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4—666 【介绍】: 唐瀛州饶阳人,迁居永泰。善属文。太宗时以对策擢第,授门下省典仪。以文翰见知,历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高宗时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进弘文馆学士。与许敬宗等支持立武后,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官至吏部尚书,封河间郡公。貌状温恭,与人言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故时人号为“笑中刀”。又以阴柔而害物,谓之“李猫”。义府耻其家代无名,尝奏委吕才等重修《氏族志》,凡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并收天下旧志焚之。后以罪流巂州,愤而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14—666 原籍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自其祖迁居永泰(今四川盐亭东北)。太宗贞观八年(634)举进士,授门下省典仪。历监察御史,迁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与来济俱以文翰见知,时称“来李”。高宗立,迁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以上表请立武昭仪为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显庆二年(657)迁中书令,进封河间郡公。龙朔三年(663),稍迁右相。坐赃除名,长流巂州,乾封元年(666)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义府貌似温恭,实则阴险奸佞,有“笑中刀”、“人猫”之称。曾预修《晋书》、《永徽五礼》等,著有《李义府集》40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作39卷,本传作3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8首。
唐诗汇评
李义府(614—666),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贞观八年(634)对策擢第,补门下省典仪,寻除监察御史、太子舍人。高宗朝,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以赞立武昭仪为皇后,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怙武后之势,蓄邪黩货,稔恶嫉贤,而貌似温恭,故人谓“笑中有刀”,又谓之为“李猫”。龙朔三年,除名长流巂州,卒于流所。有《李义府集》四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八首。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义府。瀛州饶阳人。贞观八年擢第。补门下省典仪。累除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高宗立。叩阁上表。请立武昭仪为后。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赐爵广平县男。寻进爵为侯。拜中书令。封河间郡公。龙朔三年迁右相。坐赃除名。流巂州。乾封元年卒。年五十三。如意元年。武后以其有翊赞功。追赠扬州大都督。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义府)与太子司议郎来济俱以文翰见知,时称“来李”。……义府才思精密,所谓猩猩能言。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僧人。生平不详。有集1卷,唐时传至日本,《日本国见在书目》曾著录,已佚。《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
平贞音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3—712 【介绍】: 唐燕国蓟人,字密,一字闲从。以司成馆进士入仕,累历州县。擢监察御史里行,奉使黔中监选。武则天光宅间,巡察河南,升贤黜罪,能执其中,累迁司勋员外郎。永昌中,为酷吏周兴诬,贬温州固安令。中宗复位,入为司门郎中,官至常州刺史。工著述,有《先君亲友传》、《河南巡察记》及文集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 【介绍】: 唐瀛州饶阳人,字兴宗。李义府子。沈厚有度。六岁时授周王府文学。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从张柬之诛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中宗时拜右羽林大将军,进封赵国公。累转左领军卫大将军。卒赠幽州都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兴宗,瀛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高宗时宰相李义府少子。以父荫入仕。武后长安末,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凤阁侍郎张柬之引为左羽林将军。