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大随求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普遍光明焰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之略名。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唐不空译,宝楼阁经三译之一。(参见:宝楼阁经)
五字陀罗尼颂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略颂五字真言之秘法。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卷,唐菩提流志译,说五佛顶尊之陀罗尼。
五种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陀罗尼)
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真言)此尊之真言最重要者有三种:火界咒,慈救咒,心咒也。如其次序,不动之大咒与中咒与心咒也。大咒即火界咒。咒曰:南谟(归命)萨缚(一切)怛他檗帝弊(如来等)萨缚目契弊(一切门苦)萨缚他(一切处)怛罗吒(叱呵)战拿(暴恶)摩诃路洒拿(大忿怒)欠(空)祛(啖食啖食)萨缚尾觐南(一切障)吽(恐怖)怛罗吒(叱呵)憾(种子)。次中咒,即慈救咒。咒曰:南谟(归命)三曼多(普遍)缚曰罗赧(诸金刚)战拿(暴恶)摩诃路洒拿(大忿怒)萨破吒也(破坏)吽(恐怖)恒罗他(坚固)憾(种子)Namas sarva-tatha%gatebhyas sarvamukhebhyas sarvata%tra%t!a can!d!a maha%ros!an!a kham% kha%ddhi’ kha%ddhi’ sarvavighnam% hu%m% trat!a ham% mam%。慈救咒者,曩莫三曼多缚曰罗,赦战拿(极恶谓暴恶之中又甚暴恶也)摩诃路,洒拿(二大忿怒也)娑破吒也(三破坏也)吽(恐怖也)怛罗吒(四坚固也)悍(引)(引)(二字种子。已上句义出青龙轨中卷)。Namas samanta-vajra%na%m%can!d!a maha%ros!an!a sa pat!aya hu%m% tra%t!a ham% mam%。小咒即心咒,咒曰:南谟三曼多(归命普遍)缚曰罗赧(诸金刚)憾(种子)Namas samantavajra%na%m% ham%。
【佛学大辞典】
(术语)Dha%ran!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为四种:一法陀罗尼,于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于咒总持而不失也。四忍陀罗尼,于法之实相安住,谓之忍,持忍名为忍陀罗尼。闻义咒忍之四者为所持之法也。由能持之体言之,法义之二者以念与慧为体,咒以定为体,忍以无分别智为体。大乘义章十一末曰:「陀罗尼者,是外国语,此翻为持。念法不失,故名为持。」佛地论五曰:「陀罗尼者,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智度论五曰:「陀罗尼者,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心生,能遮不令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法界次第下之下曰:「陀罗尼,是西土之音,此土翻云能持,或言能遮。(中略)又翻为总持。随有若名若义,若行地功德,皆悉能持,故名总持。」瑜伽略纂十二曰:「论云:陀罗尼有四种:一法二义三咒四能得忍。(中略)法陀罗尼以法为境,即能诠名言,以念慧为体。义陀罗尼其体同法,唯境界异。其异者何?所诠义为境,谓无量义意越等,即唯在意地。咒陀罗尼以定为体,依定持咒令不忘故,以咒为境也。能得忍陀罗尼者,以无分别智为忍体,即證真如。」可洪音义一下曰:「陀邻尼,此云总持。」今日常指咒陀罗尼曰陀罗尼。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原有四种,咒陀罗尼,不过是其中一种,但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不动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真言)慈救咒也。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本经述使者即毗卢遮那之化身,而能满种种之愿。
方等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等陀罗尼经之略称。
六字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真言)有三种:一、六字章句陀罗尼之略称,即观音之真言也。请观世音经所说,此六为六道六观音之六,非数也。(参见:六字章句陀罗尼)。二、文殊菩萨之六字真言也。种种杂咒经曰:「六字陀罗尼咒,唵缚鸡淡纳莫。右咒文殊师利菩萨以六千颂释。三藏云:诵此咒,灭一切罪,生一切善。」三、对阿难所说之六字大明也。是由三种:一为救阿难之女难而说者,六字咒王经及摩登伽经之所说是也。二为救阿难之病难而说者,圣六字增寿大明王陀罗尼经之所说是也。三但对扬阿难而说者,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之所说是也。此三种亦非依字数而得称。
六字章句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真言)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三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三證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于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系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三宝,三称我名,诵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此三义,观音经疏记荆溪师之说也。然依凤潭师之考證,则此说大非。曰:经中所说三章句之第一章句,有詈,詈之六字;又第二章句,有此六字;时第三章句,为释尊自说,咒之首句,置多(说咒曰)之语,直下曰安荼詈般荼詈。可知以此六字为真言之体,馀句皆为转释此六字者。安荼詈般荼詈即安那般那观,入出之数息观也。依此数息而定止一心,故得除灭一切之灾厄。且所谓六字章句非独限于此经之咒,六字咒经有多本,即六字神咒王经(失译),外道旃陀罗女厌惑阿难及诸善人时,如来以怜悯之故,说六字神咒王经,咒曰:安陀隶,钵陀隶。及阿那,阿那夜(是遗去遣来数息之句义也),皆为灭恶咒。又有六字咒王经(失译),为前之异译,咒句亦同。又有一本之六字大陀罗尼咒经(失译),全与上二本同,云佛住耆阇崛山中(楞严住祇洹时),长老阿难为旃陀利女咒术所收(具如摩登伽经头谏经等所说),白佛言:我今强为他收去,佛告汝当受持六字大咒。咒曰:斯地梯昙(如他侄他之句),安荼隶般荼隶等,此咒能消诸病,消诸邪术起尸鬼厌蛊之诸难。其他经轨中,有六字章句之陀罗尼甚多。何必强为六道六根等之释。然则以此六字章句,配于六道之六观音等,亦无稽之至也。见观音纂玄记。
六字大陀罗尼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梁录与六字咒王经同为救阿难而说。咒文较彼为简略。
六门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日夜六时,诵此陀罗尼,则能救六道之苦,故名为六门。
文殊一字陀罗尼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之略名。
文殊灭淫欲我慢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为一髻一字文殊法之真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