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6,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八种旋陀罗尼字门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九会曼陀罗
九会曼陀罗由来
九会曼陀罗创起
九曜曼陀罗
十八臂陀罗尼经
入音声陀罗尼
三陀罗尼
三重曼陀罗
三曼陀颰陀罗
千手陀罗尼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大七宝陀罗尼经
佛类词典(续上)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八种旋陀罗尼字门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九会曼陀罗
九会曼陀罗由来
九会曼陀罗创起
九曜曼陀罗
十八臂陀罗尼经
入音声陀罗尼
三陀罗尼
三重曼陀罗
三曼陀颰陀罗
千手陀罗尼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大七宝陀罗尼经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有异译者,谓之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广大之威德易成,秘密之神用无损,故说八名咒。八名者神咒之八种德名也,一功德宝藏,二庄严象耳,三善勇猛,四胜谛云,五成炽然,六微妙色,七严饰,八金刚。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有异译者,谓之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佛告金刚手菩萨,有八名咒,受持之者,广大之威德易成,秘密之神用无损,故说八名咒。八名者神咒之八种德名也,一功德宝藏,二庄严象耳,三善勇猛,四胜谛云,五成炽然,六微妙色,七严饰,八金刚。
八种旋陀罗尼字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旋陀罗尼)
(名数)(参见:旋陀罗尼)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九品往生之差别且教陀罗尼。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九品往生之差别且教陀罗尼。
九会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三摩地现出三十七尊乃至外部诸众摄化众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为羯磨会。是四曼中之大曼也。第二会者,为成身会诸尊,示其本誓,非塔杵宝珠等之三昧耶身,故名三昧耶。又取其作业,名为羯磨会。是四曼中之三昧耶曼也。第三会为诸尊各各标五智等微细之德者,故名微细会。诸尊深入禅定故又名三昧耶。四曼中之法曼也。第四会为述诸尊各各以宝冠华鬘等,供养大日尊之作业者,故名大供养会。四曼中之羯磨曼也。如已上次第为大三法羯之四曼。第五会者,因前四会分离四曼,于别会各置一曼,今为破四曼不离,以四曼合集于一会者,故名四印会。是为大日之五智,故又名五智会,第六会者,为示大日如来之独一法界,更合前四曼,而示大日独一法界之一智拳印者,故名一印会。已上六会为自粗至细之次第。为大日如来之自性轮身。又为自證门。是四曼中之法三曼也。第七会以金刚萨埵为中台(至第五会大日为中台第六会大日一尊也),转欲触爱慢之四烦恼而为欲触爱慢之四菩萨,示深密之理趣者,故名理趣会。金刚萨埵与普贤菩萨同体,故又名普贤会。是前六会之大日如来来此会现金刚萨埵相而说正法者,故此为大日如来化他之正法轮身(菩萨之称),是四曼中法曼也。第八会为大日如来。为折伏强刚难化之众生,从金刚萨埵更现降三世明王之忿怒身者,故名降三世羯磨会。是四曼中大曼也。第九会为同列降三世明王之三昧耶形者,故名降三世三昧耶会。是四曼中三曼也。此二会为大日化他之教令轮身(明王之称),要之九会之曼荼罗者,大日如来之三轮身也。以上九会之次第,为从果向因,大日自自證门出于降伏门之相也。对于此而有从因至果之次第,为自凡夫上于佛果之相,此时降三世三昧耶为第一,中央之成身为第九也。见十八会指归,秘藏记本等。(参见:金刚界曼荼罗)
(术语)是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也。东方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为九会。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三摩地现出三十七尊乃至外部诸众摄化众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为曼陀罗之根本,故或名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为羯磨会。是四曼中之大曼也。第二会者,为成身会诸尊,示其本誓,非塔杵宝珠等之三昧耶身,故名三昧耶。又取其作业,名为羯磨会。是四曼中之三昧耶曼也。第三会为诸尊各各标五智等微细之德者,故名微细会。诸尊深入禅定故又名三昧耶。四曼中之法曼也。第四会为述诸尊各各以宝冠华鬘等,供养大日尊之作业者,故名大供养会。四曼中之羯磨曼也。如已上次第为大三法羯之四曼。第五会者,因前四会分离四曼,于别会各置一曼,今为破四曼不离,以四曼合集于一会者,故名四印会。是为大日之五智,故又名五智会,第六会者,为示大日如来之独一法界,更合前四曼,而示大日独一法界之一智拳印者,故名一印会。已上六会为自粗至细之次第。为大日如来之自性轮身。又为自證门。是四曼中之法三曼也。第七会以金刚萨埵为中台(至第五会大日为中台第六会大日一尊也),转欲触爱慢之四烦恼而为欲触爱慢之四菩萨,示深密之理趣者,故名理趣会。金刚萨埵与普贤菩萨同体,故又名普贤会。是前六会之大日如来来此会现金刚萨埵相而说正法者,故此为大日如来化他之正法轮身(菩萨之称),是四曼中法曼也。第八会为大日如来。为折伏强刚难化之众生,从金刚萨埵更现降三世明王之忿怒身者,故名降三世羯磨会。是四曼中大曼也。第九会为同列降三世明王之三昧耶形者,故名降三世三昧耶会。是四曼中三曼也。此二会为大日化他之教令轮身(明王之称),要之九会之曼荼罗者,大日如来之三轮身也。以上九会之次第,为从果向因,大日自自證门出于降伏门之相也。对于此而有从因至果之次第,为自凡夫上于佛果之相,此时降三世三昧耶为第一,中央之成身为第九也。见十八会指归,秘藏记本等。(参见:金刚界曼荼罗)
