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险 → 礆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阴谲(陰譎)
阴险奸诈。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然观 李德裕 所作《周秦行纪论》,至欲持此一文,致 僧孺 於族灭,则其阴譎险很,可畏实甚。”
《漢語大詞典》:阴面(陰面)
外面和善而心里阴险的一面。 鲁迅 《〈三闲集〉序言》:“如果和我的这一本对比起来,不但可以增加读者的趣味,也更能明白别一面的,即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
《漢語大詞典》:阴刻(陰刻)
(1).阴险刻毒。旧唐书·崔器传:“ 器 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一:“世谓 韩王 ( 赵普 )为人阴刻,当其用事时,以睚眦中伤人甚多。”明史·刘珝传:“时内阁三人, 安 ( 万安 )贪狡, 吉 ( 刘吉 )阴刻, 珝 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湖北谣:“ 毕 ( 毕沅 )性迂缓,不以公事为务; 福 ( 福寧 )天资阴刻,广纳苞苴; 陈 ( 陈望之 )则摘人瑕疵,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
(2).谓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在这些石刻画像里, 孝堂山 石室的画像是阴刻的,直接用线条钩划出来; 武梁祠 是阳刻的,是平面的浮雕。” 叶圣陶 《登雁塔》:“最下一层四面拱门的门楣上都有石刻画,我以为最值得细看。刻的是佛故事,人物和背景全用线条阴刻。”
《漢語大詞典》:浮险(浮險)
(1).指险恶的激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下众流泉导,湍石激波,浮险四注。”
(2).轻浮阴险。新唐书·杜兼传:“﹝ 杜兼 ﹞性浮险,尚豪侈。”
(3).浮浅偏狭。
《漢語大詞典》:猜险(猜險)
亦作“ 猜嶮 ”。 猜忌阴险。晋书·王导传:“ 峻 ( 苏峻 )猜险,必不奉詔。”新唐书·刘文静传:“ 文静 多权诡,而性猜险。” 宋 苏辙 《论张颉不可用札子》:“今 頡 猜嶮闇愎,又甚於 义问 ,而朝廷復加委任,则又三失之矣。”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 李永贞 ﹞贪愎猜险,更善负心。”
分類:猜忌阴险
《漢語大詞典》:佞险(佞險)
谄媚阴险。《后汉书·宦者传序》:“其后 弘恭 石显 以佞险自进,卒有 萧 周 之祸,损秽帝德焉。”
分類:谄媚阴险
《漢語大詞典》:崄诈(嶮詐)
险诈。阴险奸诈。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当世之贤人君子,与夫姦伪嶮诈之徒,莫不尽究。”
《漢語大詞典》:崄毒(嶮毒)
阴险狠毒。 宋 苏轼 《乞郡札子》:“臣以此知 挺之 嶮毒,甚於 李定 、 舒亶 、 何正臣 。”
《漢語大詞典》:深贼(深賊)
阴险狠毒。汉书·佞幸传·石显:“ 显 为人巧慧习事,能探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
《国语辞典》:两面刀(两面刀)  拼音:liǎng miàn dāo
比喻阴险狡猾,善耍两面手法。《金瓶梅》第二○回:「他自吃人在他根前那等花丽狐哨,乔龙画虎的两面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漢語大詞典》:阴忮(陰忮)
阴险嫉妒。 宋 苏轼 《代侯公说项羽辞》:“ 汉王 曰:‘吾岂忘亲者耶,顾若无足以办此。且 项王 阴忮不仁,徒触其锋,与之俱靡耳。’”
分類:阴险嫉妒
《漢語大詞典》:阴悍(陰悍)
阴险凶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然其为人狡譎阴悍,则已人所共知。”
分類:阴险凶狠
《漢語大詞典》:阴狙(陰狙)
阴险诡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 阿睦尔撒纳 ﹞长而狠戾阴狙。”
分類:阴险诡诈
《漢語大詞典》:悖险(悖險)
狂悖阴险。《宋书·恩幸传·徐爰》:“ 景和 悖险,深相赞助,苟取偷存……迷涂遂深,罔知革悟。”
分類:狂悖阴险
《漢語大詞典》:花花面
指阴险奸诈的坏人。 清 洪升 《长生殿·骂贼》:“大家都是花花面,一个忠臣值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