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26,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伊梨延陀
如意轮陀罗尼经
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伅真陀罗
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伐折罗陀罗
求那跋陀罗
君陀
忍陀罗尼
佛陀
佛陀里
佛陀波利
佛陀大会
佛类词典(续上)
多阿摩罗跋陀罗伊梨延陀
如意轮陀罗尼经
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伅真陀罗
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伐折罗陀罗
求那跋陀罗
君陀
忍陀罗尼
佛陀
佛陀里
佛陀波利
佛陀大会
多阿摩罗跋陀罗
【佛学大辞典】
(杂名)Ta%mrapattra,译曰藿叶香,亦铜叶。名义集三曰:「多此云性,阿摩罗此云无垢,跋陀罗此云贤,或云藿叶香,或云赤铜叶。」
(杂名)Ta%mrapattra,译曰藿叶香,亦铜叶。名义集三曰:「多此云性,阿摩罗此云无垢,跋陀罗此云贤,或云藿叶香,或云赤铜叶。」
伊梨延陀
【佛学大辞典】
(杂语)鹿之梵名。(参见:伊尼延)
(杂语)鹿之梵名。(参见:伊尼延)
伊尼延
【佛学大辞典】
(杂语)Ain!eya,又作伊泥延,黳尼延,翳泥耶,瑿泥耶,尼延,因尼延,伊梨延陀。鹿之梵名也。玄应音义一曰:「伊尼延,或云尼延,皆讹也。正言黳尼延耶,此鹿王名也。,音乌贤切,黳乌奚切。」同二十二曰:「瑿泥耶,乌奚切,下市耎切,鹿王名也。旧经中伊尼延,又作因尼延,亦作尼延,皆一也。」名义集三曰:「伊尼延,或伊泥延,此云金色。」
(杂语)Ain!eya,又作伊泥延,黳尼延,翳泥耶,瑿泥耶,尼延,因尼延,伊梨延陀。鹿之梵名也。玄应音义一曰:「伊尼延,或云尼延,皆讹也。正言黳尼延耶,此鹿王名也。,音乌贤切,黳乌奚切。」同二十二曰:「瑿泥耶,乌奚切,下市耎切,鹿王名也。旧经中伊尼延,又作因尼延,亦作尼延,皆一也。」名义集三曰:「伊尼延,或伊泥延,此云金色。」
如意轮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说如意轮观音之坛法。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说如意轮观音之坛法。
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雷除之咒。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雷除之咒。
如意心陀罗尼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之略名。
(经名)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之略名。
伅真陀罗
【佛学大辞典】
(天名)Druma-kimnara,紧那罗王名,罗什之译本,谓为大树紧那罗。支娄迦谶之译,谓为伅真陀罗。玄应音义七曰:「伅真徒损切,字又作屯,徒门切,此译云真人也。」
(天名)Druma-kimnara,紧那罗王名,罗什之译本,谓为大树紧那罗。支娄迦谶之译,谓为伅真陀罗。玄应音义七曰:「伅真徒损切,字又作屯,徒门切,此译云真人也。」
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与罗什译之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同本先出。
(经名)三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与罗什译之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同本先出。
伐折罗陀罗
【佛学大辞典】
(杂名)Vajradha%ra,译曰执金刚、持金刚。手持金刚杵之神部总名。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即金刚,陀罗是执持义,旧译云执金刚,今谓持金刚。」
(杂名)Vajradha%ra,译曰执金刚、持金刚。手持金刚杵之神部总名。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即金刚,陀罗是执持义,旧译云执金刚,今谓持金刚。」
求那跋陀罗
【佛学大辞典】
(人名)Gun!abhadra,比丘名。译曰功德贤,中天竺人。齐建元初至京师,译百喻经等,见梁僧传三。
(人名)Gun!abhadra,比丘名。译曰功德贤,中天竺人。齐建元初至京师,译百喻经等,见梁僧传三。
君陀
【佛学大辞典】
(植物)Kunda,花名。大日经疏十二曰:「君陀花,是西方花也,鲜白无比也。」
(植物)Kunda,花名。大日经疏十二曰:「君陀花,是西方花也,鲜白无比也。」
忍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陀罗尼之一。(参见:陀罗尼)
【三藏法数】
忍,即安忍。谓诸菩萨成就坚固之行,于所闻法,得精进忍,是名忍陀罗尼。
(术语)四陀罗尼之一。(参见:陀罗尼)
【三藏法数】
忍,即安忍。谓诸菩萨成就坚固之行,于所闻法,得精进忍,是名忍陀罗尼。
佛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作佛驮。如来十号之一。常略称曰佛。(参见:佛)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佛,是觉者的意思。(参见:佛)
(术语)又作佛驮。如来十号之一。常略称曰佛。(参见:佛)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佛,是觉者的意思。(参见:佛)
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Buddha,佛陀之略,又作休屠、佛陀、浮陀、浮图、浮头、勃陀、勃驮、部陀、母陀、没驮。译言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为害,如世人之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一切种智。自觉复能觉他,自他之觉行穷满,名为佛。自觉者,简于凡夫,觉他者简于二乘,觉行穷满,简异于菩萨。何则?以凡夫不能自觉,二乘虽自觉而无觉他之行,菩萨自觉觉他而觉行未为圆满故也。又以知者既具足二智而觉知一切诸法,了了分明故也。南山戒本疏一曰:「佛,梵云佛陀,或云浮陀、佛驮步他、浮图、浮头。盖传者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为觉。」宗轮论述记曰:「佛陀梵音,此云觉者,随旧略语,但称曰佛。」佛地论一曰:「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智度论二曰:「佛陀秦言知者,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同七十曰:「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大乘义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其自觉简异凡夫,云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善见律四曰:「佛者名自觉亦能觉他,又言知,何谓为知?知谛故,故名为佛。」仁王经上曰:「一切众生,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号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觉。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俗语佛源】
