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24,分62页显示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尊胜陀罗尼
尊胜陀罗尼经
尊胜陀罗尼经疏
尊胜陀罗尼仪轨
须陀
须陀食
须陀洹
须陀洹向
须陀洹果
须陀摩
须陀耶
须陀沙弥
须陀般那
须陀须摩
佛类词典(续上)
智炬陀罗尼经尊胜陀罗尼
尊胜陀罗尼经
尊胜陀罗尼经疏
尊胜陀罗尼仪轨
须陀
须陀食
须陀洹
须陀洹向
须陀洹果
须陀摩
须陀耶
须陀沙弥
须陀般那
须陀须摩
智炬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提云般若译。与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同本别译。
(经名)一卷,唐提云般若译。与佛说智光灭一切业障陀罗尼经同本别译。
尊胜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真言)具名佛顶尊胜陀罗尼,尊胜佛顶尊之陀罗尼也。帝释天,悯善住天子有从今受七度畜生恶道身之业因,诣祇园精舍请佛救济之法,佛为说此陀罗尼,令诵之。尊胜陀罗尼经曰:「告帝释言:天帝有陀罗尼名为如来佛顶尊胜,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中略)佛告天帝:此佛顶尊胜陀罗尼,若有人闻一经于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狱恶业皆悉消灭。」
(真言)具名佛顶尊胜陀罗尼,尊胜佛顶尊之陀罗尼也。帝释天,悯善住天子有从今受七度畜生恶道身之业因,诣祇园精舍请佛救济之法,佛为说此陀罗尼,令诵之。尊胜陀罗尼经曰:「告帝释言:天帝有陀罗尼名为如来佛顶尊胜,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中略)佛告天帝:此佛顶尊胜陀罗尼,若有人闻一经于耳,先世所造一切地狱恶业皆悉消灭。」
尊胜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有五译,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六宋施护译,尊胜大明王经,一卷。此六译中,不空三藏之弟子法崇,就第三译之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于世。
(经名)有五译,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六宋施护译,尊胜大明王经,一卷。此六译中,不空三藏之弟子法崇,就第三译之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于世。
尊胜陀罗尼经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法崇著。经文就佛陀波利之本,陀罗尼依不空三藏译之佛顶尊胜念诵供养法中所出。
(书名)二卷,唐法崇著。经文就佛陀波利之本,陀罗尼依不空三藏译之佛顶尊胜念诵供养法中所出。
尊胜陀罗尼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有二本,一唐善无畏译,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一卷,二不空译,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
(经名)有二本,一唐善无畏译,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仪轨,一卷,二不空译,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
须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称戍陀罗S/n^dra,旧称首陀。天竺四姓之最下姓。西域记二曰:「四曰戍陀罗,农人也。旧曰首陀,讹也。」【又】(饮食)Sudha%,又作首陀,苏陀。天之甘露味也。玄应音义四曰:「须陀食,或云修陀。此天食也。修陀,此云白也。随相论云:须陀,此云善。陀,是言贞实也。」(参见:苏陀)
(术语)新称戍陀罗S/n^dra,旧称首陀。天竺四姓之最下姓。西域记二曰:「四曰戍陀罗,农人也。旧曰首陀,讹也。」【又】(饮食)Sudha%,又作首陀,苏陀。天之甘露味也。玄应音义四曰:「须陀食,或云修陀。此天食也。修陀,此云白也。随相论云:须陀,此云善。陀,是言贞实也。」(参见:苏陀)
须陀食
【佛学大辞典】
(饮食)(参见:须陀)
(饮食)(参见:须陀)
须陀洹
【佛学大辞典】
(术语)Srota-a%pauna,具称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旧译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预流。声闻四果中初果之名也。入流者,初入圣道之义,逆流者,违背于生死之流也。断三界之见惑,即得此果。大乘义章十七本曰:「须陀洹者是外国语。义释有三:一当名正翻。名修无漏。如涅槃说。须名无漏。陀洹修习。以修无漏故,名须陀洹。二随义傍翻。名为逆流。逆生死流。三途生死永不受故。三随义傍翻。亦名触债。将拒三途因而不受果,故曰触债。」智度论三十二曰:「须陀名流,即是八圣道分。般那名入,入是八圣道分,流入涅槃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窣路多阿半那,此云预流。一切圣道说名流,能相续流向涅槃故。初證圣果,创参胜列,故名预流,预及也。参预也。须陀洹者讹也。或云逆流,或言入流,亦云至流。皆一也。」慧苑音义上曰:「须陀洹,正云窣路陀阿钵囊。言窣路陀者,此云入也。阿钵囊者,此云流也。谓适断见惑,舍异生性,初获圣性,入圣行流,故名入流。旧安洹字,莫知其所以也。」大明度经二曰:「沟港。」同行瑫音义曰:「梵云须陀洹,此云入流。谓已入圣流。今云沟港,乃取入流之义也。」玄应音义五曰:「今言沟港者,取其流入处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旧译为入流,新译为预流,是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名。入流是初入圣人之流的意思,预流是预入圣者之流的意思。
