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独孤善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云中人,字伏陀。独孤信子。幼聪慧,善骑射,以父勋封魏宁县公。进爵长城郡公。入周,除河州刺史,以父有谋逆之嫌,废于家。武帝保定三年授龙州刺史。后从帝东讨,以功除兖州刺史。政简而惠,民人安之。卒于州。
薛纯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纯。唐人。太宗贞观间,为秘书正字。工书,体近欧草,所书《砥柱铭》笔力有余,点画不失,尚多隶体,气象奇伟。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苾刍道宏者。梵名佛陀提婆(唐云觉天)汴州雍丘人也。俗姓靳。其父早因商侣移步南游。远历三江遐登五岭。遂过韶部后届峡山。睹岩谷之清虚。玩川源之澄寂。逢善知识披缁释素。于时道宏其年尚小。任业风而萍转。随父师而游涉。入桂林以翘想。步幽泉而叠息。父名大感禅师。遂于寂禅师处学秘心关。颇经年载薄知要义。还之峡谷。道宏随父亦复出家。年满二十此焉进具。往来广府出入山门。虽可年望未高。而颇怀节概。既闻净至走赴庄严。询访所居云停制旨。一申礼事。即有契于行心。再想生津。实无论于性命。闻说滔天之浪。蔑若小池。观横海之鲸。意同鯂鳝。寻即重之清远言别山庭。与贞固师同归府下。于是乎毕志南海共赴金洲。拟写三藏德被千秋。识悟聪敏叶性温柔。颇功草隶复玩庄周。体齐物之篇虚诞。知指马之说悠悠。不凭河而徒涉。能临惧而善筹。虽功未厕于移照。终有庆于英猷。英猷何陈求法轻身。不计乐而为乐。不将亲而作亲。欲希等生灵于己体。岂若媲刍狗而行仁。既至佛逝敦心律藏。随译随写传灯是望。重莹戒珠极所钦尚。求寂灭之圆成。弃迷津之重障。毕我大业由斯小匠。庆尔拔擢于有流。庶福资于无量。年二十二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罽宾国人。高宗仪凤初访道至五台山,旋又返国取经至,译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华言觉护。生罽宾国。忘身阐化。戾止五台。瞻慕灵踪。至于泪泣。见一老翁。作婆罗门语。谓曰师何所求。答以文殊大士垂迹此山。从印土来。志伸敬礼。翁曰。师得无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耶。此土众生多造罪垢。而出家者流亦然。祝诚灭障秘方。若不持来。虽来何益。纵见文殊亦莫之识。师能还取。即是遍奉众圣。广利群品。报诸佛之恩也。经至之时。弟子当示师文殊所在之处。利闻之喜不自胜。方将雪泣拜谢。略转头顷。顿失老翁利倍加虔恪久之。奉其经来。上诏鸿胪寺典客令杜行顗三藏日照。于内道场翻译。衬利绢三十匹。内并留其经。利泣曰。所以不惮往来者。徒欲以利物也。上悯其志诚。而归其梵本。利访求沙门顺贞。而重译于西明寺。较杜令所译者。小异。利后不知所终。或谓却持梵本。隐山中之金刚窟。今永兴龙首冈有塔存焉。大历中。南岳云峰寺沙门法照。入台礼金刚窟。至夜深。方自尅责。投身岩石以死求愿。忽见一僧长七尺许。梵音圆畅。称是佛陀波利。问照曰。师如此得无劳乎。且何所冀。照曰冀见文殊。利使脱履石板上。瞑目顷。已入一院。额云金刚般若寺。字画遒劲。光明夺目。院皆异宝所严。莫能名状。楼观重复。殿宇联比。可二百所。间藏缄秘密诸经。人物魁伟。殆非常所睹也。大圣处位尊特。拥从旁午。宣言慰劳。分茶赋食已。命利引出。照苦乞留。利勉其进脩曰。再来可住。照还。著板上所留履。俄失利所在。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佛陀波利。华言觉护。北印度罽宾国人。忘身徇道遍观灵迹。闻文殊师利在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谒。以天皇仪凤元年丙子杖锡五台。虔诚礼拜悲泣雨泪。冀睹圣容。倏焉见一老翁从山而出。作婆罗门语谓波利曰。师何所求耶。波利答曰。闻文殊大士隐迹此山。从印度来欲求瞻礼。翁曰。师从彼国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否。此土众生多造诸罪。出家之辈亦多所犯。佛顶神咒除罪秘方。若不赍经徒来何益。纵见文殊亦何能识。师可还西国取彼经来流传此土。即是遍奉众圣广利群生。拯接幽冥报诸佛恩也。师取经来至。弟子当示文殊居处。波利闻已不胜喜跃。裁抑悲泪向山更礼。举头之顷不见老人。波利惊愕倍增虔恪。遂返本国取得经回。既达帝城便求进见。有司具奏。天皇赏其精诚崇斯秘典。下诏鸿胪寺典客令杜行顗与日照三藏于内共译。译讫䞋绢三十匹。经留在内。波利垂泣。奏曰。委弃身命志在利人。请帝流行是所望也。帝悯其专切。遂留所译之经还其梵本。波利得经弥复忻喜。乃向西明寺访得善梵语僧顺贞。奏乞重翻。帝俞其请。波利遂与顺贞对诸大德翻出。名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前杜令所译者。咒韵经文少有同异。波利所愿既毕。