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阪 → 坂阪”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下坂丸
见“ 下坂走丸 ”。
《國語辭典》:下坂走丸  拼音:xià bǎn zǒu wán
圆滑的丸珠顺著斜坡滚下。比喻顺势而下,畅快无阻。汉。荀悦《前汉纪。卷一。高祖纪》:「君计莫若以黄屋朱轮以迎范阳令,使驰鹜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以下坂而走丸也。」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时人服其俊辩。」
《漢語大詞典》:达坂(達坂)
源于蒙语dabaya(n)。山口;山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一日,过 闢展 七达坂,车四辆,半在岭北,半在岭南。”原注:“达坂,译言山岭,凡七重,曲折陡峻,称为天险。”《人民日报》1972.11.22:“这一路上,要过四十多条水深流急的冰河,还要翻越一座海拔六千多米的 坎都尔 冰达坂。”
分類:源于山口
《漢語大詞典》:黄坂
见“ 黄阪 ”。
《漢語大詞典》:黄阪
黄土高坡。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遵彼 河 滸,黄阪是阶。”一本作“ 黄坂 ”。 赵幼文 校注:“黄阪,尔雅·释地:‘陂者曰阪。’即《赠白马王彪》之修坂。”
分類:黄土
《漢語大詞典》:青泥坂
地名。即 青泥岭 。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途危 紫盖峰 ,路涩 青泥坂 。” 唐 杜牧 《李甘诗》:“夜登 青泥坂 ,坠车伤左股。”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青泥坂 上到 三蜀 , 金堤城 边止九旂。”
分類:地名
《漢語大詞典》:丘坂
(1).山坡。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愿君去丘坂,长使道路平。”
(2).犹丘墓。 唐 王建 《辽东行》:“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 辽东 作丘坂。寧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 辽东 行。”
分類:山坡丘墓
《漢語大詞典》:草坂
长满草的山坡。例如: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刘白羽《长江三日》
分類:山坡
《漢語大詞典》:羊肠阪(羊腸阪)
见“ 羊肠坂 ”。
《漢語大詞典》:羊肠坂(羊腸坂)
古坂道名。萦曲如羊肠,故称。有两处:一在今 山西省 壶关县 东南;一在今 山西省 晋城市 南。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北上 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 詰屈,车轮为之摧。”亦作“ 羊肠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 裴駰 集解引 晋 皇甫谧 曰:“ 壶关 有 羊肠阪 ,在 太原 晋阳 西北九十里。”史记·魏世家“断 羊肠 ,拔 閼与 ” 唐 张守节 正义:“ 羊肠阪 道在 太行山 上,南口 怀州 ,北口 潞州 。”
《漢語大詞典》:崤坂
崤山 的坡道。 晋 潘岳 《西征赋》:“登 崤坂 之威夷,仰崇岭之嵯峨。”参见“ 崤山 ”。
分類:崤山
《國語辭典》:崤山  拼音:yáo shān
山名。位于河南省洛宁县西北。东接渑池,西界陕县,分东西二崤,春秋初秦、晋二诸侯国曾在此会战。也作「殽山」。
分類:崤山山名
《漢語大詞典》:遐坂
绵延不断的山岭。文选·张衡〈西京赋〉:“似 閬风 之遐坂,横西洫而絶金墉。” 李善 注:“ 閬风 , 崑崙山 名也……言阁道似此山之长远。”
《漢語大詞典》:阪道
山路。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冒大暑往游,阪道数折,乃至峰顶。” 清 姜宸英 《刘孝子寻亲记》:“最后至 白石岭 ,岭陡接霄汉,阪道陿者纔六七寸,俯临不测之谿。”
分類:山路
《骈字类编》:北阪
史记秦始皇纪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 苏颋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诗见东破下
《漢語大詞典》:邛崃坂(邛崍坂)
亦作“邛郲阪”。 指 邛崃山 的山道。至为险要。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止不过船临古渡垂杨柳,路经险道 邛郲坂 。” 清 潘耒 《烈士行赠赵义庵》:“ 邛崍坂 上高车覆,御史门前乌夜哭。”
《骈字类编》:龙阪(龙阪)
冯衍自论上龙阪陟高冈游精宇宙流目八纮 王勃上皇甫常伯启见鹏飙下
《漢語大詞典》:岭坂(嶺坂)
见“ 岭阪 ”。
《漢語大詞典》:岭阪(嶺阪)
亦作“ 岭坂 ”。 山坡。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是犹弃江皋河滨,而田於岭坂菹泽也。”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乘舆岭阪,举鍤云根。”
分類:山坡
《国语辞典》:大阪  拼音:dà bǎn
城市名。位于日本本州岛大阪湾东北岸,为日本关西地方工业的中心和第二大都市。也称为「大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