神龙元年(705)随张柬之发兵拥立中宗,迁武后于上阳宫,并留宿卫。中宗即位后,拜右羽林大将军,封赵国公。累转左领军卫大将军。玄宗开元初卒,谥昭。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文镜秘府论》地卷存诗4句,《全唐诗逸》据之收入,误作李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8—798 【介绍】: 唐瀛州乐寿人。少以战功历果毅折冲郎将,充平卢兵马使。代宗时,累封河间郡公。德宗幸奉天,君牙辅李晟赴难,收复宫阙,加御史大夫、检校常侍。晟入朝,君牙代为凤翔尹、凤翔陇州都防御观察使,寻迁右神策行营节度、加检校工部尚书。吐蕃连年犯边,君牙以耕战为守备,戎不能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804 【介绍】: 名或作映。唐瀛州高阳人。齐皎弟。善画山水,雅正好学。举进士,应博学宏词登科。滑亳节度使令狐彰署为掌书记。彰卒,归东都,卢杞荐为刑部员外郎。又为凤翔张镒判官。映练军事,论奏数称旨,进行军司马。德宗兴元初,授中书舍人。贞元二年,以舍人同平章事,俄改侍郎。与张延赏交恶,贬为桂管、江西观察使。卒谥忠。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
映。瀛州高阳人。举进士博学宏词。累授监察御史。建中初迁刑部员外郎。拜给事中。转中书舍人。贞元二年以本官拜平章事。改中书侍郎。封河间县男。贬夔州刺史。历衡州洪州。十一年卒。年四十八。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文宗开成间洛阳奉国寺僧神照之上首弟子。事迹见《白氏长庆集》卷七一《照公塔铭》。《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湖州乌程人。出家开元寺,后入长安,住荐福、西明等寺。宣宗大中时召对,赐紫衣,加号十望大德。后归乡里开元寺,卒。工书,尤善草书。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高闲。湖州乌程人。出家开元寺。后入长安。住荐福西明等寺。大中朝赐紫。加号十望大德。后归乡里。卒于本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湖之乌程人。髫年辞俗。受具。隶居开元寺。博学无不通。尤工字画。其于草书。或以比之张旭云。游京师。禀听经律于荐福西明等寺。宣宗诏入殿。前挥染赐紫衣。仍获与临洗忏戒坛。号十望大德。以老乞归。终于寺。弟子鉴宗。传其笔法。赐号无上大师。闲平居。每以白纻作草隶。今苕霅好事家。犹有存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青州人。博闻强记,颇有干略,时许为佐时之才。俄出家,始谒沩山灵祐,继往邓州香严山,依慧忠旧址居之,时称香严和尚。又曾往参洞山良价。卒于后梁时,谥袭灯大师。好作诗偈化世,颇传于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青州(今属山东)人。禅宗僧侣。博闻强记,颇有干略,亲党许以佐时之才,因劝其力学。俄尔出家,始谒沩山灵祐,继往邓州香严山,依忠国师遗迹栖止,世称香严和尚。曾一度参洞山良价,旋返香严山。卒,敕谥袭灯大师。智闲證悟禅理,好以诗偈唱之,著名当时。生平事迹散见《祖堂集》卷一九、《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一等。《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二书收其诗偈30余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青州人。躯干七尺。读世书。有材具。亲党推许之。俄而出家。游潭湘。事大圆禅师于沩山。一日山谓之云。吾不问汝平生。于经卷册子上说得底。且汝于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道将一句来。吾要识汝。闲懵然。久之进数语陈其所解。山皆不许。闲云却请和尚与某甲说。山云。吾说得。是吾之见。于汝眼目。有何所益。闲遂归堂。遍检所集诸方语句。无一字可以詶对。叹曰。画饼不可以疗饥。因尽焚之。涕泣辞山而去。且曰。此生不学佛法。已作个长行鬻饭僧。庶几免于劳役也。抵南阳。睹国师忠公之遗迹。而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于茅茨次。偶掷瓦砾。击竹作声。廓然大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山云。和尚慈悲。恩逾父母。当时若与某甲说破。岂有今日事也。仍述偈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脩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上堂云。道由自悟。不在说言。况乎密密堂堂。曾无间隔。不劳心意。暂借威光。日用全功。迷途自背。 参询之士。如水走下。郁成丛社。卒谥袭灯。塔号延福。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智闲。青州人也。身裁七尺。博闻强记有干略。亲党观其所以。谓之曰。汝加力学则他后成佐时之良器也。俄尔辞亲出俗。既而慕法心坚。至南方礼沩山大圆禅师。盛会咸推闲为俊敏。沩山一日召对茫然。将诸方语要一时煨烬曰画饼弗可充饥也。便望南阳忠国师遗迹而居。偶芟除草木击瓦砾。失笑冥有所證抒颂唱之。由兹盛化。终后敕谥袭灯大师。塔号廷福焉。次舒州桐城投子山释大同。姓刘氏。舒州怀宁人也。幼性刚正有老成气度。