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四人出现世间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为波斯匿王说先后丑妙之四人不同。出于增一阿含四意断品。
四曼摄二种世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身义云,世间出世间内外之教法摄于法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人摄于大曼荼罗,世间出世间所依之器界,摄于三昧耶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事业,摄于羯磨曼荼罗。今谓此义求融非也。三种世间所有之六大五大五色等是大曼,三种世间之显色形色是三昧耶曼,三种世间之文字言音是法曼,三种世间之事业,是羯磨曼。一切凡夫三种世间之四曼是性得,一切圣人三种世间之四曼是修得。见菩提凡义三。
世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为迁流之义,破坏之义,覆真之义。间为中之义。堕于世中之事物,谓之世间。又间隔之义,世之事物,个个间隔而为界畔,谓之世间,即与所谓世界相同。大要有二种:一有情世间,谓有生者。二器世间,国土也。楞严经四曰:「世为迁流。」唯识述记一本曰:「言世间者可毁坏故,有对治故,隐真理故,名之为世,堕世中故名为世间。」注维摩经不二品:「什曰:世间三界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时间和空间之谓,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指出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所谓世间,也就是宇宙的意思。在佛教里,不光是指森罗万象的大地为世间,宇宙和人生,统名之为世间,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叫做器世间,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间。
【佛学次第统编】
三界六道之众生,有其摄属之身体,所谓正报是也。有其依托之世界,所谓依报是也。此之依正报,能造之者为谁与所造之物如何,于下各项述之。
世间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天之一。世间之国王,虽居人世,而受享天福,故名之为世间天。涅槃经二十二曰:「世间天者,如诸国王。」
【三藏法数】
谓十方世界,一切刹土中,诸大国王,虽处人中,享受天福,是名世间天。
【三藏法数】
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界所有之有情非情自惑业之因缘而生者,悉为有漏无常。即四谛中苦集之二谛也。
【佛学常见辞汇】
指凡夫众生一切生灭有漏之法。
世间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世间乘之对。人乘与天乘为使得世间善果之教,故名。
世间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菩萨之尊称。佛能为世人之眼,指示正道。又能开世间之眼,使见正道。法华经序品曰:「赞妙光菩萨,汝为世间眼。」又化城喻品曰:「佛为世间眼。」智度论二曰:「佛取涅槃一何疾哉!世间眼灭。」(参见:世眼)
世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异名。佛为世人之眼,示导正道。又开世人之眼,使见正道。无量寿经上曰:「今日世眼住导师行。」俱舍论二十九曰:「大师世眼久已闭。」净愿大经疏曰:「能开世人眼令见正道故名世眼。」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别名,因佛能开世人之眼,令见真理。
世间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楞伽经所说三智之一。凡夫外道之智。
【三藏法数】
谓凡夫外道之智也。凡夫、外道等于一切法,种种分别,执著有无,而不能出离世间,是名世间智。
世间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说苦集灭道之法。示世间出世间之因果。摄于中阿含三十四。
世间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十号之一。梵语曰路迦惫Lokavid,或译知世间。又译世间解。知世间有情非情之事也。智度论二曰:「路迦惫,路迦秦言世,惫名知,是名知世间。知二种世间:一众生,二非众生。」净影大经疏曰:「世间解者,是化他智。善解世间,名世间解。」
【佛学常见辞汇】
佛十号之一,因佛了解世出世间的一切情状,故号为世间解。
世间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禅定之一。谓色界无色界之禅定也。见法华玄义四。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禅定之一,即色界无色界的禅定。
世间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所施之人与施物及自身起执念,以为布施也。檀为布施之梵语。智度论十一曰:「若三碍系心,是为世间檀。何以故?因缘诸法实无吾我,而言实我与彼取,是故名世间檀。」
世间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之有相三昧也。(参见:大空三昧)
大空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重三昧之异名。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昧也。(参见:三三昧)。大日经疏六曰:「空与不空毕竟无相而具一切相故,名大空三昧。」【又】称百光偏照真言之暗字,演密钞四曰:「行者止此十六位时,以十缘生方便證得暗字大空三昧,即是解了金刚项十六菩萨生,成等正觉也。」【又】云正觉三昧,以弩字为种子。大日如来之三摩地也。大疏四曰:「弩者大空三昧,如来住此大空三昧,无行无到,亦无去来,而能如其心量随缘应现,故云等随也。」
世间天院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胎藏界曼荼罗之第三院。三种悉地陀罗尼法曰:「诸尊随现成第三重曼荼罗,即是世间天院也。」三种悉地仪轨四隅之四菩萨,其次第为普文弥观,是为四摄法。文曰:「四方即是如来四智,其四隅叶即是四摄法也。且东南方普贤,是菩提心,此妙因也。次西南方文殊,是大智慧也。次东北方弥勒,大慈也。次西北方观音,即是證。谓行愿成就入此华台三昧也。」是依转證之次第而然也。
世间相违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属于宗法之过。谓不拘事实如何,背于世间一般人所知而立宗法也。例如言:「人骨当为清净。」夫骨为世间一般之不净物,而相违之。则是世间相违也。但于此宗法,欲免世间相违之过。则冠以「真理者」,「第一义谛者」等之副辞可也。见因明入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