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御 → 禦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重栅
多重栅栏。古代军队扎营均立栅栏作为防御物。宋书·刘锺传:“伪冠军征讨督护 譙亢 等两岸连营,层楼重栅,众号三万。”
《漢語大詞典》:镇御(鎮禦)
镇守治理。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以 方叔 、 召虎 之臣镇御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晋书·琅邪王伷传:“代 卫瓘 镇 下邳 。 伷 镇御有方,得将士死力, 吴 人惮之。”
镇守防御。 唐 贾至 《授韩洪山防御史制》:“或谋府冲深,才膺镇御。”
《漢語大詞典》:敌台(敵臺)
(1).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下:“相去约有三里,周围水遶数重,拆取民舍板片沿墙起盖敌臺。”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备上》:“城之外则敌臺,宜备堞垣,宜备牛马墙,宜备喑门。”
(2).敌方的电台。
《漢語大詞典》:抗御(抗禦)
抵抗,防御。晋书·邵续李矩等传论:“招集义勇,抗御仇讎。”梁书·昌义之传:“时城中众纔三千人, 义之 督帅,随方抗御。” 萧乾 《栗子·参商》:“她感到了威胁。抗御是必须的了。”
《漢語大詞典》:木荐(木薦)
木板制的防御武器,形如盾。《汉书·晁错传》:“材官騶发,矢道同的,则 匈奴 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木荐,以木板作如楯。”
《國語辭典》:阻击(阻擊)  拼音:zǔ jí
以防禦方式阻止敌人进攻、增援或逃跑。如:「阻击战」。
《漢語大詞典》:栅垒(栅壘)
军事上防御用的栅栏与土垣。北史·杨津传:“ 津 以贼既乘胜,士众劳疲,栅垒未安,不可拟敌,欲移军入城,更图后举。”
《國語辭典》:碉堡  拼音:diāo bǎo
军事上指用来屯兵防守的建筑物,多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等建成,其高低、大小、方圆,依地势而有所不同。
《漢語大詞典》:头拨(頭撥)
明 代 景泰 年间为防御 蒙古 所建精锐部队名。 明 于谦 《宣府军务疏》:“查得 宣府 见撡军士……选其精壮者一万一千餘名,定为头拨,每名月加米一斗。”
《漢語大詞典》:戍栅
防御敌人的木栅。 元 袁桷 袁裒 《东湖联句》:“戍栅依樟密,官堤砌石平。”
《國語辭典》:守势(守勢)  拼音:shǒu shì
防守的形态。如:「我方无法全力出击,只好采取守势了。」
《漢語大詞典》:消御(消禦)
消除、防御。《后汉书·卢植传》:“案今年之变,皆阳失阴侵,消御灾凶,宜有其道。”
分類:消除防御
《漢語大詞典》:土围
古爱尔兰酋长的住处和防御地,用泥土筑成的防御工事大多为圆形
中国土造围墙。例如:桂公塘土围。——·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漢語大詞典》:月垒(月壘)
半圆形的营垒,以加强防御之用。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月垒连营,云旗蔽野。”新唐书·马燧传:“ 悦 遣将 王光进 以兵守 漳 之长桥,筑月垒扼军路。”
《國語辭典》:防务(防務)  拼音:fáng wù
一切防禦措施。如:「为保障国家安全,防务工作马虎不得。」《清史稿。卷一三八。兵志九》:「及拳匪肇衅,联军北犯,沽口炮台,毁于一旦,北洋沿海防务,遂日形懈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