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阎 → 閆阎”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判官  拼音:pàn guān
1.职官名。唐代设置,为辅佐节度使、观察使的官吏。宋沿此制。
2.民间神话传说中辅佐阎王、执管生死簿的冥官。《西游记》第一一回:「今在阴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儒林外史》第三回:「罢么!胡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这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棍。」
《漢語大詞典》:鬼伯
犹鬼王。指阎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明 宋濂 《日本瑞龙山重建转法轮藏禅寺记》:“神君鬼怕,翼卫后先。” 清 方苞 《七思·弟椒涂》:“涉季春兮月生魄,命遐终兮阨鬼伯。”
分類:阎王
《國語辭典》:马面(馬面)  拼音:mǎ miàn
1.设在城堡短墙上的战棚。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官政一》:「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予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也称为「马面战棚」。
2.地狱中的鬼卒。《景德传灯录。卷一一。陇州国清院奉禅师》:「释迦是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旁。」《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又叫家丁妆了一班牛头马面,魔王夜叉,极狰狞的怪物。」
3.马的脸部或头部,亦指像马首之状。如:「牛头不对马面」。《北史。卷五四。列传。斛律金》:「光字明月,马面彪身,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
《漢語大詞典》:阎罗殿(閻羅殿)
佛教称 阎王 审理鬼魂的殿堂。 鲁迅 《热风·智识即罪恶》:“我刚想:阴府里的道理真奇怪……却又被羊角一叉,跌出阎罗殿去了。” 叶紫 《火》三:“﹝ 云普叔 ﹞二三十年来没有得过大病,这一次总算是到阎罗殿上打了一次转身。”
《国语辞典》: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拼音:yán wáng jiào nǐ sān gēng sǐ,shuí gǎn liú rén dào wǔ gēng
(谚语)阎王决定人什么时候死,就得什么时候死,不能迟缓片刻。《红楼梦》第一六回:「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国语辞典》:地府勾牌  拼音:dì fǔ gōu pái
神话传说中,阎王捉人入阴曹地府的符牌。《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话说卜老爹睡在床上,亲自看见地府勾牌,知道要去世了。」
《国语辞典》:判官笔(判官笔)  拼音:pàn guān bǐ
1.武器名。中国一种形似笔状的武器。
2.民间神话传说中,阎王判官所执的笔。如:「冥府判官的判官笔,往往是一笔定生死。」
《漢語大詞典》:楚江王
也写作“初江王”。 中国 佛教所传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之一。参见“ 十殿阎王 ”。
《國語辭典》:十殿阎王(十殿閻王)  拼音:shí diàn yán wáng
民间信仰中将阴曹地府分为十殿,分由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卞成)王、泰山王、平等(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等十位阎王所掌理,合称为「十殿阎王」。负责审判阴魂,给予刑罚并投入「六道」中进行轮回。
《漢語大詞典》:十代冥王
即十殿阎王。冥界主管地狱的十个阎王。《西游记》第三回:“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 悟空 道:‘快报名来,免打!’十王道:‘我等是 秦广王 、 初江王 ……。’”参见“ 十殿阎王 ”。
《國語辭典》:十殿阎王(十殿閻王)  拼音:shí diàn yán wáng
民间信仰中将阴曹地府分为十殿,分由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卞成)王、泰山王、平等(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等十位阎王所掌理,合称为「十殿阎王」。负责审判阴魂,给予刑罚并投入「六道」中进行轮回。
《國語辭典》:十殿阎王(十殿閻王)  拼音:shí diàn yán wáng
民间信仰中将阴曹地府分为十殿,分由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卞成)王、泰山王、平等(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等十位阎王所掌理,合称为「十殿阎王」。负责审判阴魂,给予刑罚并投入「六道」中进行轮回。
《漢語大詞典》:焦面王
指传说中的阎王、鬼王。以其面色似焦炭故称。《水浒传》第四七回:“三分不像人模样,一似酆都焦面王。”
十殿阎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十王)
