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26,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九曜曼陀罗
十二头陀
十二头陀经
十八臂陀罗尼经
十劫弥陀
入音声陀罗尼
人中分陀利华
三文陀达多
三佛陀
三陀罗尼
三重曼陀罗
弥陀三部
三曼颰陀
三曼陀颰陀
佛类词典(续上)
九会曼陀罗创起九曜曼陀罗
十二头陀
十二头陀经
十八臂陀罗尼经
十劫弥陀
入音声陀罗尼
人中分陀利华
三文陀达多
三佛陀
三陀罗尼
三重曼陀罗
弥陀三部
三曼颰陀
三曼陀颰陀
九会曼陀罗创起
【佛学大辞典】
(传说)九会之次第未见本经究谁图示之耶?或云龙猛菩萨开南天铁塔时,空中现九会之尊位。或云金刚智三藏从龙智受之。或云不空为之。或云善无畏,与胎曼皆于空中感得之。遂无一定之说。见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一,秘藏记钞二等。
(传说)九会之次第未见本经究谁图示之耶?或云龙猛菩萨开南天铁塔时,空中现九会之尊位。或云金刚智三藏从龙智受之。或云不空为之。或云善无畏,与胎曼皆于空中感得之。遂无一定之说。见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一,秘藏记钞二等。
九曜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图像)图画九曜及其所属之神像者。大日经疏四曰:「如是执曜,即是漫荼罗中一种善知识门,彼诸本尊即能顺世间事业,而作加持方便,以阿阇梨善择吉祥时故,与彼真言本誓,法尔相关,为作加持,得离诸障也。」梵天火罗九曜图其神像,卷尾,载梵天火罗图一帐,是正为九曜曼陀罗。
(图像)图画九曜及其所属之神像者。大日经疏四曰:「如是执曜,即是漫荼罗中一种善知识门,彼诸本尊即能顺世间事业,而作加持方便,以阿阇梨善择吉祥时故,与彼真言本誓,法尔相关,为作加持,得离诸障也。」梵天火罗九曜图其神像,卷尾,载梵天火罗图一帐,是正为九曜曼陀罗。
十二头陀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头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头陀之行者,应守十二种之条项:一、纳衣,又曰粪扫衣。以同于人所委弃之粪扫者,缝纳为衣也。二、三衣,又曰但三衣。但著僧伽梨,郁多罗,安陀会之三衣,不用其馀长衣也。已上二者,属于衣服。三、乞食,又曰常乞食。自行乞食,不敢受他之请待及僧中之食也。四、不作馀食。午前中但作一度之正食,不更作二度以上之正食也,二度已上之正食,谓之馀食。作小食,则不在此限。饼果粥等谓之小食。五、一坐食,又曰一食。午前中作一度之正食外,不更作小食也。六、一揣食,又曰节量食。受一丸之食于钵中便止,不多受也。假令一食或多食,则以为有害而节食量也。已上四种属于食事。七、阿兰若处,译曰远离处或空闲处。住于远离人家之空闲处也。八、冢间坐,住于坟墓之处也。九、树下坐,住于树下也。十、露地坐,树下犹有庇荫,去而住于露天之地也。十一、随坐,有草地即住也。不必树下露地。十二、常坐不卧,常趺坐而不横卧也。已上六种属于住处。头陀之行法,经论所说,隐显不同,若具举之,则有十六种。今十二之各体,依净影南山之宣说。见大乘义章十五,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天台之说,依智度论除不作馀食与随坐之二,加次第乞食与中后不饮浆之二。见止观辅行一。
【佛学常见辞汇】
十二条头陀行者所应遵守的规则,即一、纳衣,又名冀扫衣,即拾人丢弃不用的破布洗净之后缝纳为衣;二、三衣,又名但三衣,即但著僧伽梨、郁多罗和安陀会等三衣,不用其馀的长衣。(以上二衣,属于衣服。)三、乞食,又名常乞食,即自行乞食,不敢受他之请待与僧中之食;四、不作馀食,即午前一度正食之后,不更作二度以上的正食,二度以上的正食叫做馀食;五、一坐食,又名一食,即午前一度正食之后,不更作小食,饼果粥等叫做小食;六、一揣食,又名节量食,即受一丸之食于钵中便止,不再多接受。(以上四种属于食事。)七、阿兰若处,华译远离处,或空闭处,即住于远离人家的空闭处;八、冢间坐,即住于坟墓之处;九、树下坐,即住在树下;十、露地坐,即树下犹有庇荫,去而住于露天之地;十一、随坐,即有草地即住,不必树下露地;十二、常坐不卧,即常趺坐而不横卧。(以上五种属于住处。)
(名数)(参见:头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头陀之行者,应守十二种之条项:一、纳衣,又曰粪扫衣。以同于人所委弃之粪扫者,缝纳为衣也。二、三衣,又曰但三衣。但著僧伽梨,郁多罗,安陀会之三衣,不用其馀长衣也。已上二者,属于衣服。三、乞食,又曰常乞食。自行乞食,不敢受他之请待及僧中之食也。四、不作馀食。午前中但作一度之正食,不更作二度以上之正食也,二度已上之正食,谓之馀食。作小食,则不在此限。饼果粥等谓之小食。五、一坐食,又曰一食。午前中作一度之正食外,不更作小食也。六、一揣食,又曰节量食。受一丸之食于钵中便止,不多受也。假令一食或多食,则以为有害而节食量也。已上四种属于食事。七、阿兰若处,译曰远离处或空闲处。住于远离人家之空闲处也。八、冢间坐,住于坟墓之处也。九、树下坐,住于树下也。十、露地坐,树下犹有庇荫,去而住于露天之地也。十一、随坐,有草地即住也。不必树下露地。十二、常坐不卧,常趺坐而不横卧也。已上六种属于住处。头陀之行法,经论所说,隐显不同,若具举之,则有十六种。今十二之各体,依净影南山之宣说。见大乘义章十五,行事钞头陀行仪篇。天台之说,依智度论除不作馀食与随坐之二,加次第乞食与中后不饮浆之二。见止观辅行一。
【佛学常见辞汇】
十二条头陀行者所应遵守的规则,即一、纳衣,又名冀扫衣,即拾人丢弃不用的破布洗净之后缝纳为衣;二、三衣,又名但三衣,即但著僧伽梨、郁多罗和安陀会等三衣,不用其馀的长衣。(以上二衣,属于衣服。)三、乞食,又名常乞食,即自行乞食,不敢受他之请待与僧中之食;四、不作馀食,即午前一度正食之后,不更作二度以上的正食,二度以上的正食叫做馀食;五、一坐食,又名一食,即午前一度正食之后,不更作小食,饼果粥等叫做小食;六、一揣食,又名节量食,即受一丸之食于钵中便止,不再多接受。(以上四种属于食事。)七、阿兰若处,华译远离处,或空闭处,即住于远离人家的空闭处;八、冢间坐,即住于坟墓之处;九、树下坐,即住在树下;十、露地坐,即树下犹有庇荫,去而住于露天之地;十一、随坐,即有草地即住,不必树下露地;十二、常坐不卧,即常趺坐而不横卧。(以上五种属于住处。)
十二头陀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陀译。佛对大迦叶说十二种之头陀行。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陀译。佛对大迦叶说十二种之头陀行。
十八臂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觉译。佛对阿难说十八臂观音之陀罗尼。
(经名)一卷,赵宋法觉译。佛对阿难说十八臂观音之陀罗尼。