(术语)Srota-a%pauna,具称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旧译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预流。声闻四果中初果之名也。入流者,初入圣道之义,逆流者,违背于生死之流也。断三界之见惑,即得此果。大乘义章十七本曰:「须陀洹者是外国语。义释有三:一当名正翻。名修无漏。如涅槃说。须名无漏。陀洹修习。以修无漏故,名须陀洹。二随义傍翻。名为逆流。逆生死流。三途生死永不受故。三随义傍翻。亦名触债。将拒三途因而不受果,故曰触债。」智度论三十二曰:「须陀名流,即是八圣道分。般那名入,入是八圣道分,流入涅槃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窣路多阿半那,此云预流。一切圣道说名流,能相续流向涅槃故。初證圣果,创参胜列,故名预流,预及也。参预也。须陀洹者讹也。或云逆流,或言入流,亦云至流。皆一也。」慧苑音义上曰:「须陀洹,正云窣路陀阿钵囊。言窣路陀者,此云入也。阿钵囊者,此云流也。谓适断见惑,舍异生性,初获圣性,入圣行流,故名入流。旧安洹字,莫知其所以也。」大明度经二曰:「沟港。」同行瑫音义曰:「梵云须陀洹,此云入流。谓已入圣流。今云沟港,乃取入流之义也。」玄应音义五曰:「今言沟港者,取其流入处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旧译为入流,新译为预流,是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名。入流是初入圣人之流的意思,预流是预入圣者之流的意思。
须陀洹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须陀洹分因果之二位。自见道初心至第十五心间向须陀洹果之因位,称为须陀洹向。
【佛学常见辞汇】
四向之一。(参见:四向)
【三藏法数】
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术语)须陀洹分因果之二位。自见道初心至第十五心间向须陀洹果之因位,称为须陀洹向。
【佛学常见辞汇】
四向之一。(参见:四向)
【三藏法数】
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四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名数)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为预流向。为断见道十五心间三界见惑之位。是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三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三品之位。向义同前。四阿罗汉向,译曰不生,新旧皆就梵名谓之阿罗汉向。为断色界无色界一切修惑之位。(参见:子果)
【佛学常见辞汇】
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向。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参见:四向四果)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并法华玄义)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三、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入阿那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三果也。
〔四、阿罗汉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此人将入阿罗汉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四果也。
须陀洹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道之终,即第十六心之位,对于前之向位而称为须陀洹果。声闻乘四圣位中正果初位之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名。
【三藏法数】
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三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术语)见道之终,即第十六心之位,对于前之向位而称为须陀洹果。声闻乘四圣位中正果初位之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名。
【三藏法数】
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三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须陀摩
【佛学大辞典】
(人名)普明王之梵名也。(参见:须陀须摩)
(人名)普明王之梵名也。(参见:须陀须摩)
须陀耶
【佛学大辞典】
(人名)沙弥名。(参见:苏陀夷)
(人名)沙弥名。(参见:苏陀夷)
须陀沙弥
【佛学大辞典】
(界名)须陀夷沙弥也。
(界名)须陀夷沙弥也。
须陀般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须陀洹)
(术语)(参见:须陀洹)
须陀须摩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作须陀摩。国王名。译言普明。智度论四曰:「昔有须陀须摩王,持戒精进,常依实语。晨朝乘车欲入园游戏,时有一婆罗门来乞施。王曰诺,待我出还。入园游戏时,有两翅鬼王曰鹿足,自空中飞来,捉王去。至所住山,置于九十九诸王中。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鹿王问言:汝何以啼如小儿?王言我不畏死,畏失信于婆罗门。王语其所以,鹿足王放之使还。约过七日来还,王还国,布施婆罗门,立太子为王。过七日,欲至鹿王所。国民叩头留王,王说偈曰:实语第一戒,实语升天梯,实语为大人,妄语入地狱。我今守实语,宁弃身寿命,心无有悔恨。如是思惟至鹿足王所,鹿王见之叹言:汝为实语人。尔时王赞实语而呵妄语。鹿足闻之,起净信,放还王及九十九王。」此事酷似仁王经所说普明王为班足王所捉,请七日犹豫,还国设仁王会之因缘。因而天台以为智度论之须陀须摩王,即仁王经之普明王。止观二曰:「须陀摩王,失国获偈。」梵Sudha%man。
(人名)又作须陀摩。国王名。译言普明。智度论四曰:「昔有须陀须摩王,持戒精进,常依实语。晨朝乘车欲入园游戏,时有一婆罗门来乞施。王曰诺,待我出还。入园游戏时,有两翅鬼王曰鹿足,自空中飞来,捉王去。至所住山,置于九十九诸王中。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鹿王问言:汝何以啼如小儿?王言我不畏死,畏失信于婆罗门。王语其所以,鹿足王放之使还。约过七日来还,王还国,布施婆罗门,立太子为王。过七日,欲至鹿王所。国民叩头留王,王说偈曰:实语第一戒,实语升天梯,实语为大人,妄语入地狱。我今守实语,宁弃身寿命,心无有悔恨。如是思惟至鹿足王所,鹿王见之叹言:汝为实语人。尔时王赞实语而呵妄语。鹿足闻之,起净信,放还王及九十九王。」此事酷似仁王经所说普明王为班足王所捉,请七日犹豫,还国设仁王会之因缘。因而天台以为智度论之须陀须摩王,即仁王经之普明王。止观二曰:「须陀摩王,失国获偈。」梵Sudha%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