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3,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下一页
阇梨
阇婆隶
阇提首那
阇维
阇维分
阇鼻多
阇演底
阇演帝
阇楼
阇嚩啰
阇嚩罗摩履你
萨埵剌阇答摩
萨阇罗娑
兰阇
佛类词典(续上)
阇耶犀那阇梨
阇婆隶
阇提首那
阇维
阇维分
阇鼻多
阇演底
阇演帝
阇楼
阇嚩啰
阇嚩罗摩履你
萨埵剌阇答摩
萨阇罗娑
兰阇
阇耶犀那
【佛学大辞典】
(人名)Jayasena,译曰胜军。西域邬波索迦之名也。见西域记九。
(人名)Jayasena,译曰胜军。西域邬波索迦之名也。见西域记九。
阇梨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阇梨之略。僧徒之师也。其义为正行。谓能纠正弟子品行。又谓之轨范师。以其能为弟子轨范也。梨亦作黎。寄归传曰:「梵语阿遮黎耶,唐言轨范,今称讹略。」
【佛学常见辞汇】
阿阇梨的简称。
(术语)阿阇梨之略。僧徒之师也。其义为正行。谓能纠正弟子品行。又谓之轨范师。以其能为弟子轨范也。梨亦作黎。寄归传曰:「梵语阿遮黎耶,唐言轨范,今称讹略。」
【佛学常见辞汇】
阿阇梨的简称。
阇婆隶
【佛学大辞典】
(异类)Jva%la,饿鬼名。译曰炽然。见正法念经十六。
(异类)Jva%la,饿鬼名。译曰炽然。见正法念经十六。
阇提首那
【佛学大辞典】
(人名)涅槃经所说十仙之一。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阇提首那,此翻为愿勇。远法师云:邪见外道,以执涅槃是无常也。」了义灯二本曰:「有云:涅槃经云:上古有仙,名阇提首那。彼仙造论,名三弥叉,此云观察。广明二十五谛,准此观察即无智慧,与数论名同,数即智慧故。」梵Jati-sena。
(人名)涅槃经所说十仙之一。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阇提首那,此翻为愿勇。远法师云:邪见外道,以执涅槃是无常也。」了义灯二本曰:「有云:涅槃经云:上古有仙,名阇提首那。彼仙造论,名三弥叉,此云观察。广明二十五谛,准此观察即无智慧,与数论名同,数即智慧故。」梵Jati-sena。
阇维
【佛学大辞典】
(仪式)梵语,一作茶毗,亦作荼毗,又作阇鼻多,谓僧死而焚之也。徐陵文曰:「用震旦之常仪,乖阇维之旧法。」(参见:荼毗)
(仪式)梵语,一作茶毗,亦作荼毗,又作阇鼻多,谓僧死而焚之也。徐陵文曰:「用震旦之常仪,乖阇维之旧法。」(参见:荼毗)
阇维分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大般涅槃经后分之异名。
(杂名)大般涅槃经后分之异名。
阇鼻多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荼毗)
(杂语)(参见:荼毗)
阇演底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梵音Jaya%nti。(参见:阇演帝)。
(杂语)梵音Jaya%nti。(参见:阇演帝)。
阇演帝
【佛学大辞典】
(杂语)Jayante,梵音胜之别名,即是战胜之义。能降伏他之义也。见大日经疏十。
(杂语)Jayante,梵音胜之别名,即是战胜之义。能降伏他之义也。见大日经疏十。
阇楼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译曰儿衣。涅槃经九曰:「女人产者,阇楼未出,若服此药,阇楼即出,亦令婴儿安乐无患。」同疏曰:「阇楼,此言儿衣。」
(杂语)译曰儿衣。涅槃经九曰:「女人产者,阇楼未出,若服此药,阇楼即出,亦令婴儿安乐无患。」同疏曰:「阇楼,此言儿衣。」
阇嚩啰
【佛学大辞典】
(杂语)Jvala,译曰光明。大日经疏十曰:「阇嚩(二合)啰,光英明义也。由住无去无来之行成大威光无与为比也。」【又】Jva%la,无相不生之义也。大日经疏十三曰:「阇嚩罗。阇者,生也。嚩,缚也,啰,相也。侧有阿点,与不生义同,无相不生也。」
(杂语)Jvala,译曰光明。大日经疏十曰:「阇嚩(二合)啰,光英明义也。由住无去无来之行成大威光无与为比也。」【又】Jva%la,无相不生之义也。大日经疏十三曰:「阇嚩罗。阇者,生也。嚩,缚也,啰,相也。侧有阿点,与不生义同,无相不生也。」
阇嚩罗摩履你
【佛学大辞典】
(杂语)Jva%la%ma%lini,译曰焰鬘。谓如来之光焰,连环不断如鬘也。演密钞八曰:「阇嚩啰,此译为焰。摩履你,此译为鬘。谓如身光之焰,连环不断,犹如鬘形。」
(杂语)Jva%la%ma%lini,译曰焰鬘。谓如来之光焰,连环不断如鬘也。演密钞八曰:「阇嚩啰,此译为焰。摩履你,此译为鬘。谓如身光之焰,连环不断,犹如鬘形。」
萨埵剌阇答摩
【佛学大辞典】
(术语)Sattva Rajas Tamas,数论二十五谛中自性谛之三德。萨埵为勇健之义。剌阇为尘坌之义。答摩为闇钝之义。自性具此三德,故生一切万物,使所生之万物,千差万别。谓喜忧闇之三德也。(参见:三德)
(术语)Sattva Rajas Tamas,数论二十五谛中自性谛之三德。萨埵为勇健之义。剌阇为尘坌之义。答摩为闇钝之义。自性具此三德,故生一切万物,使所生之万物,千差万别。谓喜忧闇之三德也。(参见:三德)
三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一、法身德,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三、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系缚,而得大自在者。此三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三德。而此三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三点,首罗之三目,称为大涅槃之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以吾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魔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又】诸佛自利利他之三德:一、智德,破一切之无知而具无上菩提者。二、断德,断一切之烦恼而具无上涅槃者。此二者属于自利。三、恩德,具大悲而救济一切众生者。是利他之德也。俱舍论之归敬颂举此三德以赞佛。【又】诸佛因果之三德:一、因圆德,三大劫之修行圆满者。二、果圆德,智断等之诸总圆满者。三、恩圆德,度一切众生而使解脱者。俱舍论二十七曰:「诸有智者,思惟如来三种圆德,深生爱敬。其三者何?一因圆德,二果圆德,三恩圆德。」【又】数论所说自性谛之三德:一、萨埵Sattva,勇健之德。二、刺阇Rajas,尘坌之德。三、答摩Tamas,闇钝之德。通常呼为喜忧闇。自性有此三德,故生种种善恶好丑之法。唯识述记一本曰:「问:自性云何能与诸法为生因也?答:三德合故,能生诸谛。」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佛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般若德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解脱德是佛所證得的最胜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2。智德、恩德、断德。智德是佛的智慧深广,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号称一切智人;恩德是佛的慈悲广大,誓度一切众生,无党无偏,三界六道众生,有缘莫不蒙度;断德是佛将一切的烦恼断除,清净无为,解脱自在。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具惑业苦三缚,大圣则具三德,如涅槃经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