十劫弥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十劫之昔成正觉之弥陀也。对于久远之弥陀而言,阿弥陀经曰:「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术语)于十劫之昔成正觉之弥陀也。对于久远之弥陀而言,阿弥陀经曰:「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入音声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陀罗尼之一。(参见:三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术语)三陀罗尼之一。(参见:三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人中分陀利华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德号。涅槃经十八曰:「人中丈夫,人中莲花分陀利华。」分陀利华译为白莲华,又名念佛者之称。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
(术语)佛之德号。涅槃经十八曰:「人中丈夫,人中莲花分陀利华。」分陀利华译为白莲华,又名念佛者之称。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
三文陀达多
【佛学大辞典】
(人名)六群比丘之一。无译语。
【三藏法数】
又云难陀。
(人名)六群比丘之一。无译语。
【三藏法数】
又云难陀。
三佛陀
【佛学大辞典】
(术语)Sam%buddha,译言正觉者。
(术语)Sam%buddha,译言正觉者。
三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劝发品所说三陀罗尼。陀罗尼者。智慧之总持力也。天台以之配于三谛而解之:一、旋陀罗尼,旋转凡夫心执著于诸法之有相,而达于空理之智力也。是故为空谛。二、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旋转空而出于假,通达于百千万亿法之智力也。是故为假谛。三、法音方便陀罗尼,更一转而入中道,于法音说法得自在方便之智力也。是故为中谛。文句十曰:「陀罗尼旋假入空也,百千旋者旋空出假也。方便者二,为方便道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也。」【又】一、闻持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所闻之法忆持不忘也。二、分别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分别一切诸法而不误也。三、入音声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之毁誉语言,不动其心也。见智度论二十八。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谓于一切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也。又翻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
〔一、闻持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语言诸法,耳之所闻,皆不忘失,是名闻持陀罗尼。
〔二、分别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分别不错,是名分别陀罗尼。
〔三、入音声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名数)法华经劝发品所说三陀罗尼。陀罗尼者。智慧之总持力也。天台以之配于三谛而解之:一、旋陀罗尼,旋转凡夫心执著于诸法之有相,而达于空理之智力也。是故为空谛。二、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旋转空而出于假,通达于百千万亿法之智力也。是故为假谛。三、法音方便陀罗尼,更一转而入中道,于法音说法得自在方便之智力也。是故为中谛。文句十曰:「陀罗尼旋假入空也,百千旋者旋空出假也。方便者二,为方便道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也。」【又】一、闻持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所闻之法忆持不忘也。二、分别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分别一切诸法而不误也。三、入音声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之毁誉语言,不动其心也。见智度论二十八。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谓于一切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也。又翻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
〔一、闻持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语言诸法,耳之所闻,皆不忘失,是名闻持陀罗尼。
〔二、分别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分别不错,是名分别陀罗尼。
〔三、入音声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三重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自胎藏界之曼陀罗中胎流出三重也。(参见:现图曼陀罗)
(术语)言自胎藏界之曼陀罗中胎流出三重也。(参见:现图曼陀罗)
弥陀三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净土三部。一佛说无量寿经二卷,二佛说观无量寿经一卷,三佛说阿弥陀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部经)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净土三部,即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
(名数)又云净土三部。一佛说无量寿经二卷,二佛说观无量寿经一卷,三佛说阿弥陀经一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部经)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净土三部,即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
三曼颰陀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三满多跋捺啰)
(菩萨)(参见:三满多跋捺啰)
三曼陀颰陀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三满多跋捺啰)
(菩萨)(参见:三满多跋捺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