却持梵本入于五台。莫知所之。或云。波利隐金刚窟今永兴龙首冈有波利藏舍利之所焉。大历中。南岳云峰寺沙门法照。入五台山礼金刚窟。夜之未央剋责扑地。忽见一僧长七尺许。梵音朗畅。称是佛陀波利。问曰。阿师如此自苦得无劳乎。有何愿乐。照对曰。愿见文殊。曰若志力坚强真实无妄。汝可脱履于板上。咫尺圣颜令子得见。照遂瞑目。俄已入窟见一院。题额云金刚般若寺。字体酋健光色闪烁。其院皆是异宝庄严。名目不暇。楼观复沓殿宇连延。罘罳密致铃铎交鸣。可二百所。间有秘藏中缄金刚般若并一切经法。人物魁伟殆非常所睹也。文殊大圣处位尊严拥从旁午。宣言慰劳分茶赋食讫。波利引之出去。照苦乞在寺。波利不许。临别勉之。努力修进再来可住。照还至板上蹑履。回眸之际波利隐焉。 系曰。道家尸解说有多端。或隐真形而存假质。矧以登地大士漏尽罗汉。或此在他亡。或分身易态。皆以之为游戏耳。以之为利物焉。其佛陀波利出没无恒变化何极。出金刚窟接法照师。盖与之有缘闯然而现。故杜多迦叶久隐诸峰。晋法显往游灵。鹫见于山下焉。
佛陀达摩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佛陀达摩者。即睹货速利国人也。大形模足气力习小教。常乞食少因兴易。遂届神州云。于益府出家。性好游涉。九州之地无不履焉。后遂西遄周观圣迹。净于那烂陀见矣。后乃转向北天。年五十许。
康萨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善陀。唐人。为振威校尉。善画花鸟禽兽。僧悰称其绘画形状各异,变化多端。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家本下俚。日打磨以受佣顾。然陀。性姿淳善。嗜佛学。其行已有悲𢪛慈予意。居家时。父使牧驴。夜转磨饥渴且困。陀辄解纵给水草而身代之转。父大感悟。为别营业。陀亦自尔薙落。既登具。所操履益笃。服粪扫重可数斤。卧具三十年。未尝易。居镇州之龙兴寺民无老幼贵贱。皆知所尊敬。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头陀。本下野磨家之子。然其器度温润若长者之规。厥父课令其守磨夜深悯驴牛之困惫。自己代之。放其畜啮草饮水。歇卧者父母知之为其罢业。儿亦乞出家。遂落发受具持无嗔怒。唯收拾粪扫物为衣。可重数斤。卧具三十年未尝更易。苦节之行无有伦比。真定之民重之。而不受人供施。号抖擞上人焉。 系曰。粪扫衣者。四圣种之一也。凡修鍊者必愿成此行。奈何少堪任之。其胜之者。勇猛堪能之人也。
释信胄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信胄法师。不知何许人也。梵名设哩陀跋摩(唐云信胄)取北道而到西国。礼谒既周住信者寺。于寺上层造一塼阁。施上卧具永贻供养。遇疾数日馀命辍。然忽于夜中云。有菩萨授手迎。接端居合掌太息而。终年三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习堪舆家言,历览洪都诸山。一日,至奉新参百丈禅师,告湖南见一山,乃一千五百善知识所居之地。百丈问可住否,答以和尚骨相非彼山主。时华林觉为首座,询之亦不许。一见典坐灵祐(沩山),谓为山主人。后果如其言。
王陀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善画山水,幽雅精致,峰峦极佳。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智贤。南海波凌国人。善三藏学。麟德中。成都沙门会宁。游西域。道由波凌遂与贤于阿笈摩经内。译出世尊焚棺收设利等事。为涅槃后分二卷。附舶达交州。宁复西进。仪凤初。都督梁难敌遣使偕宁弟子运期来上。三年大慈恩寺沙门灵会。于东宫。启请施行。贤竟终于其国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若那跋陀罗。华言智贤。南海波凌(亦曰诃凌)国人也。善三藏学。麟德年中有成都沙门会宁。欲往天竺观礼圣迹。泛舶西游。路经波凌。遂与智贤同译涅槃后分二卷。此于阿笈摩经内。译出。说世尊焚棺收设利罗等事。与大涅槃颇不相涉。译毕寄经达交州。宁方之西域。至仪凤年初。交州都督梁难敌。遣使同会宁弟子运期。奉表进经入京。三年戊寅。大慈恩寺沙门灵会。于东宫启请施行。运期奉侍其师。因心莫比。师令赍经行化。故无暇影随往西域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于阗国人,梵名提云般若,或名提云陀若那。通大小乘。武周永昌时来华,敕令于魏国东寺译经,至天授二年,译成《华严经法界无差别论》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又云提云陀若那。华言天智。生于阗国。永昌元年。始东戾。谒天后于洛阳。诏于魏国东寺翻译。天授二年。出华严经。法界无差别论等。六部七卷。沙门处一笔受。复礼缀文。德感。慧俨。法明。恒景等。證义。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提云般若。或云提云陀若那。华言天智。于阗国人也。学通大小解兼真俗。咒术禅门无不谙晓水昌元年来届于此。谒天后于洛阳。敕令就魏国东寺(后改大周东寺)翻译。即以其年己丑至天授二年辛卯。出华严经法界无差别论等六部七卷。沙门处一笔受。沙门复礼缀文。沙门德感慧俨法明恒景等證义。智终年卒地莫得而闻。