因投洛下保唐满禅师出俗。初习安般观业垂成遂求华严性海。复负锡谒翠微山。法会。同伏牛元通激发请益大明祖意。由是放荡周游还归故土。隐投子山结茅茨。栖泊以求其志。中和中巢寇荡履京畿天下悖乱。有贼徒持刃问同曰。住此何为。对以佛法。魁渠闻面膜拜。脱身服装而施之下山。以梁乾化四年甲戌四月六日加趺坐亡。春秋九十六。法腊四十六。凡居化此山三十馀载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34—883后 【介绍】: 唐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咸通八年擢进士第。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交游唱和,人称皮陆。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黄巢军下江浙,日休为巢所得,任为翰林学士。巢败,日休下落不明,或云为朝廷所杀,或云为巢所杀,或云至吴越依钱镠,或云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薮》、《松陵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4?—883? 字逸少,后改袭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于襄阳鹿门山,自号间气布衣,又号醉吟先生、鹿门子、醉民、醉士等。懿宗咸通七年(866)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遂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为《皮子文薮》。八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十年,苏州刺史崔璞聘为州军事判官。时陆龟蒙以所业谒崔璞,结识皮氏,相与唱和,皮陆由此齐名。僖宗乾符二年(875)任毗陵副使。黄巢军入江浙,“劫以从军”(《唐诗纪事》卷六四)。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称帝,以其为翰林学士。钱易《南部新书》(卷四)等书谓其因作谶,巢疑讥己,被杀。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〇引《该闻录》云巢兵败后为唐室所害。北宋尹师鲁《皮子良墓志》、陶岳《五代史补》卷一谓其入吴越国依钱镠而终。《文薮》所载早期诗文多有抨击时弊、同情民瘼之作,其中《正乐府》诸什继承白居易《新乐府》,尤为著名。皮陆唱和诗中亦不乏佳作,胡震亨赞其“《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唐音癸签》卷八)。今人萧涤非、郑庆笃校点之《皮子文薮》较为完备。《全唐诗》存诗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
唐诗汇评
皮日休(约834-约883),字逸少,后改字袭美,自号鹿门子、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家贫,隐鹿门山,苦学。早年曾南涉洞庭,登庐山,经箕颍、樊邓入蓝关,行程二万馀里。咸通七年应举不第,退居鹿门,自编诗文十卷为《文薮》。八年(867),登进士第,苏州刺史崔璞召为军事判官,与陆龟蒙等交游唱和,唱和诗编为《松陵唱和集》十卷。后入朝任著作郎、太常博士。广明元年,黄巢入长安,以日休为翰林学士。巢败,被杀。或云为巢所杀,或云流落江南病死。有《胥台集》七卷、《皮日休集》十卷、《》一卷、《皮氏鹿门家纱》九十卷,均佚。其《文薮》十卷及《松陵唱和集》存。《全唐诗》编诗九卷。
全唐诗补逸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间气布衣。咸通八年登进士。授著作佐郎。迁太常博士。乾符中为毗陵副使。黄巢之乱。陷贼中。伪署学士。使为谶文。疑其讥巳。遂害之。(谨按宋尹师鲁作皮子良墓志云曾祖日休避广明之难徙籍会稽依钱氏官太常博士赠礼部尚书与该闻录文献通考诸书所载不同)

作品评论

沧浪诗话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讽》,不足为骚。
沧浪诗话
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而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
唐才子传
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惧……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
诗镜总论
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陆龟蒙、皮日休知用实,而不知运实之妙,所以短也。
诗薮
七律……皮日休、陆龟蒙驰骛新奇,又一变也。
唐音癸签
皮袭美……律体刻画堆垛,讽之无音,病在下笔时先词后情,无风骨为之干也。
《诗源辨体》
皮、陆律诗实流于恶,而或以为巧,此千古大谬。
《诗源辨体》
予尝以唐律比闺媛:初唐可谓端庄,盛唐足称温惠……皮、陆乃怪恶其丑,见之必唾其面。今好奇之上反以为姣好而慕悦之,此人情之大变,不可以常理推也。
《唐诗评选》
皮、陆松陵唱和诗奕奕自别,巧心佳句,城不可掩,如天台、雁宕自不欲与岱、华竞品目。
十驾斋养新录
