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分类词汇(续上)
闭闇
辟匿
塞陋
蛮僿
茅塞顿开
《漢語大詞典》:闭闇(閉闇)
闭塞,昏昧。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儒生不博览,犹为闭闇,况庸人无篇章之业,不知是非,其为闭闇甚矣!”
分類:闭塞昏昧
《國語辭典》:辟匿  拼音:pì nì
1.荒远隐僻。《史记。卷五。秦本纪》:「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汉。王充《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录。」
2.躲避,藏匿。《史记。卷九三。韩信卢绾列传。卢绾》:「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
《漢語大詞典》:塞陋
闭塞鄙陋。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国内塞陋,稍有一二同志慷慨捐助,然一切费用不足者犹极鉅。”
分類:闭塞鄙陋
《漢語大詞典》:蛮僿(蠻僿)
粗野闭塞。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其原因在 蒙古 铁骑之西侵, 俄国 受其蹂躪者三百餘载,其渐长育之文明,遂而中斩於斯时,因復反於蛮僿之境而毫无进步。”
分類:粗野闭塞
《國語辭典》:茅塞顿开(茅塞頓開)  拼音:máo sè dùn kāi
比喻马上开悟,忽然明白。《西游记》第六四回:「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金瓶梅》第六二回:「当时被伯爵一席话,说的西门庆心地透澈,茅塞顿开。」
《國語辭典》:茅塞  拼音:máo sè
茅草塞山径。语出《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后比喻知识未开,思路不通。《西游记》第三六回:「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