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
「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毕曰罕车,为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附耳摇动,有谗乱臣在侧。」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附耳一星,属毕大星之下,次天高东南隅,主为人主听得失,伺愆过。星明,则中国微,边寇警;移动,则谗佞行;入毕,国起兵。」

例句

丁宁附耳莫漏泄,薄命正值飞廉慵。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國語辭典》:附耳  拼音:fù ěr
靠近耳边小声说话。《淮南子。说林》:「附耳之言,闻于千里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只碍著轿夫。吴氏又附耳叮嘱。」
《国语辞典》:蹑足附耳(蹑足附耳)  拼音:niè zú fù ěr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汉张良蹑足附耳,东方朔洗髓伐毛。」
《国语辞典》:附耳低言  拼音:fù ěr dī yán
靠近耳朵轻声说话。《三国演义》第三六回:「玄德问计。福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郭孝子不好说。武书附耳低言。」
《漢語大詞典》:附耳射声(附耳射聲)
谓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陵谷迁移,记注芜没, 郢 书 燕 説,附耳射声。”
分類:捕风捉影
《漢語大詞典》:唾耳
犹附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戚 急遽未有以应,妇忽趋前,唾耳语 戚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于 忽唾耳语公,不知何事,公輒膜拜。”
分類:附耳
《國語辭典》:耳语(耳語)  拼音:ěr yǔ
在耳边低声说话。《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坚传》:「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曰。」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耳语曰:『儿性好洁,勿忤。』」
《國語辭典》:缉缉(緝緝)  拼音:qì qì
私语声。《诗经。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谮人。」
《漢語大詞典》:嗫呫(囁呫)
附耳轻语。 南朝 梁 简文帝 《悔赋》:“囁呫禁中之言,欺侮 山 东之寇。”
分類:附耳
《國語辭典》:打耳喑  拼音:dǎ ěr yīn
在耳边小声说话。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做见卜儿打耳喑科)(正末云)王秀才,有什么话,不好明白说?」
分類:附耳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