僧寂友 朝代:武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睹货逻国人,梵名弥陀山。自幼出家,游于印度,遍学经论。武则天时来华,与宝叉难陀共译《大乘入楞伽经》,又与沙门法藏等译《无垢净光陀罗尼经》。译毕辞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寂友。睹火逻人也天后时。偕实叉难陀出大乘入楞伽经。天授中。偕沙门法藏等。出无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经之缘起。盖劫比罗战荼婆罗门以疾将终。佛欲延其寿命而说也。既进上。后厚饯之西归。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弥陀山。华言寂友。睹货逻国人也。自幼出家。游诸印度遍学经论。楞伽俱舍最为穷覈。志传像法不吝乡邦。杖锡孤征来臻诸夏。因与实叉难陀共译大乘入楞伽经。又天授中与沙门法藏等译无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其经佛为劫比罗战荼婆罗门说。延其寿命。译毕进内。寻辞帝归乡。天后以厚礼饯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2—710 【介绍】: 唐僧。于阗人。善大小乘,旁通异学。武则天时征至京,译《文殊授记》等经。以母老归国。中宗景龙中再征至京,未遑翻译,遘疾而卒。
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实义难陀。于阗国人。武后證圣元年至长安。住大遍空寺。四年归于阗。景龙二年重入中国。景云元年卒于大荐福寺。年五十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一云施乞叉难陀。华言学喜。葱岭北于遁人也。善大小乘。旁通异学。 武后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发使于阗。访求梵本。并请译人。而叉与梵夹俱至。證圣元年乙未。诏南印土沙门菩提流志。沙门义净同译于东都大遍空寺。后沙门复礼法藏等。从佛授记寺。圣历二年。成八十卷。后躬制序文。以冠其首。久视间。出大乘入楞伽经。又出文殊授记经于京师清禅。及东都佛授记寺。前后总出经十九部。长安四年。上书祈归省母。诏御史霍嗣光送景龙二年中。宗诏至京。上亲迎于开远门外居大荐福寺。会疾卒。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也。春秋五十九。诏依外国葬礼。焚于开远门外。古然灯台。其舌不俱烬。诏哥舒道元送归其国。而所焚之地。犹起塔。号华严三藏塔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实叉难陀。一云施乞叉难陀。华言学喜。葱岭北于阗人也。智度恢旷风格不群。善大小乘旁通异学。天后明扬佛日崇重大乘。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远闻于阗有斯梵本。发使求访并请译人。叉与经夹同臻帝阙。以證圣元年乙未。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翻译。天后亲临法座焕发序文。自运仙毫首题名品。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沙门义净同宣梵本。后付沙门复礼法藏等。于佛授记寺译成八十卷。圣历二年功毕。至久视庚子驾幸颍川三阳宫诏叉译大乘入楞伽经。天后复制序焉。又于京师清禅寺及东都佛授记寺。译文殊授记等经。前后总出一十九部沙门波崙玄轨等笔受。沙门复礼等缀文。沙门法宝恒景等證义。太子中舍贾膺福监护。长安四年。叉以母氏衰老思归慰觐。表书再上方俞敕御史霍嗣光送至于阗。暨和帝龙兴有敕再徵。景龙二年达于京辇。帝屈万乘之尊。亲迎于开远门外。倾都缁侣备幡幢导引。仍饰青象令乘之入城。敕于大荐福寺安置。未遑翻译。遘疾弥留以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右胁累足而终。春秋五十九岁。有诏听依外国法葬。十一月十二日于开远门外古然灯台焚之。薪尽火灭其舌犹存。十二月二十三日。门人悲智敕使哥舒道元。送其馀骸及斯灵舌还归于阗。起塔供养。后人复于茶毗之所起七层塔。土俗号为华严三藏塔焉。
苏麟陀逸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大勃律国国王。玄宗开元八年嗣王,受册。再遣大首领贡方物。二十二年,国为吐蕃所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