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92,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问聘
筮问
硕问
摄问
慎问
送问
宿问
激问
调问
疑问号
刑问
问输
大学问
不过问
谒问
《漢語大詞典》:问聘(問聘)
行聘;订亲。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 钱文贵 是本村数一数二的有名人物,他托人来问聘, 顾涌 心里嫌他们不是正经庄稼主,不情愿,可是又怕得罪他,只好答应了。”
分類:行聘订亲
《漢語大詞典》:筮问(筮問)
卜问。《楚辞·招魂》“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復用 巫阳 焉” 宋 洪兴祖 补注:“ 巫阳 言如必欲先筮问求魂魄所在,然后与之。”
分類:卜问
《漢語大詞典》:硕问(碩問)
大名声。问,通“ 闻 ”。 晋 陆云 《张二侯颂》:“用能保宠固世,考终硕问。”
《漢語大詞典》:摄问(攝問)
拘捕审问。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僧辩 还,过 寿阳 , 侯景 窃访知之,摄问,具服。” 胡三省 注:“摄问,收録其人而问之也。”
分類:拘捕审问
《漢語大詞典》:慎问(慎問)
犹详问。《逸周书·大匡》:“因其耆老,及其总害,慎问其故,无隐乃情。”
《漢語大詞典》:送问(送問)
谓送交官府审问。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五:“ 天台 夏进士 鍭 以省亲违限,例当送问。”
《漢語大詞典》:宿问(宿問)
谓学者有疑不即问,隔夜再问。荀子·大略:“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故其行效,其立效,其坐效,其置颜色、出辞气效。无留善,无宿问。” 杨倞 注:“当时即问,不俟经宿。”大戴礼记·五帝德:“ 宰我 曰:‘昔者, 予 也闻诸夫子曰,小子无有宿问。’”
分類:学者隔夜
《国语辞典》:激问(激问)  拼音:jī wèn
一种修辞学中的设问。说话或行文时,语气从平叙转为询问,此种方式通常只为激使对方反省,至于答案则已有定见,且多在问题的反面。如「有很多人抱怨读书很苦,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读书更能获得知识呢?」即是一种激问的方式。
《国语辞典》:调问(调问)  拼音:diào wèn
拷问。《西游记》第二五回:「八戒、沙僧各绑在两边树上;将行者裍倒,行者道:『想是调问哩。』」
分类:拷问
《国语辞典》:疑问号(疑问号)  拼音:yí wèn hào
一种标点符号。用于表示疑问语气的文句下,其符号为「?」。也称为「问号」。
《国语辞典》:刑问(刑问)  拼音:xíng wèn
用刑具审问。如:「古代有以炮烙刑问犯人的酷刑。」也作「刑讯」。
《国语辞典》:问输(问输)  拼音:wèn shū
打官司败诉。《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及至告到官司,又被那人弄了手脚,反问输了。」
分类:打官司
《国语辞典》:大学问(大学问)  拼音:dà xué wèn
高深的学识或技艺。如:「人际关系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经营。」
《国语辞典》:不过问(不过问)  拼音:bù guò wèn
不加以干预、查问。如:「经过这次争执,他再也不过问别人的閒事了。」
《漢語大詞典》:谒问(謁問)
(1).求托之言。 汉 刘向 说苑·谈丛:“謁问析辞勿应,怪言虚説忽称。”
(2).晋见问候。 唐 孟棨 本事诗·怨愤:“宰相 李适之 疏直坦夷,时誉甚美。 李林甫 恶之,排诬罢免。朝客来,虽知无罪,謁问甚稀。” 明 海瑞 《驿传议·上策》:“责下礼貌据典制,无今日謁问送迎、多方求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