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阻击战(阻擊戰)
防御战斗的一种。目的是阻止敌人的增援或逃跑,以保障主力歼灭敌人;或阻止敌人进攻,掩护主力展开或转移。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章:“在 双堆集 阻击战中,他又以神速的战术,英勇的行动,单枪匹马,冲入敌人的师部。”
《漢語大詞典》:蔽橹(蔽櫓)
(1).瞭望观察敌情的望楼。六韬·农器:“ 太公 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櫓也。’”
(2).大盾。古代防御性的兵器。孙子·作战:“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王晳 注:“蔽櫓,大楯也。”
《國語辭典》:濠沟(濠溝)  拼音:háo gōu
用来防护战地、掩护作战的深沟。如:「这阵地前的濠沟要挖深些。」
《漢語大詞典》:防刺
金 代对防御、刺史的并称。金史·宣宗纪中:“防刺长官侍郎,次郎中、员外郎、主事;勾当官听所属任使。州府官并充劝农事,防刺长官及京府节镇同知以下充副使。”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金 人称防御、刺史为防刺。”
分類:防御刺史
《國語辭典》:抵禦  拼音:dǐ yù
抵挡防禦。如:「长城是为了抵禦外族侵略而修建的。」《元史。卷六五。河渠志二》:「泰定四年春,潮水异常,增筑土塘,不能抵禦。」
《漢語大詞典》:碾械
古代的一种防御器械。木制者称“檑木”,石制者称“礌石”。战时从高处推下以打击敌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郡有木浮图,高数百尺,因撤木为碾械。 金 人悉力为攻,木縋少选压敌,有糜溃者。”
《國語辭典》:旁排  拼音:páng pái
防禦敌人攻击时使用的盾牌。汉。史游《急就篇》卷三唐。颜师古。注:「盾,即今旁排也。」《宋史。卷一四八。仪卫志六》:「盾,旁排也。」也作「旁牌」、「彭排」。
《漢語大詞典》:豫御(豫禦)
预先防御。《公羊传·庄公十八年》:“此未有伐中国者,则其言为中国追何,大其未至而豫御之也。”
分類:预先防御
《國語辭典》:以攻为守(以攻為守)  拼音:yǐ gōng wéi shǒu
以主动攻击做为积极防禦的手段。《宋史。卷四○二。安丙传》:「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恫疑虚喝,以攻为守,威声甚著。」
《漢語大詞典》:以守为攻(以守爲攻)
用防御作为击破敌人的手段。 宋 秦观 《边防策下》:“盖 充国 以 先零 竆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輓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朞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 宋 陈亮 《酌古论一·先主》:“用兵之道,有攻法,有守法,此兵之常也;以攻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 李天银 《扼住敌人的咽喉》:“我军决定暂时以守为攻,消耗敌人兵力,然后再集中力量突过河去,全歼敌人。”
《漢語大詞典》:支撑点(支撑點)
(1).军事上指对巩固防御阵地起支撑作用的扼守要点。 张震 《蜡烛形防御战》:“支撑点盖得很厚,有泥土、木头、柴束、石头,堆得像小土山一样。”
(2).引申指事物的关键所在。《人民日报》1981.2.4:“﹝《天云山传奇》﹞在从小说改编为电影时,突出了对三个女性的刻画,而把支撑点放在 宋薇 的往事回忆,也就是自我谴责上,从而讴歌 冯晴岚 ,烘托 周瑜贞 。”
《漢語大詞典》:阵地战(陣地戰)
军队依托坚固阵地进行防御和对据守坚固阵地之敌进攻的作战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战线相对固定,组织准备周密,工事坚固,火力严密。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六:“ 中国 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
《國語辭典》:万里长城(萬里長城)  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
1.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西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
2.比喻国家的栋梁。《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明。陈忱《水浒后传》第一二回:「吞圭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也称为「长城」。
《國語辭典》:长城(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1.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2.比喻国家的栋梁。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
3.比喻势力、地位等。如:「自毁长城」。
《漢語大詞典》:行垣
古代防御战具,用以布阵阻塞。尉缭子·分塞令:“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
《漢語大詞典》:遏御(遏禦)
阻挡防御。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咸丰六年》:“ 镇江 营譁然大散,又无遏御。” 清 史致谔 《同治元年十月初六日禀曾国藩等》:“添调……艇钓礮船九隻分赴 丈亭 、 太平桥 、 姚江 等处,棱巡遏御。”
分類:阻挡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