佛陀(Buddha)简称「佛」,意译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对于凡夫的不觉,称为「自觉」;对于二乘(声闻、缘觉)只求自觉,称为「觉他」;对于菩萨自觉、觉他而未完美,称为「觉行圆满」。在「四圣」(声闻、缘觉、菩萨和佛)中,佛是最高的果位。佛有许多别称,如:如来、善逝、天人师、世尊等。佛又有种种「身」,如法身、报身、应身等。佛往往专称应现于婆娑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也泛指三世十方一切佛,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佛、弥勒佛等。此外,学佛之「佛」,指佛法;念佛之「佛」,指佛号;拜佛之「佛」,指佛像……均是触类引申之义。佛教徒以为念佛可以消除业障、修身修福。在现代诗中如苏曼殊《有怀》诗之二:「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天恁恨不胜。」(李明权)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三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三者觉行圆满,谓历劫修因,行满果圆,是名为佛。(无缘慈者,谓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能自然现益也。)
【三藏法数】
佛即就人得名,觉照为义。谓觉斯玄妙,开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也。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术语)Buddha,佛陀之略,又作休屠、佛陀、浮陀、浮图、浮头、勃陀、勃驮、部陀、母陀、没驮。译言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为害,如世人之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一切种智。自觉复能觉他,自他之觉行穷满,名为佛。自觉者,简于凡夫,觉他者简于二乘,觉行穷满,简异于菩萨。何则?以凡夫不能自觉,二乘虽自觉而无觉他之行,菩萨自觉觉他而觉行未为圆满故也。又以知者既具足二智而觉知一切诸法,了了分明故也。南山戒本疏一曰:「佛,梵云佛陀,或云浮陀、佛驮步他、浮图、浮头。盖传者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为觉。」宗轮论述记曰:「佛陀梵音,此云觉者,随旧略语,但称曰佛。」佛地论一曰:「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智度论二曰:「佛陀秦言知者,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同七十曰:「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大乘义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其自觉简异凡夫,云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善见律四曰:「佛者名自觉亦能觉他,又言知,何谓为知?知谛故,故名为佛。」仁王经上曰:「一切众生,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号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觉。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俗语佛源】
佛陀(Buddha)简称「佛」,意译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对于凡夫的不觉,称为「自觉」;对于二乘(声闻、缘觉)只求自觉,称为「觉他」;对于菩萨自觉、觉他而未完美,称为「觉行圆满」。在「四圣」(声闻、缘觉、菩萨和佛)中,佛是最高的果位。佛有许多别称,如:如来、善逝、天人师、世尊等。佛又有种种「身」,如法身、报身、应身等。佛往往专称应现于婆娑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也泛指三世十方一切佛,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佛、弥勒佛等。此外,学佛之「佛」,指佛法;念佛之「佛」,指佛号;拜佛之「佛」,指佛像……均是触类引申之义。佛教徒以为念佛可以消除业障、修身修福。在现代诗中如苏曼殊《有怀》诗之二:「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天恁恨不胜。」(李明权)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三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三者觉行圆满,谓历劫修因,行满果圆,是名为佛。(无缘慈者,谓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能自然现益也。)
【三藏法数】
佛即就人得名,觉照为义。谓觉斯玄妙,开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也。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佛陀里
【佛学大辞典】
(地名)吴孙权,依康僧会而信佛,始建寺,号建初寺,其地名佛陀里,自是江左大法兴。见梁僧传二(康僧会传)。
(地名)吴孙权,依康僧会而信佛,始建寺,号建初寺,其地名佛陀里,自是江左大法兴。见梁僧传二(康僧会传)。
佛陀波利
【佛学大辞典】
(人名)Buddhapa%li,罽宾国沙门名。译曰觉护。译尊胜陀罗尼经。见开元录九,宋僧传二。
(人名)Buddhapa%li,罽宾国沙门名。译曰觉护。译尊胜陀罗尼经。见开元录九,宋僧传二。
佛陀大会
【佛学大辞典】
(仪式)给孤独长者以阎浮檀金造佛像,设大斋,谓之佛陀大会。一切有部目得迦五曰:「给孤独长者言:世尊!我欲为作赡部影像,作佛陀大会,佛言应作。」
(仪式)给孤独长者以阎浮檀金造佛像,设大斋,谓之佛陀大会。一切有部目得迦五曰:「给孤独长者言:世尊!我欲为作赡部影像,作佛陀大会,佛言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