之方广道人佛法内之外道也。止观十曰:「邪人不同又为三: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外道,三学佛法成外道。」华严玄谈八曰:「一我法俱有宗,谓犊子部。(中略)为附佛法外道。」
附法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观法之一。附托四谛等法相于我心向之观念也。
香附子
【佛学大辞典】
(饮食)梵语目窣哆Musta%,药名。香药三十二味之一。见最胜王经七。
寄附
【佛学大辞典】
(杂语)委托物于寺院,为备三宝之用也。与施与不同。优婆塞戒经曰:「善男子受优婆塞戒者,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供父母妻子眷属,其馀藏积俟用。不应寄附四处也:一老人,二远处,三恶人,四大力。」
鞞恕婆附
【佛学大辞典】
(佛名)(参见:毗舍浮)
附法观法
【三藏法数】
谓附四谛等法,入一念心,以为观法,故名附法观。(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令诸兽依附
【三藏法数】
谓如来以无畏力,宣说正法,为欲开示一切邪见众生,悉令正信,不为外道所惑。犹师子震吼,能令诸兽,离彼窟穴,悉来依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