九会曼陀罗由来
【佛学大辞典】
(杂语)九会曼陀罗为合集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于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入会(支那无全本之译,不空译金刚大教王经三卷出初会四品中前一品,赵宋施护译大教王经三十卷出初会之四品,惟由不空译之十八会指归一卷略知十八会之纲领而已)。初会中有四品:一金刚界品,二降三世品,三遍调伏品,四一切义成就品也。其初品说六曼陀罗,第二品说十曼陀罗,第三品第四品亦各说六曼陀罗。今九会曼陀罗者,取彼初品之六曼陀罗为前六会,第七之一会虽有异说,而据其一义,则为十八会中第六会之曼陀罗也。第八之降三世羯磨会与第九之降三世三昧耶会,为十八会中初会第二品十曼陀罗中之第一第二曼陀罗。如是选拔本经十八会中处处之曼陀罗,取粗细(前六),自證(前六),化他(后三),自性轮(前六),正法轮(后二),之次第而组织今之九会也。
(杂语)九会曼陀罗为合集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于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入会(支那无全本之译,不空译金刚大教王经三卷出初会四品中前一品,赵宋施护译大教王经三十卷出初会之四品,惟由不空译之十八会指归一卷略知十八会之纲领而已)。初会中有四品:一金刚界品,二降三世品,三遍调伏品,四一切义成就品也。其初品说六曼陀罗,第二品说十曼陀罗,第三品第四品亦各说六曼陀罗。今九会曼陀罗者,取彼初品之六曼陀罗为前六会,第七之一会虽有异说,而据其一义,则为十八会中第六会之曼陀罗也。第八之降三世羯磨会与第九之降三世三昧耶会,为十八会中初会第二品十曼陀罗中之第一第二曼陀罗。如是选拔本经十八会中处处之曼陀罗,取粗细(前六),自證(前六),化他(后三),自性轮(前六),正法轮(后二),之次第而组织今之九会也。
九会曼陀罗创起
【佛学大辞典】
(传说)九会之次第未见本经究谁图示之耶?或云龙猛菩萨开南天铁塔时,空中现九会之尊位。或云金刚智三藏从龙智受之。或云不空为之。或云善无畏,与胎曼皆于空中感得之。遂无一定之说。见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一,秘藏记钞二等。
(传说)九会之次第未见本经究谁图示之耶?或云龙猛菩萨开南天铁塔时,空中现九会之尊位。或云金刚智三藏从龙智受之。或云不空为之。或云善无畏,与胎曼皆于空中感得之。遂无一定之说。见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一,秘藏记钞二等。
九曜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图像)图画九曜及其所属之神像者。大日经疏四曰:「如是执曜,即是漫荼罗中一种善知识门,彼诸本尊即能顺世间事业,而作加持方便,以阿阇梨善择吉祥时故,与彼真言本誓,法尔相关,为作加持,得离诸障也。」梵天火罗九曜图其神像,卷尾,载梵天火罗图一帐,是正为九曜曼陀罗。
(图像)图画九曜及其所属之神像者。大日经疏四曰:「如是执曜,即是漫荼罗中一种善知识门,彼诸本尊即能顺世间事业,而作加持方便,以阿阇梨善择吉祥时故,与彼真言本誓,法尔相关,为作加持,得离诸障也。」梵天火罗九曜图其神像,卷尾,载梵天火罗图一帐,是正为九曜曼陀罗。
十八臂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觉译。佛对阿难说十八臂观音之陀罗尼。
(经名)一卷,赵宋法觉译。佛对阿难说十八臂观音之陀罗尼。
入音声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陀罗尼之一。(参见:三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术语)三陀罗尼之一。(参见:三陀罗尼)
【三藏法数】
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三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劝发品所说三陀罗尼。陀罗尼者。智慧之总持力也。天台以之配于三谛而解之:一、旋陀罗尼,旋转凡夫心执著于诸法之有相,而达于空理之智力也。是故为空谛。二、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旋转空而出于假,通达于百千万亿法之智力也。是故为假谛。三、法音方便陀罗尼,更一转而入中道,于法音说法得自在方便之智力也。是故为中谛。文句十曰:「陀罗尼旋假入空也,百千旋者旋空出假也。方便者二,为方便道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也。」【又】一、闻持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所闻之法忆持不忘也。二、分别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分别一切诸法而不误也。三、入音声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之毁誉语言,不动其心也。见智度论二十八。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谓于一切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也。又翻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