十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冥土之十王也。一秦广王。三初江王。三宋帝王。四伍官王。五阎罗王。六变成王。七泰山府君。八平等王。九都市王。十转轮王。见十王经。此十王各有本地。(参见:十三佛)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阴间十王,即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府君、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2。指人间十王,即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及粟散王等治理一洲一国的小国王。自轮王以下都叫做粟散王,言小王之多如散粟,不限于十个也。仁王经云:「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
见阎王
【佛学大辞典】
(杂语)朝野佥载曰:「崔泰之哭李峤诗曰:魂随司命鬼,魄逐见阎王。」五灯会元曰:「净昙偈曰:五十六年成话把,今朝死去见阎王。」
【俗语佛源】
阎王,又作阎罗王、焰王等。佛经中有《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一卷,宋·慧简译。阎王的来历,据《法苑珠林》载:「阎罗王者,昔为沙国王,常与维陀如生王战,兵力不敌,因主誓为地狱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名大臣也都很气愤,便共同对国王发誓说:「后当奉助,治此罪人」。据说那十八人后来就成了十八层地狱的主持者,以佛教还有冥土十王之说,阎罗王位居第五。民间传说阎王掌管生死簿和人寿的长短。后来人们把「见阎王」指死入冥界。如《五灯会元》中净昙有偈说:「五十六年成话,今朝死去见阎王。」也泛指死,如说:「要你见阎王「,意思是要置别人于死地。(无名氏)
阎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又作燄王。阎魔王也。秘藏宝钥中曰:「释帝诵之,摧修罗之军。阎王跪之,礼受持之人。」法苑珠林曰:「阎罗王者,昔为沙毗国王。常与维陀如生王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为地狱主,臣佐十八人,悉忿怼,同誓曰:后当奉助,治此罪人。十八人即主领十八地狱也。」阎罗王五天使者经曰:「人死当堕地狱,则主者持行,白阎罗王具其善恶。阎罗王为现五使者而问言。」睽车志曰:「张叔言判冥鬼有十人,而十人内两是妇人。翻译名义亦云阎罗一名琰魔,此云双王。其兄及妹皆作地狱主,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双王。」(参见:琰魔)
【佛学常见辞汇】
即阎罗王,又译作琰魔王,若译义为双世,言其苦乐并受。又为双王,言兄妹二人并为王,兄治男事,妺治女事。据法苑珠林记载:阎罗王往昔为沙毗国王,与邻国战而败,国王忿极,与诸大臣兵卒皆发愿,愿死后为地狱主,执邻国诸恶人,一一投之地狱以泄忿。后此国王,死后为阎罗王,其大臣兵卒,亦皆为地狱官卒。
琰魔
【佛学大辞典】
(天名)Yama-ra%ja,又作炎摩、燄摩、阎魔、琰摩、爓魔、阎摩罗、阎摩罗社、琰摩逻阇、阎罗等。译曰缚。缚罪人之义。又曰双世。彼于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曰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曰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又云阎摩罗,此言缚,或言双世也。谓苦乐并受,故云双世,即鬼官总司也。又作夜磨卢迦,亦作阎摩罗社。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慧琳音义五曰:「爓摩梵语,鬼趣名也。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及以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摄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故三启经云:将付琰魔王,随业而受报,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即其事也。」又译曰遮止。止罪恶不使更造之义。又曰诤息,息诤息恶之义。慧苑音义上曰:「阎罗,具正云琰魔逻阇。此云遮止。谓遮止罪人,不更造罪。」俱舍光记八曰:「琰魔王,旧云阎逻者,讹也。琰魔,此云诤息。谓犯罪人,不自知过,于苦不忍,违拒狱卒,更造过罪。由王示语,便知己罪,意分而受,息诤息罪。皆由王故,故名诤息。」瑜伽伦记十六曰:「燄摩即本地分曰静息王,静息诸罪也。」俱舍论十一曰:「琰魔王使诸逻刹娑掷诸有情置地狱者。」【又】密教摄之于天部。金刚界曼陀罗之第一根本成身会,及第二羯磨会中外金刚部二十天之一。又胎藏界曼陀罗以为第十二外金刚部院之一众。
阎王不在家,业鬼由他闹
【俗语佛源】
阎王,主管地狱之主。业鬼,生前作恶死入地狱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时,趁机胡闹。如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妆体态,弄妖娆,共伴当,做知交,将家长,厮瞒著。可正是阎王不在家,著这伙业鬼由他闹。」(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