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至皮、陆《松陵集》,则举之不胜举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渊明《五柳先生赞》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读《松陵集》仿佛犹存其致。诗不为佳,笔墨之外,自觉高韵可钦,其神明襟度胜耳。吾尤喜其诗序,或数十百言,或数百言,皆疏落有古意。皮、陆并称,吾之景皮,更甚于陆……读其《五贶》诸篇,令人忽忽与之神游。
《载酒园诗话又编》
(日休)集中诗亦多近宋调,吴体尤为可憎。四声、叠韵、离合、回文,俱无意味。
《石园诗话》
袭美好以“僧”、“鹤”为对仗,如《题鲁望屋壁》十首,言鹤者五,及“因分鹤料家赀减,为置僧餐口数添”、“昨夜眠时稀似鹤,今朝餐数减于僧”、“园蔬预遣分僧料,𢊬粟先教算鹤粮”之类,皆未免词意重复,数见不鲜。与郑都官诗多用“僧”字凡四十馀处,韦庄诗好用“马”字,同是一癖。
《东目馆诗见》
袭美律诗无晚唐衰𦬼气……《正乐府》十章,虽不及乐天《新乐府》深透沉痛,而指抉利弊,何让讽谕。时无忌讳,乃得此稗世之作。杂体拟作,亦不减韩、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王绩、王建二家,而祖述汉魏乐府谣谚。寄情疏逸,怀词讽诽,毁华去饰,自有林下风;而显露无馀,排比见迹,是鲁望一流,神情又减。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5 俗姓史,魏州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嗣临济义玄。后改住鄂州灌溪,世称灌溪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天圣广灯录》卷一三皆有传。《祖庭事苑》卷三录存志闲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 【介绍】: 唐河间人,字禹川。泛览书史,喜高论,倜傥不羁。不得志,乃学纵横术,杨复恭荐为太常博士。僖宗时进谏议大夫,王敬武在平卢不应召,往说之引军西归。昭宗乾宁中累拜尚书右仆射。朱温谋篡立,使牙将夜杀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4 字禹川,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东北)。排行三十四。中书舍人张仲素之孙。初应进士试,不第,遂隐于金凤山。僖宗乾符间出仕,累转度支员外郎。广明间避乱商州。中和元年(881)至成都行在,为天下行营都统判官。累迁户部侍郎。光启三年(887)自兵部侍郎、诸道租庸使拜同平章事。昭宗大顺元年(890)率军讨李克用,大败,弃师而归。次年罢相,外贬途中往依华州韩建。乾宁二年(895)拜兵部尚书。光化三年(900)致仕,退居洛阳。累封河间郡公。天复三年十二月三十日(904年1月20日),为朱全忠遣人暗杀于家。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七七、《青琐高议前集》卷五存其诗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各收1首。
全唐诗补逸
张浚字禹川,河间人。僖宗乾符中,枢密使杨复恭荐为太常博士,累转兵部郎中、谏议大夫,迁户部侍郎,拜平章事、判度支。寻贬连州刺史,至蓝田不行,留华州依韩建。昭宗乾宁二年复为兵部尚书,领天下租庸使。三年,罢使务,守尚书右仆射。上书乞致仕,乃还洛阳,居长水县别墅。天复三年为人所杀(《旧唐书》卷一七九,《新唐书》卷一八五均有传)。诗一首。(《全唐诗》无张浚诗)
许寂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时会稽人,字闲闲。少栖四明山,遍览经史,尤明易象。唐昭宗尝征赴阙,问《》义。唐末,除谏官,不起。后事前蜀王建,历左谏议大夫、礼部尚书、官至相。后唐庄宗同光末,前蜀亡,乃降于后唐,授工部尚书致仕。卜居于洛,卒年八十余。
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寂字闲闲。栖四明山。昭宗徵赴阙。召对内殿。寻请还山。寓居江陵。唐末除谏官不起。赵匡凝奔蜀。寂偕行。蜀主王建待以师礼。位至蜀相。同光末平蜀。从王衍降。授工部尚书致仕。清泰三年卒。年八十馀。
僧道闲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福州长溪人,俗姓陈。初于龟山出家,受戒后,游诸方。参石霜庆诸,未契法意,转参岩头全豁,服其心传。王审知请居福州罗山,赐号法宝禅师,世称罗山和尚。卒于山。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罗山道闲禅师。长溪陈氏子。出家龟山。年满受具。遍历诸方。尝谒石霜。问。去住不宁时如何。霜曰。直须尽却。师不契。乃参岩头。亦如前问。头曰。从他去住。管他作么。师于是服膺。闽帅饮其法味。请居罗山。号法宝禅师。僧辞保福。福问。甚处去。曰。礼拜罗山。福曰。汝向罗山道。保福秋间上府朝觐大王。置四十个问。头问。和尚忽若一句不相当。莫言不道。僧举似师。师呵呵大笑曰。陈老师自入福建道洪塘桥下一寨。未曾见有个毛头星现。汝与我向从展道。陈老师无许多问头。祗有一口剑。一剑下有分身意。有出身路。不明便须成末。僧回举似福。福曰。我当时也祗是谑伊。至秋入府。师特为办茶筵请福。福不赴。却向僧曰。我中间曾有谑语。恐和尚问著。僧归举似。师曰。汝向他道。猛虎终不食伏肉。僧又去。福遂来。临迁化。上堂集众良久。展左手。主事罔测。乃令东边师僧退后。又展右手。令西边师僧退后。乃曰。欲报佛恩。无过流通大教。归去也珍重。言讫莞尔而寂。 系曰。岩头门下得法者。传灯现录六人。而二彦一闲最著。僧统仅传瑞岩彦。而玄泉彦与闲师不载。予故表之。使知黄龙明招二公所自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