〔一、闻持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语言诸法,耳之所闻,皆不忘失,是名闻持陀罗尼。
〔二、分别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分别不错,是名分别陀罗尼。
〔三、入音声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名数)法华经劝发品所说三陀罗尼。陀罗尼者。智慧之总持力也。天台以之配于三谛而解之:一、旋陀罗尼,旋转凡夫心执著于诸法之有相,而达于空理之智力也。是故为空谛。二、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旋转空而出于假,通达于百千万亿法之智力也。是故为假谛。三、法音方便陀罗尼,更一转而入中道,于法音说法得自在方便之智力也。是故为中谛。文句十曰:「陀罗尼旋假入空也,百千旋者旋空出假也。方便者二,为方便道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也。」【又】一、闻持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所闻之法忆持不忘也。二、分别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分别一切诸法而不误也。三、入音声陀罗尼,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之毁誉语言,不动其心也。见智度论二十八。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梵语陀罗尼,华言能持。谓于一切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也。又翻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
〔一、闻持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语言诸法,耳之所闻,皆不忘失,是名闻持陀罗尼。
〔二、分别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于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分别不错,是名分别陀罗尼。
〔三、入音声陀罗尼〕,谓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众生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闻一切众生善言赞叹,心不摇动,是名入音声陀罗尼。
三重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自胎藏界之曼陀罗中胎流出三重也。(参见:现图曼陀罗)
(术语)言自胎藏界之曼陀罗中胎流出三重也。(参见:现图曼陀罗)
三曼陀颰陀罗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参见:三满多跋捺啰)
(菩萨)(参见:三满多跋捺啰)
千手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略云千手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大悲咒等。是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所说之咒语。有八十二句。现今诸宗流通者是也。其他不空所说之千手经等。咒语少异。又经中说种种之别名。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曰:「佛告阿难: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罗尼。」
(经名)具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略云千手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大悲咒等。是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所说之咒语。有八十二句。现今诸宗流通者是也。其他不空所说之千手经等。咒语少异。又经中说种种之别名。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曰:「佛告阿难: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罗尼。」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智通译。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同本。
(经名)一卷,唐智通译。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同本。
大七宝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说七佛之陀罗尼,能除众生之畏怖。
(经名)一卷,失译。说七佛之陀罗尼,能除众生之畏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