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涩闷(澀悶)
晦涩沉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 陆陆堂 、 诸襄七 、 汪韩门 三太史,经学渊深,而诗多涩闷,所谓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懽。”涩,一本作“ 澁 ”。
分類:晦涩沉闷
《漢語大詞典》:酒闷子(酒悶子)
一种扁形盛酒器,可以带在身边随饮。 老舍 《赵子曰》第七:“ 莫大年 吃完晚饭,对他的亲戚说:去逛城南游艺园。自己到厨房灌了一小酒闷子烧酒,带在腰间。”
《漢語大詞典》:困闷(困悶)
(1).疲乏烦闷。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俄而阴晦迷路,茫然不知所归,悵悵而行,困闷益极。”
(2).谓闷胀不适。 明 袁宏道 《题宝公册》:“训讲则飢儿入市店,止取充腹,过则为痞为困闷。”
《漢語大詞典》:渴闷(渴悶)
口干气闷。北史·魏咸阳王禧传:“时热甚, 禧 渴闷垂死,敕断水浆。”
分類:气闷
《漢語大詞典》:焦闷(焦悶)
着急而烦闷。《孽海花》第五回:“等了一回,不见 寿香 出来,一人不免焦闷起来。”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此间人愚蠢,无可谈心,未免焦闷。”
分類:着急烦闷
《國語辭典》:迷留闷乱(迷留悶亂)  拼音:mí liú mēn luàn
心情撩乱、没头绪。《董西厢》卷七:「莺莺尽劝,全不领略,迷留闷乱没处著。」也作「迷留摸乱」。
《國語辭典》:闷乱(悶亂)  拼音:mèn luàn
心烦意乱。《董西厢》卷一:「寻思了空闷乱。难睹莺莺面,更有甚身心,书帏里做功课。」《董西厢》卷七:「好恓楚,空闷乱,长叹吁。」
《國語辭典》:闷闷不乐(悶悶不樂)  拼音:mèn mèn bù lè
心情忧郁不快乐。《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月仙心下只想著黄秀才,以此闷闷不乐。」
《国语辞典》:闷闷渴渴(闷闷渴渴)  拼音:mèn mèn hé hé
因生气而一声不响。《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孩子不知好歹,理他做甚么?叫薛亲家闷闷渴渴的,留他不住,去了。」
《漢語大詞典》:闷懑(悶懣)
亦作“ 闷满 ”。 烦闷。 汉 贾谊 《旱云赋》:“汤风至而含热兮,羣生闷满而愁憒。”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二折:“每到秋来增闷懣,何堪老去辛酸,还悲淑女乍离鸞。”
分類:烦闷
《漢語大詞典》:闷怒(悶怒)
郁闷愤怒。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二:“ 宙士 抖擞着威风,更庄严的正坐着,暗地里在寻思着怎样开始发泄他的久已不能忍耐的闷怒。”
分類:郁闷愤怒
《國語辭典》:闷热(悶熱)  拼音:mēn rè
天气热,空气不流通。如:「今天的天气非常闷热。」
《漢語大詞典》:闷声
不言不语;一声不响。例如:闷声坐着。
分類:一声不响
《漢語大詞典》:闷叹(悶歎)
烦闷叹息。 汉 严忌 《哀时命》:“时曖曖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
分類:烦闷叹息
《國語辭典》:闷头(悶頭)  拼音:mēn tóu
不吭气,不声张,暗中努力。如:「他只知道闷头干活,从不管别人的事情。」
分類: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