一、法身德 佛之本体,身有常住不灭之法性者。
二、般若德 般若译作智慧,法相实觉了者。
三、解脱德 远离一切之系缚,得大自在者。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恩德〕,谓如来乘大愿力,救护众生,犹如赤子,是为恩德。
〔二、断德〕,断德亦名解脱。谓如来断除一切烦恼惑业,净尽无馀,是为断德。
〔三、智德〕,智即智慧。谓如来以平等智慧,照了一切诸法,圆融无碍,是为智德。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法身、般若、解脱是为三,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碍,净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
〔一、法身德〕,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恒一,具足常乐我净,是名法身德。
〔二、般若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佛究竟始觉之智,而能觉了诸法不生不灭,清净无相,平等无二,不增不减,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般若德。
〔三、解脱德〕,不系名解,自在名脱。谓佛永离一切业累之缚,得大自在,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解脱德。
(名数)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一、法身德,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者。二、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三、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系缚,而得大自在者。此三者各有常乐我净之四德,故名三德。而此三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三点,首罗之三目,称为大涅槃之秘密藏。涅槃经二曰:「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以吾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魔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又】诸佛自利利他之三德:一、智德,破一切之无知而具无上菩提者。二、断德,断一切之烦恼而具无上涅槃者。此二者属于自利。三、恩德,具大悲而救济一切众生者。是利他之德也。俱舍论之归敬颂举此三德以赞佛。【又】诸佛因果之三德:一、因圆德,三大劫之修行圆满者。二、果圆德,智断等之诸总圆满者。三、恩圆德,度一切众生而使解脱者。俱舍论二十七曰:「诸有智者,思惟如来三种圆德,深生爱敬。其三者何?一因圆德,二果圆德,三恩圆德。」【又】数论所说自性谛之三德:一、萨埵Sattva,勇健之德。二、刺阇Rajas,尘坌之德。三、答摩Tamas,闇钝之德。通常呼为喜忧闇。自性有此三德,故生种种善恶好丑之法。唯识述记一本曰:「问:自性云何能与诸法为生因也?答:三德合故,能生诸谛。」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佛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般若德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解脱德是佛所證得的最胜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2。智德、恩德、断德。智德是佛的智慧深广,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号称一切智人;恩德是佛的慈悲广大,誓度一切众生,无党无偏,三界六道众生,有缘莫不蒙度;断德是佛将一切的烦恼断除,清净无为,解脱自在。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具惑业苦三缚,大圣则具三德,如涅槃经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
一、法身德 佛之本体,身有常住不灭之法性者。
二、般若德 般若译作智慧,法相实觉了者。
三、解脱德 远离一切之系缚,得大自在者。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恩德〕,谓如来乘大愿力,救护众生,犹如赤子,是为恩德。
〔二、断德〕,断德亦名解脱。谓如来断除一切烦恼惑业,净尽无馀,是为断德。
〔三、智德〕,智即智慧。谓如来以平等智慧,照了一切诸法,圆融无碍,是为智德。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法身、般若、解脱是为三,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碍,净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
〔一、法身德〕,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恒一,具足常乐我净,是名法身德。
〔二、般若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佛究竟始觉之智,而能觉了诸法不生不灭,清净无相,平等无二,不增不减,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般若德。
〔三、解脱德〕,不系名解,自在名脱。谓佛永离一切业累之缚,得大自在,具足常乐我净,是名解脱德。
萨阇罗娑
【佛学大辞典】
(物名)Sarjarasa,又作萨折罗娑。译曰白胶香。见名义集七。
(物名)Sarjarasa,又作萨折罗娑。译曰白胶香。见名义集七。
兰阇
【佛学大辞典】
(术语)西竺誉人曰兰阇。亦曰兰奢。世说二曰:「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悦色,惟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复无人。任大喜悦。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案翁注困学纪闻二十,误作兰若解。
(术语)西竺誉人曰兰阇。亦曰兰奢。世说二曰:「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悦色,惟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复无人。任大喜悦。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案翁注困学纪闻二十,误作兰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